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居,生卒年月不详,一作大基,广西平南县路三里平田村(今桂平紫荆平隘山)人。 太平天国将领。早岁入拜上帝会,渐与机密。经历金田起兵,永安建制,定都天京,未被重用。咸丰辛酉十一年(1861),夏秋,封敬王,又称殿前刑部又正秋僚顶天扶朝纲敬王遂千岁。同治元年壬戌岁(1862),湘军曾国荃围困天...[详细]
林鹤龄(1917—1982) 永新县象形乡桥头村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战士、排长,红六军团直属队司号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分区四分区九大队二中队教导员、四分区直属队党总支书记、...[详细]
林时益(1617-1678)字确斋。原籍南昌,后入宁都籍。明宗室宁王后裔,原姓朱,名议,字作霖,人称朱中尉。父统为明崇祯十年进士,曾任江夏知县,为人超迈,敢言成败。时益自小聪慧,七岁待客,常与万元吉对奕,每站于凳上,旁若无人,挥子攻杀。万公赞其:“非凡儿也。”其父为戒防其骄傲,小时以“蠢”字之。...[详细]
林致昌(1931-),广东省揭西县棉湖镇人。1937年进棉湖中心小学,后在揭阳一中、二中、汕头聿怀中学、光中学等校读书。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任学校团组织宣传委员。抗美援朝开始后,在汕头市团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对石岛上帝国主义传教士的斗争和宣传群众工作。曾做为学生代表参加汕头市...[详细]
林子元,1909年3月出生,湖南省龙山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林子元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时代便投身革命,参加了北伐战争。 1933年3月,林子元参加红2军团,任军团保卫局侦察员、特派干事。 (二) 抗日战争时期,林子...[详细]
李青川,1912年2月出生,山西省和顺县人。1937年11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抗日战争时期,李青川历任晋察冀军区独立师供给主任、副营长、队训股长、作战科长、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等战斗。 (二) 1945年11月起,李青川历...[详细]
李青云,江西省莲花县人。原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干部。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跟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2月20日,中央红军途经贵州省习水县东皇殿,军委纵队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之命从总后勤部各单位抽调了80名红军指战员,组成了红军黔北游击队,由陈宏...[详细]
李启贤,1910年11月出生,陕西省吴堡县前胡家山村人。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李启贤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1929年,李启贤在榆林监狱当勤务兵。由于不服长官的欺辱,于同年到河南冯玉祥部当兵,在此接受了军事训练。因作战勇敢,很快升任连长...[详细]
李尚德,1915年11月13日出生,陕西省绥德县福乐坪村人。1933年5月参加革命,193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李尚德任绥德一区赤卫队小队长、中共绥德一区区委委员兼一区赤卫队大队长、中共绥德县委执行委员兼绥德赤卫队支队长、县委执委兼绥德军事部部长、县委执委兼...[详细]
李绍嘉,(1896-1937),广西玉林人。早年入粤军,隶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加过北伐。 1933年5月1日独四师成立,邓龙光为师长,不久,独四师拨给第三军编为第九师。当时师辖四个团:李绍嘉为第二十五团团长,因同系旧四军出身,在各团长中与邓历史渊源较深。 1936年6月,两广事变爆发,邓...[详细]
李绍荣(1918~1976.3.8)莱西县马连庄乡小台子村人。绍荣9岁入学,读书6年,下学务农。1938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暴-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排长、中队长、政治干事、管理员、正副政治指导员、正副政治教导员、供管股长、组织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师后勤部副...[详细]
李生达,第19军军长兼72师师长、陕北剿匪副总指挥,陆军上将。他是晋军名将,为人正派,对下属十分关照。原为阎锡山部下,后被蒋介石收买,频繁与其往来,引起阎锡山警惕,随即买通其身边警卫,乘其不备杀害之。 李生达,1887年出生,山西晋城人。字舒民。父李子善,清光绪间曾当过乡约(管乡间的农税事务...[详细]
李树彬,1911年11月11日出生,江西省兴国县樟木乡塘埠村人。原名书彬。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 李树彬自幼家贫,曾读私塾三年后辍学。青少年时向往革命。 1928年11月,李树彬参加樟木山区农民暴-动,任红军游击队军需官。后任于北特区少共区委组织...[详细]
李树华,化名廖东海,祖籍湖北,1903年生于江西省德兴县万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在万村负责新兵训练工作。 1930年春,李树华受中共信江特委派遣,化名廖东海,与胡志鹏一道来到余江上、下童和洪湖一带,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李树华以行医为掩护,走村串户,并用信...[详细]
李腾蛟(1609-1668)字力负,号咸斋。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人。明廪生。 李腾蛟自小聪颖,四岁识卦,即过目不忘。明亡后,入翠微峰与易堂诸子相交,为“易堂九子”之一。年最长,诸子以兄礼相待,严敬无敢斁。后居三巘峰,以经学授生徒,要求弟子每日穿蓑箨冠,朝夕歌诗,作揖入室。为人纯朴,喜性读...[详细]
刘洙,字渊伯,吉州庐陵人(今青原区富田)。 文天祥在南剑高立都督府,准备打回江西,刘洙闻讯,便收集部下数千人相投,任太府寺主簿,专领一军为督府亲卫。当时江西的忠义之士在刘洙的号召下,都纷纷投奔勤王义军。景炎元年(1276)秋,空坑兵败时被捕,元兵将他及其长子一同解往豫章(今南昌)。元人重其才...[详细]
刘懋(1930~1988),男,汉族,1930年12月出生。潼关县桐峪镇善车口村人,中 员。 解放前,先后在善车口小学、潼关中学、华县咸林中学读书。1950年春,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二炮校(大荔炮校)。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历任班长、排长、团参谋、师参谋,在云山战役中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详细]
刘北海(1897—1938)又名文超,生于1899年,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英代村人。国民党陆军第五十八军新编十师二旅四团上校团长。 1938年初夏,刘北海赶到昆明后,被任命为陆军五十八军新编十师二旅四团上校团长。出征前,刘北海对部 队进行了紧张的整训,几乎每天都到教练场指挥练兵,亲自为战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