王耀武将军:第十名将。第74军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国...[详细]
汪有典 字启谟,号订顽。清无为州人。府庠生。博通经史。竭10余年精力,搜集明代300年间抗节死义诸贤事迹,编纂成《史外》32卷,乾隆十三年(1748)付梓。民国15年(1926)清末举人卢自滨校订再看版。还著有《望古集》6卷。年71卒。...[详细]
汪由敦(1692~1758),初名良金,字师茗,号谨堂,又号松泉,休宁溪口人,祖上曾出过户部主事、布政使司参议、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等高官。父亲汪品佳贾而好儒,常年寓居江苏常州,并在此生下四子一女。汪由敦排行老大,从小颖异绝伦。5岁便拜师读书;8岁时,其父每诵以前代世系年号,由敦即能了了复数。1...[详细]
王玉坤(1913年-1984年),劳动模范。直隶(今河北省)安平县南王庄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0。1954年秋,王玉坤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次年春,整社干部按照部分富裕中农意见将大社划为小社。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3户贫农和另3户中农划为一个社,王玉坤任社长。时间不久,那些富裕中农...[详细]
王造时(1903-1971)江西安福县江南乡人,一九○三年九月二日出生在一个小商人之家。小时聪慧好学,过目成诵,被乡人誉为“神童”。不到十四岁便以江西省前五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清华读了八年书,于一九二五年毕业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和...[详细]
汪肇:(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字德初,号海云,安徽休宁人,工山水、人物、花鸟。多用粗笔水墨,风格近吴伟、张路。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的《起蛟图》轴、《芦雁图》轴及《柳禽白鹇图》轴等。汪肇也是浙派名家。画人物、山水学戴进、吴伟, 亦工花鸟。善饮。《徽州府志》记载他遇酒能象饮数 升,真可称得上是饮...[详细]
王贞仪(1769-1797):清天长人,女,字德清,号金陵女史,客居南京。她自幼博览群书,喜爱天文,坚持数年观测气象,于天文算学均有独到研究,根据多次实验,写成《月蚀解》,并在地理、文学、历史、气象、医学等多方面亦取得成就,被誉为“班昭之后,一人而已”。著有《岁差日至辩疑》、《地圆论》、《星象图...[详细]
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宋无为县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之义、弟之深,同中进士。始任西扬县丞,任满归里,后任京官,力主抗金。晚年升任枢密使太师,被封为魏国公。著《相山文集》二十六卷、《相山词》一卷。...[详细]
汪之瑞(——1657年):字无瑞,号乘槎,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可具考,约和查士标同时,为明末新安画家李永昌高足。山水宗黄公望,而又自成机杼。汪之瑞为人作画十分有趣,文献记他酒酣兴发,落笔如风雨骤至,终日可得数十幅。兴尽僵卧,或屡日不起(张庚《国朝画征录》)。汪之瑞的作品流传较少,最能代表他风格的...[详细]
韦叡(442—520.9.20),字怀文,史称韦虎,京兆杜陵(今陕西蓝田附近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韦叡的祖父韦玄,不愿为官,隐居在长安南山。刘裕北伐后秦(参见刘裕灭后秦之战)时,曾让韦玄为太尉掾征,但被韦玄拒绝。韦叡的伯父韦祖征,宋末为光禄勋。韦叡的父亲韦祖归,为宁远长史。韦叡对继母十分孝敬...[详细]
韦步彩(公元19世纪),字重雅,清,韦寨人。嘉庆庠生,道光六年(1826年)捐为福建省延平县试用县丞,后升为台湾府参将,夫妻在台湾指导人民耕织,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百姓称颂。...[详细]
韦诞(178~253年),字仲将,三国魏书法家,京兆(今西安市)人。魏明帝太和中为武都太守。因为善长写字被留补侍中。后升为光禄大夫、司徒。韦诞学书师敦煌渊泉(今甘肃省境)人张芝和颍川昆阳(在今河南叶县)人邯郸淳,能写多种字体,尤善草书、楷书。《四体书势》一书称:“魏氏宝器铭题,皆诞书也。”南朝...[详细]
北门新修复的洞渊阁,从里面供奉的塑像来看应该是道教为主的。中间为三为道教的天尊 ,最为新奇最为瞩目的是右首第二尊魏夫人的塑像。那么魏夫人何许人也? 魏夫人又叫二仙奶奶,姓魏,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人。生于三国时期(252年)。其父魏舒,字阳元,文帝司马昭很器重他,加为光禄大夫。魏华存生于官...[详细]
卫立煌(1897~1960)又名辉珊,字俊如。安徽庐州义兴(今属合肥市郊区)人。1916年到广州,投入以朱庆澜为省长的广东省防军,后任孙中山广州大本营警卫团排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任第九军副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第十师师长、第十四军军长、鄂豫皖边...[详细]
卫贤(公元10世纪)〔五代·南唐〕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仕南唐后主李煜朝(961-975),为内廷供奉。善画界画及人物,初师尹继昭,后刻苦不倦,执学吴道子。长于楼观殿字、盘车水磨,能按比例“折算无差”,- 正确,构图严谨,刻画精细,无俗匠气,见胜于时,被称为唐五代第一能手。兼工山水、...[详细]
韦孝宽(509--580.12.17),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韦孝宽少以字行,所以皆称其为韦孝宽,而很少称韦叔裕。韦孝宽的祖父韦直善,为北魏冯翊、扶风二郡守;父亲韦旭,曾为武威郡守,建义初,后为大行台右丞、辅国将军、雍州大中正,永安...[详细]
韦应物(737-约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田园派诗人。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应举成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吏,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他对当时的政治腐败黑暗的一面有所认识,但又缺乏...[详细]
韦仲魁,字象时,号大公。清,迎仙店北仁和寨人。父韦宁国,雅号老宁,富有田产,乐善好施,为乡里仁人。仲魁受父影响,幼聪颖好学,及长,昼学文,夜习武,颇有长进,得师器重。18岁中武解元,26岁取武进士,善骑射,常使60斤重大刀。光绪年间任云(南)贵(州)协镇都督,一面练兵戍边,一面领导兴水利,建学...[详细]
韦庄(约836-约910),字端己,是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花间派重要词人,代表作有《浣花集》十卷《秦妇吟》等。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韦庄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韦庄作品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