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宫氏(1896—1949),霍邱县塘下村人,革命烈士。 崔宫氏出身穷苦农家,自幼随父母讨饭为生,20岁与阜南县人崔金普结婚,仍然四处乞讨流浪。民国35年(1946),崔宫氏随丈夫回阜阳县南乡崔吴庄(今阜南县城郊区民安乡)定居。 民国36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路过阜阳县南乡,建立...[详细]
崔光杰(1932~)滁州城东关外人。中国致公党成员。1958 年毕业于苏联乌拉尔工学院,回国工作后,先后任第十四研究院第七研究所工程师、武汉纺织工学院教授,是湖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1985 年参与集体科研项目,获国家科学发明三等奖。主要著作有《高频热处理设备基本知识》、《电子工业新型材料》等。 ...[详细]
崔涣(707年-769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宰相,博陵郡王崔玄暐之孙,礼部侍郎崔璩之子。 崔涣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 ,早年曾任亳州司功参军、司门员外郎、巴西太守。安史之乱时拜相,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后奉命辅佐唐肃宗,又被授为江淮宣谕选补使。至德二年(757年),被罢为余杭太守...[详细]
崔日用(673年-722年),唐朝人,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 崔日用是进士出身,因得到宰相宗楚客举荐被任命为新丰县尉,崔日用遂成为宗楚客的亲信,在太子李显复位为唐中宗后被骤然擢升为兵部侍郎,中宗李显暴崩后,遂投靠临淄王李隆基-,并在相王李旦即位为睿宗后升任宰相。入相月余便因与中...[详细]
崔玄暐(639年-706年),原名毕(一作晔),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宰相。 崔玄暐出身于博陵崔氏,早年曾历任库部员外郎、天官郎中、凤阁舍人、天官侍郎,后升任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705年(神龙元年),崔玄暐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详细]
崔詧( --689年),京兆蓝田人,清河南祖房蓝田分支。 文明元年(684年),任御史。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以正谏议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拜相(宰相)。垂拱元年(685年)三月罢相。武则天永昌元年(689)闰九月,在夏官侍郎任上被杀。同年(公元689年)去世的名人: 韦思谦 (611~6...[详细]
崔远(?—905),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河中节度使崔玙孙子,崔珙侄子,崔澹的儿子。龙纪元年(公元889年)登第,大顺初以员外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正拜中书舍人。乾宁三年(公元896年)转户部侍郎博陵县男,转兵部,以本官同平章事。迁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天祐初从昭宗东迁洛阳,罢相守仆射。二年(公...[详细]
崔造(737-787),字玄宰,唐朝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官职为左司员外郎。 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左司员外郎。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 朱...[详细]
崔筱斋(1896~1932),名义忠,合肥长丰人。少时天资聪慧,父亲节衣缩食供他入私塾读书。民国10 年(1921 年)到合肥城补习功课,参加学联组织的反对安徽军阀倪道烺、马联甲的斗争,不久又到共产党员高语罕等主办的芜湖工读学校学习,被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民国13 年秋崔筱斋在芜湖加入共产党...[详细]
崔正旺(1931~1982)庐江县小墩乡人。打虎英雄。建国后历任农村生产大队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县人委委员等职。多次出席中央、省劳模大会,多次获奖。1951年腊月,他用矛将一只400 多斤重的野猪捅死,为民除害。1958 年6 月,在杨岗乡山边发现一只老虎,他猛扑过去骑在老虎身上,双手死死掐住老...[详细]
崔植(772年—829年2月) 字公修,宰相佑甫犹子,立为嗣。长庆初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刑部尚书,旋授岳鄂观察使,迁岭南节度使,入拜户部尚书,出为华州刺史。太和三年卒,年五十八,赠尚书左仆射。太和九年(八三五)卢中规撰唐马先生庙碑,为其所书。 穆宗长庆元年(821),他任中书侍郎...[详细]
崔纵,唐代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历任蓝田令、汴西水陆运、两税、盐铁等使。讨魏博田悦时,他输送粮食,使军队供应不缺。贞元时,为河南尹,又引伊、洛水灌溉高地,时人称便。后为太常卿。卒年六十二。 旧唐书《崔纵传》 子纵,初以廕补协律郎,三迁为监察御史。诏择令长于台省,除蓝田令,宽明勤干,德化...[详细]
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宰相。 戴胄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升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数次犯言直谏,后改任尚书左丞。 629年(贞观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书,主持选官,次年又以民部尚书之职参预朝政,...[详细]
戴戟(1895~1973),原名光祖,字孝悃,原籍旌德,祖父因经商迁居江苏,后定居苏州。幼年时,家境开始衰落,读完小学,父母先后去世,不得不到一家商店去当学徒。不久,因不堪老板的-,离开家乡,去上海参加了学生军,时年15 岁。 民国5 年(1916 年),戴戟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详细]
戴帮(1917~)天长县人,抗战时期任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人民日报》、《拂晓报》记者,解放战争时期至建国初为《雪枫报》、《开封日报》、《江西日报》社副社长,新华社淮北前线分社、豫皖分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湖南分社、中南分社社长。1955 年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1978 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详细]
戴补天(1901—1932) 又名戴贵舒,湘鄂西著名革命烈士。出生于公安县东大垸戴家台(今杨家厂镇仁和村)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在武昌荆南中学念书时即参加了革命活动。 1930年春,他担任公安县委书记。7月,红四军和红六军会师公安,并组成了红二军团,不久红二军团在斗湖堤渡江东进。他...[详细]
闵代超(?~1933)金寨县人。自幼学织布手艺。民国17 年(1928 年)参加赤卫军。民国18 年参加红军。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九团团长。民国22 年在四川巴中县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牺牲。 同年(公元1933年)去世的名人: 黄华 (1908~1933)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详细]
戴芳华(1929 ~ )舒城县杭埠镇荒圩村人。民国36 年(1947 年) 初中毕业,同年考入安庆高级工业学校,学习机械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进修班结业。中共党员。 1977 年3 月,任安徽省建工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1983 年,任安徽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1985 年3 月...[详细]
戴皋汝(1916~)嘉山县明光镇人,又名 ,民国23 年(1934 年)和汪道涵、秦其谷、李纯儒等进步青年在明光组织“二三读书会”。民国26 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天津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金克和 安徽省滁州全椒 陈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