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杰(1945 ~)萧县大屯镇丰集人。1959 年参加工作,1965 年应征入伍,历任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等职。1978 年11 月调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干部部干事。1984 年学习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基本系,1986 年毕业, 任后勤学院政治部干部处处长,1988 年任总后干部部部长,...[详细]
雷在阳(1900—1938) 字子乾,武石乡贝郊村人。家境富裕,数代书香,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三弟向阳毕业于西安工学、北京朝阳大学,经历了共产党领导的-,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反帝救国大同盟”并掩护共产党员刘有余进行地下工作。特殊的家庭环境使雷在阳既接触当时社会上的上层人物,交往甚广,又接...[详细]
冷纯修(?—1932),字全善,阜阳县双碑乡(今属阜南县)东冷寺人,中-员,革命烈士。 冷纯修在民国19年(1930)前为冷寺小学校长,受张耀先影响,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9年,冷纯修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支部书记。民国20年,因党组织遭受破坏,冷纯修转去鄂豫皖革0据地,参加...[详细]
乐彦玮,雍州长安人。显庆中,为给事中。 时故侍中刘洎之子诣阙上言,洎贞观末为褚遂良所谮枉死,称冤请雪,中书侍郎李义府又左右之。高宗以问近臣,众希义府之旨,皆言其枉。彦玮独进曰:“刘洎大臣,举措须合轨度,人主暂有不豫,岂得即拟负国?先朝所责,未是不惬。且国君无过举,若雪洎之罪,岂可谓先帝用刑不...[详细]
李珏(784-853年),字待价。其先辈自赵郡出,后寓居楚州(今淮安市)。元和七年(812年)举进士,并登书判拔萃科,开成时身居相位。穆宗登基后,荒于酒色,景陵始复土,即召勋臣饮宴,李珏与同列上疏阻止,皇帝虽不用其言,但加以慰劳。盐铁使王播增茶税十之五,以佐用度。李珏上疏举其三不可:一、厚敛于...[详细]
李愔(?-667年),唐太宗第六子,母隋炀帝女杨妃。 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广制封建时,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贞观十三年(639年),赐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 李愔时常无故殴打-,打猎不知收敛,多次非法,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作为惩罚。 永徽四年(653年),因吴王李恪同母弟之...[详细]
吴王李恪(619-653年),唐太宗第三子,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妃。李恪于贞观十七年被提名为二次立储人选,他善骑射文武才,是宗室贤王,曾任益州都督、安州都督。永徽四年(653年)年初,房遗爱为活命想效法纥干承基,遂长孙无忌心意而诬告李恪谋反,致其遇害,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神龙元年(...[详细]
李岘(708年-766年),字延鉴,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唐朝宗室、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梁国公。 历经三朝,一生历任多州州牧,两度出任江陵,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历任要职,在任多有功绩。代宗永泰二年(766年)病...[详细]
李澣(?~962年),字日新。五代时历仕后唐、后晋和辽,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少年习文,后长于书法。后唐明宗长兴初年(930),“吴越王钱鏐卒,诏兵部侍郎杨凝式撰神道碑,令澣代草,凡万余言,文采遒丽,时辈称之”。【注:《宋史·李澣传》】后为校书郎,集贤校理。 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中(93...[详细]
人物简介 李暠,唐代清河王孝节孙。开元初,汝州刺史,入为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诸军节度使,俄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持节使吐蕃,既还,金城公主请定汉蕃界,树碑赤岭,以奉使称职。转兵部尚书,终太子少傅。诗一首。同名人物: 李暠 (351~417) 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详细]
李纾,字仲舒,礼部侍郎李希言之子。少有文学。天宝末,拜秘书省校书郎。大历初,吏部侍郎李季卿荐为左补阙,累迁司封员外郎、知制诰,改中书舍人。寻自虢州刺史征拜礼部侍郎。德宗居奉天,择为同州刺史,寻弃州诣梁州行在,拜兵部侍郎。反正,兼知选事。李怀光诛,河东节度及诸军会河中,诏往宣劳节度,使还,敷奏合旨...[详细]
李洤 [约公元一一九五年前后在世]字子召,庐陵人,李浙之弟。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初前后在世。尝出仕。与兄洪、漳、泳、浙并有词名,共著李氏花萼集五卷,《文献通考》传于世。...[详细]
李灏(1920~)曾用名李超,庐江县小墩乡大墩村人,中共党员。 建国前任新四军教导员、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建国后任上海公安总队政治处主任、政委,华东-队政治部主任,安徽省财贸领导小组长,省人民银行革委会副主任,省科技局副局长,省科委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省人大常委。 同名人物:...[详细]
黎岚(1917~1989)原名张孝裕,庐江县七桥乡郑湾村人。中共党员。 建国前任中共合肥县区委书记兼政治教导员、定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民国35 年起历任江苏省高邮市委书记、苏中区党委巡视组成员、华中工委土改工作队副队长、安徽寿合县委副书记等。建国后历任巢湖、芜湖地委委员、纪委书记、上海电业管理...[详细]
梁灏早年丧父,被叔父收养。少年时,拜王禹偁为师。开始因梁灏提出的问题太简单,王禹偁拒不作答,于是梁灏发愤攻读,不到一个月,再求老师答疑时,受到王禹偁的大力赞赏。梁灏初次参加科考进士不中,他便对完善科举制度提出建议。认为唐代取士科目众多,人才济济,及至五代科举衰落。宋兴科举,但唯以诗赋、策论取士,...[详细]
梁长森(1938~)濉溪县濉溪镇梁花园村人。1964 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政教系,1965 年起历任《安徽日报》组副组长,安徽科技出版社副社长,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现任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编审、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安徽大学兼职教授。...[详细]
梁从学(1903.5.~1973.4.),六安县淠联乡人,家境贫寒,世代务农。梁从学年少就开始放牛,11 岁随父学种田。一家老小终年辛勤耕作,还常常缴不齐地租,长期负债无力偿还。为改变现状,他曾弃农学过制酒、做挂面手艺。 民国18 年(1929 年)秋,在中共安徽临时省委的领导下,皖西地区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