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毓英(1829年—1889年),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人,中国清末大臣。 岑毓英早年参加镇压金田起义,成功谈判回民军,后来率军镇压杜文秀起义军和苗民军陶新春和陶三春部,参加中法战争抗法援越,后撤军回国,曾会勘边界。 岑毓英先后署理宜良县、澄江府。后迁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贵州巡抚、...[详细]
应益都(1903-1937),上栗县杨岐乡关上村人,父辈为清末秀才。第一批加入共产主义先锋队,中共共产党员,随毛泽东同志参加过秋收起义暴-动 ,曾任游击队队长、新四军新编团团长。1937年从事秘密工作不幸被害身亡。现予以抚恤。经历历史事件: 秋收起义 (公元1927年)...[详细]
殷开山,名崤,以字行,京兆鄂 (今陕西 鄂县)人。为隋太谷长。六一八至六二六(唐高祖年间)召补大将军掾,历迁吏部尚书。谥日节。涉书,工为尺牍。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他是当朝宰相,因看重了陈光蕊的才学,将自己的女儿殷温娇许其为妻,殷温娇后来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唐僧。 殷开山世居江南...[详细]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元好问还写过小说,所著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详细]
袁宏谟,字荫普,1828 年( 清道光八年)生。安徽省肥西县农兴乡袁圩人,后来参加太平天国,被任命为杭州守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入山为僧,重修庙宇,求取真经,被尊为“中兴始祖”。1886 年( 光绪十二年),逝世。 -投身太平军 袁宏谟,字荫普,1828 年( 清道光八年)生。农兴乡...[详细]
袁吉六(1868——1932),字仲策,榜名仲谦,清同治七年(1868)出生于保靖县葫芦寨(其六世祖袁文崇于清初带全家迁此定居)。民国元年(1912)携家眷回归祖籍新化县永固团巴油袁家凼(今隆回县孟公乡白莲村)。 袁吉六年少时由父亲授读,天资聪敏,博览强记。清光绪八年(1882),辰沅道台巡...[详细]
袁京,字仲誉,袁安长子。和帝时官至蜀郡太守,著有《难记》32万言。 《通志》记载,东汉中叶,袁京初拜郎中,稍迁待中,出为蜀郡太守。后远徙于袁,隐居于县城北山之麓。是时,宜春尚为县。后因其姓以名山,曰大小袁山,郡曰袁州。豫章太守为立“高士坊”在宜春县学右。袁京隐居不再涉足仕途后,在当时的五里...[详细]
袁玉冰(1899~1927.12),别号孟冰、冰冰,兴国县崇贤上沔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1岁进私塾读书,15岁在兴国高兴墟成德小学读书,19岁入南昌二中求学。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后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0。...[详细]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分离石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详细]
雒于仁,字少泾,陕西泾阳人。 其父雒遵是高拱的学生,官至吏科都给事中。雒于仁官至大理寺评事。万历十七年(1590年)十二月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发,从此皇帝将奏折留中,无限期扣押不予处理,...[详细]
宇文恺(555~612) ,字安乐,朔方夏州(今横山县西)人。 恺出身鲜卑贵族家庭。父宇文贵,北魏大将军,屡著战功。北周晋升上柱国,封为许国公,曾任大司马。兄宇文忻,北周封为杞国公。后跟从杨坚建隋征战,任领军大将军,封为英国公。后因谋变被杀。宇文恺3岁受赐双泉伯,7岁晋封为安平郡公。恺修文偃...[详细]
黄庶(1019~1058)宋代,字亚夫,一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湜(茂谒)长子,黄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 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徒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详细]
玄机(约844年-约871年),别名鱼幼微、鱼蕙兰,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江陵愁望有寄》、《赠邻女》等。在温庭筠的帮助下,李亿心满意足地把鱼玄机取进了家门,但原配裴氏知道后便把她赶到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尹温璋判杀。 人物生平 一岁。844年(唐会昌四年)...[详细]
于右任(1879~1964),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详细]
喻增高(1803—1840),字清一,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人。喻增高生而聪颖,悟性极高。17岁参加县试入邑庠(秀才),19岁参加省试取为廪生,岁科试获一甲第三名,丙戌(1826)朝考第二名,被录任教谕。丁亥年(1827)借补丰城训导。道光十五年(1835)钦取进士。以后任翰林院编修及国史馆协修。其...[详细]
喻兆藩(1862—1920),字庶三,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人。20岁时在萍乡县参加童试,被补为县学生员。光绪十一年(1885)选为拔贡,接着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光绪十五年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八年,在为父奔丧守孝期间,恰逢哥老会在大安里起义,喻在当地招募乡勇500余名协助萍乡知...[详细]
于志宁(588~665年),唐初大臣、学者。鲜卑族。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出身于关陇贵族阶级,曾祖父、父亲先后在北周和隋朝居显位。他投奔李唐政权后,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居宰相。后在统治阶级内部两派势力斗争中,遭贬谪。 于志宁少年好学,尤长于文学。隋炀帝大业末年,他任冠氏县令。当时...[详细]
曾布(1036~1107),字子宣,宋南丰人,曾巩异母弟,曾任右相。 曾布13岁时丧父,从学于兄曾巩。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初任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令。熙宁二年(1069)到开封,开封知府韩维聘为开封府检校库监库。后经韩维和王安石推荐,上 书言政,深得神宗赏识,命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详细]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