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国: 1977年至1979年河北邢台赵庄师范美术专业中专毕业,1980年至1987年河北内邱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1988年至今河北邢台(地区)市文联美编兼市美协日常工作,2000年至今河北邢台(地区)市文联美编兼市美协日常工作任副编审,1997年至1998年先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北京画院进...[详细]
袁庆禄(1953.—) 别名袁也,河北曲周人。 擅长版画。1973年入天津美术学院学习。 曾在解放军部队从事专业美术工作。1988年中央美院版画系结业。现任邯郸市第一教育学院副教授。作品《孤儿》参加第五届全国美展;《高原牧女》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阿米苦呼山牧羊女》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详细]
虞卿,名信 ,卿是他的官职,卿姓的得姓始祖,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战国名士。虞卿善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求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魏都大梁,于是发愤著书。著有《虞氏征传》、...[详细]
于曙光, 1944年4月生于河北磁县,祖籍四川乐至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部副主任、中国书协办公室主任、研究部主任及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等职。社会兼职北京鲁博...[详细]
张凤瑞,男,1946年10月生,汉族,邯郸市大名县人。中共党员, 1968年7月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保定专科部医疗专业后分配到赞皇县任医师。1978年调入河北医学院外科总论与手术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调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通外科工作。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河北医科大学外科总论与...[详细]
张峻山(1918--一1947.3.11)河北省邯郸县霍北村人。13岁因生活所迫削发为僧,1939年在抗日斗争影响下,跳出佛门,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4月初,受中共太行区党组织派遣,来温县做党的地下工作。活动于番田,杨垒一带。1945年9月,温县民主政府成立,张峻山任四区(...[详细]
张廷辅(1883--1912),字清澄,河北省邯郸县裴家堡村人。父张金华,是清光绪二十九年邯郸县最后一个贡生。金华曾佐助县令筹办官车局,并在其中供职,还懂些医道,是地方知名绅士。廷辅幼年由父指导,接受启蒙教育,稍长,入广平府莲亭书院读书。对所学课业,不屑一顾,但对军事学问有浓厚兴趣,常购买兵书阅...[详细]
张锡佑(1934~),河北省武安县人。中共党员。1947年进开封同义照相馆学徒。1949年10月参加工作。1956年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从事摄影工作。1958年回国先后在《开封日报》社和开封市《支部生活》部任摄影记者,1972年调开封市群众艺术馆从事摄影创作和组织辅导工作。多次举办摄影学习班和各...[详细]
赵豹,战国时代赵国的贵族,父亲为赵武灵王时期的大臣吴广。因为姐姐是太子赵何(赵惠文王)的母亲孟姚,所以被赐为赵氏。 赵惠文王二十七年(前272年),赵惠文王封赵豹为平阳君。 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秦国攻取韩国的野王城,韩国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被切断。郡守冯亭献上党郡于赵国,赵孝成王接...[详细]
赵威后(约前305年左右─前265年)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后。又称赵惠文后、孝威太后,威通君,并不是谥号,孝威后意思是说赵威后为赵孝成王之君太后。 惠文王去世后,她一度临朝听政,而年纪才三十出头。史书对她执政时期的作为有两段非常生动的记载,一是“触龙说赵太后”、二是“齐王使使者问赵...[详细]
郑化改(195412—)别名晓峥,河北邯郸人。擅长漫画。1972年参军, 任北京军区宣传干事;199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漫画专科班。1993年后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报社美术。1998年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本科函授班学习。版画《该断奶了》、《都在劳动》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名人漫画像...[详细]
郑绍敏 (1946.10—)河北邯郸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95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历任中国工人出版社美术、美术室副主任、主任、副编审。作品《警世通言》、《画牛技法资料》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中国画《郑板桥画像》由北京美协收藏。出版有《山水...[详细]
崔建功 原昆明军区顾问(副大军区职待遇)。 崔建功是河北省大名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干事等职,参加了山西永和、陕西桥板以及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详细]
崔述(1740-1816) 清朝考据学家。字武承。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乾隆中期举人,官福建罗源知县。后归家著述。其治学,考据详明如汉儒,辨析精微如宋儒,不墨守旧说,不空谈虚理。著述皆以经为准,传注及诸子百家,合经者用,否则削。著有《考信录》三十六卷,《考古异录》十二卷,《易卦图说》、《...[详细]
傅襄(生卒年月不详),字燮堂,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咸丰八年(1858年)乡试中举人,后赴京会试,挑取誊录之职。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军侵犯天津、塘沽, "土匪"蜂起,傅襄因办乡团出力,河北一带平静,被保举任大名府教谕。适值捻军起义部队在运河以北一带活动,傅襄又承办防务,事平后赏加五品衔。...[详细]
韩陵甫,祖籍河北省邯郸县,民国元年(1912年)9月生于山西省襄陵县。少时家贫,经多方资助念完小学即辍学,后在县内几个村庄当小学教员。时值国难当头,陵甫怀着救国壮志于民国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发生后,他投笔从戎,在襄东组织抗日武装,后因工作出色被送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回襄陵...[详细]
李成华,字国选,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魏县回隆镇。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失陷,热河告急。正在本镇完小就读的李成华,面向全班同学激愤地说:“咱以后谁不打鬼子,就是孬种;谁当汉奸,就不是中国人!” 七七事变后,23岁的李成华集中了本镇同学、亲友十多人,成立了抗日的“局所”,提出了“保卫家乡”的口号,...[详细]
李大磊(1910——1988年6月25日),又名李方成,大名县沙圪塔乡南贾庄村人。自幼读书,1926年暑期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7年3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至1937年在大名、清丰、南乐、馆陶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中文名 李大磊 出生地大名县沙圪塔乡南贾庄村 逝世日期...[详细]
李耀光,1913年出生在河北省广平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7岁时入私塾读书。14岁时,考入广平县立中学,在这里李耀光只读了一年多书。16岁时,家里实在无钱送他继续上学,不得不辍学在家种地。那些年的河北广平地区,连年闹旱灾、虫灾,庄稼有种无收。1933年春荒时节,李耀光随父母逃荒要饭到了山东省鲁南地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