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 [唐][公元628年-683年,唐朝第三位皇帝]

  • (628~683) 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 (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承乾谋杀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详细]

唐少帝李重茂 [唐][公元695年-?,唐朝皇帝]

  •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为后宫所生,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皇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后1个月,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李重茂,曾被封为温王,公元710年5月韦皇后毒杀中宗...[详细]

龙庆忠 [公元1903年-1996年]

  • 龙庆忠(1903-1996),原名龙昺吟,字非了,号文行,江西永新县人。龙庆忠于1925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毕业回国,就职于东北南满铁路局。“九一八”事变后,出于对日寇侵略暴行的义愤,毅然弃职南下,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1903年7月生于江西省永新县陂下老居村。1...[详细]

龙永图

  • 龙永图 (1943- ) 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湖南省攸县人,1943年出生于长沙市。不久,即随父母迁往贵州省, 1965年贵州大学外语系英美文学专业毕业,分配到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工作。后到英国留学两年,攻读国际经济关系。1...[详细]

罗洪先 [明][公元1504年-1583年,明朝状元]

  • 罗洪先(1504——1583)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进士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房赞善。罢归。著书以终。著有☆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明史》卷二八三有传。罗洪先(1504——1583)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详细]

罗聘 [清][公元1733年-1799年,扬州八怪,画家]

  •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花之寺僧,祖籍安徽歙县 ,寓居扬州,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为〖朱草诗林〗。是金 农入室弟子。一生未做官,好游历。工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竹 ,既继承师法,又不拘泥于师法,笔调奇特,自创风格。作品面目有多 种,尤以画鬼著名。《鬼趣图卷》是...[详细]

罗绕典 [清][公元1793年-1854年,岳麓书院]

  • 罗绕典(1793-1854) 清总督。 清安化县人。字兰阶,号苏溪。乾隆五十八年(1793)生。少就读岳麓书院12年,师从袁名曜。道光八年(1828)顺天乡试中举人。次年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居京数年,与军机大臣曹振镛、东阁大学士王鼎过往甚密,十四年,得荐外任。历任顺天乡...[详细]

罗尚忠 [明][公元1584年-1627年]

  • 罗尚忠 (1584-1627),字孝可,号心华,本县杜村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先后任浙江平湖知县、江西建昌知县。他为官清廉,惠政爱民,任内,曾捐俸置田,建义仓,以周济贫民。以政绩迁升户科给事中及刑科、兵科给事中,其间,曾13次上疏-宦官魏忠贤罪行,有《请补建文君谥号》、《恤荫...[详细]

鲁肃 [三国][公元172年-217年,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

  •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详细]

陆仲远 [明]

  • 陆仲远(生卒年月不详),江南有名中医。明初,行医至青阳,爱九华风景,遂移家迁居 青阳姑溪。学识渊博,精通中医理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四乡登门求医者,每日数以百计 。精心研究读唐思邈的《千金方》,逐一临床实验,经过长期实践,写成《千金圣惠方》传世。 ...[详细]

鲁宗道 [宋][?-1029年]

  • 鲁宗道(?~1029) 字黄之。宋亳州谯(今亳州市)人。 出身贫寒。真宗时举为进士,为 濠州定元尉,升海盐县令。天禧元年(1017)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推宗道为右正言,多所论 列,宋真宗意颇烦。宗道耻于尸禄,请得罢去。真宗觉悟,遂于殿壁书“鲁直”二字。后晋升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迁左...[详细]

吕圻 [明][公元1517年-1589年,明朝抗倭英雄]

  • 吕圻(1517年—1589年),曾任镇抚、参将,封为镇国将军。原籍河南汝阳,后迁濉溪县东赵集山南吕村居住。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沿海人民纷纷组织武装抗倭,嘉靖皇帝亦调兵遣将相助。吕圻是当时的一员战将,与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同期抗倭,曾在通州(今江苏南通)、海门、泰兴、奉化等地与倭血战。 ...[详细]

吕本中 [宋][公元1084年-1145年]

  • 吕本中 (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初授承务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1136),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详细]

吕碧城 [公元1883年-1943年,民国时期杰出女性]

  • 吕碧城(1883~1943),女,原名吕贤锡,笔名晓珠、宝莲、清扬、遁天、兰清、信芳词侣等。皖南旌德县庙首村人,其父为清光绪三年(1877 年)进士,官至山西学政使。 吕碧城天赋极高。5 岁时,与父散步园中,父信口说“春风吹杨柳”,吕碧城亦信口答“秋雨打梧桐”。从此,其父倍加疼爱她。悉心向她...[详细]

吕不韦 [春秋战国][公元前292年-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 吕不韦原为韩国的大商人,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一天,吕不韦贩货于赵国的邯郸,碰见秦国人质异人(后改名子楚),以为"奇货可居",就劝说子楚去结交华阳夫...[详细]

吕范 [三国][?-228年,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重臣]

  •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 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重臣。 吕范年轻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随孙策、孙权征伐四方,对稳定江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权将其比之于吴汉。官至前将军、假节、扬州牧,封南昌侯。 黄武七年(228年),拜大司马,印绶未下,吕范已病卒。...[详细]

吕光 [晋][公元337年-399年,后凉太祖]

  • 吕光(338-399),字世民,略阳(今秦安县东)人,氐族,是吕婆楼的儿子。从小学习军事,10岁时和儿童玩游戏战阵法,常被推为主。他刚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20岁时被推荐为贤良,担任美阳令,后升为膺杨将军。吕婆楼死后,跟随王猛对外征讨。他以作战勇猛,深得苻双、王猛的赏识,封为都亭侯。...[详细]

吕惠生 [公元1902年-1945年]

  • 吕惠生(1901~1945),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寒士家庭,他自幼勤奋读书,在中、小学学习时成绩名列前茅。 民国15 年(1926 年),吕惠生在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原想在改造农业方面做一番事业,但求职无门,“于忧患中,始渐知社会之黑暗”。当时腐败的政治,打破了他实业救国的幻想,转...[详细]

吕近阳 [清]

  • 吕近阳,字曜如。清,吕寨人。同治庚午(1870年)举人。善工诗词,初任内阁中书舍人,后分发湖南省任古丈坪抚民同知。以改进土风为己任,广设义学,提高文化,并为苗族人民订立婚丧礼制,卓有成效,调升为永顺府知府。 ...[详细]

吕蒙 [三国][公元178年-219年,十七史百将传,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 建安十二年(207)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今武汉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