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庄 [公元1909年-1994年]

  • 李时庄(1909~1994)又名李梦蝶,淮北市任圩镇李桥村人,民国17 年(1928年)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时庄幼时读私塾,后入宿城一中、省立第四职业学校求学,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在四职学校任 会长时,曾组织学生冲入县 局劫狱营救了一批被捕工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濉溪地区党组织得到恢复...[详细]

李淑铮

  • 李淑铮(1929 ~)女,当涂县人。民国34 年(1945 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民主女子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共上海市学委女中委员会区委委员。1949 年后,任青年团上海市区委副书记。1951 年赴苏联共青团中央团校学习。次年回国,历任青年团中央国际科长、副部长,共青团第九届中央常委、-候...[详细]

李术芳

  • 李术芳(?~1932)金寨县人。民国17 年(1928 年)参加革命。民国19 年冬,编入红一军二师。民国20 年起,先后担任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和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团长。民国21 年10 月,随主力红军西进,后在长征途中牺牲。 同年(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 李代奉 ...[详细]

李叔卿 [唐]

  • 李叔卿,字万,雍州万年(今陜西西安)人。工部侍郎李适之子。 弱冠以明经及第。玄宗开元间历任鹿邑、虞城、金城三县尉。与李白有过往。天宝间卒。有文集,已佚。事迹据《金石萃编》卷九四李季卿撰《三坟记》,参岑仲勉《贞石证史》所考。《全唐诗》存诗2首。...[详细]

李书全 [公元1917年-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李书全(1917~1986)今六安市凤凰台乡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少年先锋队,同年参加六霍农民起义。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0 年加入中国共青团。民国23 年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治部青年干事、青年科科长,红二十五...[详细]

李素节 [唐][公元648年-690年]

  • 李素节(648年-690年),唐高宗李治与萧淑妃之子,官任舒州刺史,封爵许王。李素节机智敏捷,非常好学,因此深得其父唐高宗的宠爱,其母萧淑妃死后,出京担任申州刺史。天授元年(690年)七月,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指使周兴罗织罪名误告李素节与其兄泽王李上金谋反,武则天下诏勒令二人进京,李素节行至京都南...[详细]

李泰 [唐][公元620年-652年]

  • 李泰(620年-652年),别名青雀、惠褒,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次子,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史载李泰“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表示若传位与他,百年后必杀子传弟,但谎言被拆穿后...[详细]

李涛 [宋][公元898年-961年]

  • 李涛(898~961年),字信臣。北宋初大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敬宗之子郇王玮11世孙。朱温篡唐建后梁,李涛之父李元时为将作监,带着李涛避祸于湖南(今长沙市),依靠于马殷,被署为衡阳令。李涛的堂兄李郁仕梁,将李涛父子的行踪言于朱全忠,朱诏马殷命李涛父子北返京师,补为河阳令。同名人...[详细]

李特 [公元1902年-1938年]

  • 李特(1902~1938),原名徐克勋,号希侠,曾用名徐李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生于霍邱县白庙乡刘庙村徐家老楼(今牛庙村)。随父赴湘后,在长沙读中学。 民国10 年(1921 年)李特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科班。次年5 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后,他积极投入声援唐山铁路大-的斗争,同年...[详细]

李铁砧 [公元1915年-196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李铁砧(1915~1967)桐城人。民国27 年(1938 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教育股副股长、营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秘书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校宣传科科长,补充师第五团政治处主任,东北军政大学杂志主编,东北炮校组织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详细]

李廷忠 [宋][宋朝词人]

  • 李廷忠,字居厚,号橘山(《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四),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官于潜教授。著有《橘山四六集》二十卷(清嘉庆《于潜县志》卷一四),已佚。 (1154-1218)字居厚,号橘山,于潜人,为唐汝阳王李琎之后。淳熙八年(公元一一八...[详细]

李梯云 [公元1905年-1931年]

  • 李梯云(1905~1931),又名李济棠,金寨县沙堰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民国13 年(1924 年)8 月,在笔架山农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党支部书记。民国14 年夏,考入武汉中华大学读书,同年冬,到汉口英资泰安纱厂从事工人运动。 民国15 年5 月,李梯云受党派遣,到湖北省罗田县滕家堡开展...[详细]

刘鄩 [五代十国][公元861年-923年,十七史百将传]

  • 刘鄩(xún,861-923),山东密州安丘人,五代时后梁名将,有“一步百计”之称。刘鄩死后,被诏梁末帝追赠为中书令,时年63岁。 世代为官,父刘融在唐末曾为工部尚书。刘鄩幼有大志,好兵略,喜欢涉猎史传。唐朝中和年间,入伍从军为青州节度使王敬武的小校。王敬武死后,三军推其子王师范为留后,朝廷...[详细]

刘樾 [公元1934年-1986年]

  • 刘樾(1934~1986),原名刘桂芳,女,霍邱城关人。14 岁入霍邱中学,喜爱体育,曾多次代表霍邱参加六安专区田径、篮球比赛,刷新专区女子百米赛和跳远两项纪录。1953 年考入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学院)体操系。1955 年毕业,分配至上海体育学院体操系任教。同年参加中国女子体育代表团去苏联...[详细]

刘彧 [宋]

  • 刘彧,字公茂,自号香岩。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天眷二年(1139)己未科词赋第三人。 刘彧先为居士。科举高第后,历任京兆总幕等官职,最终任官至翰林修撰。刘彧善诗文,流传较广的有《秋雨》、《春险》附于后。刘彧其余生平事迹不详。 同名人物: 宋明帝刘彧 (439~472) 南朝宋皇...[详细]

刘百川 [公元1870年-1968年]

  • 刘百川(1870~1968)今六安市城郊北乡九里沟人。幼时家贫,父母早逝,由兄嫂抚养。9 岁时替地主放羊,遇高僧杨渝云,秘传少林罗汉门的罗汉拳、罗汉神打(即内八腿、外八腿、内入锤、外入锤、明八打、暗八打)等武术,得其精髓,身手非凡。尤其是腿功精湛,有“江南第一腿”之美誉。中年时期,以保镖为业,常...[详细]

刘宝亮

  • 刘宝亮(1940~)滁州市人。1959 年9 月考入安徽艺术学院本科,学习戏曲导演专业。1963 年9 月毕业后留校任导演教师。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导演学会秘书长、安徽省艺术人才学会理事、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院务委员、艺术研究室主任兼《艺术探索》部主编。曾...[详细]

刘秉璋 [清][公元1826年-1905年,晚清重臣,淮军名将]

  • 刘秉璋(1826~1905),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字仲良,安徽庐江人。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由翰林院编修而入军幕,投笔从戎,平吴剿捻后逐步成长为一名封建官吏。中法战争期间,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尊严。督蜀十年,勤政廉洁,用竹笼古法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在“成都教...[详细]

刘必万 [宋]

  • 刘必万(?~?)又作刘黻。字号不详,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宋宁宗赵扩嘉定七年(1214)甲戌科武举第一人。 该科共录取武进士48人。 由于缺少资料,刘必万的生平事迹不详。 此榜有姓名可考的武进士13人。 ...[详细]

刘伯文 [宋][?-1277年]

  • 刘伯文(?~1277),字政平,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南宋时代某科武举第一人。 刘伯文生活的年代,正是元兵铁骑横扫大江南北,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时代。他自幼苦读诗书,更兼练就弓马骑射之术,身怀绝技,他抱着解国仇家难的雄心壮志,一心要为大宋光复社稷。 景炎二年(1277),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