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 [唐][?-756年,中国古代十大奸相,唐朝宰相]

  • 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她的族兄杨国忠也飞黄腾达,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而他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使杨氏灭门。 杨国忠,本名钊,唐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杨贵妃同曾祖兄(另一说同祖兄)。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 756年)六月。 杨钊从小...[详细]

杨洪 [明][公元1381年-1451年]

  • 杨洪(1381——1451),明朝中期将领。 在河北省赤城县城东南七公里的寨顶山下,青乐岗畔,有一座肃穆庄严的古墓。坐北面南,形制极好——滚滚沽水南绕墓地而蜿蜒东去;厚厚土原北依高山而沐日南来。开阔的神道两旁散落遗存着诸多石像生和石牌楼、望柱,历经五百余年的风雨剥蚀,虽斑驳陆离,但仍然气势...[详细]

隋文帝杨坚 [隋][公元541年-604年,中国十大皇帝]

  • 杨坚(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王朝的建立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杨坚出身名门望族。相传他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代世孙。其父杨忠,是北周名将之一,早年随宇文泰在关西起义。赐姓普六茹氏。立过大功,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杨坚14岁担任京兆尹曹...[详细]

杨炯 [唐][公元650年-?,初唐四杰,唐朝诗人]

  • 杨炯(650~695年),唐代文学家,唐初文坛“四杰”之一。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详细]

杨巨源 [唐][公元755年-?,唐朝诗人]

  • 杨巨源(755~?)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详细]

杨良瑶 [唐][公元736年-806年]

  • 【杨良瑶】(736~806)唐代外交官。咸阳泾阳人。少时以节义为志行,长大后以忠勇为己任。唐肃宗永泰元年(765),奉命说服在慈隰一带叛乱的狼山部落;代宗大历六年(771),宣慰安南、广府,不辱使命;德宗兴元元年(784),赴回纥求师成功,挽救了唐王朝的危局。贞元元年(785)四月,受命...[详细]

杨凝式 [五代十国][公元873年-954年]

  •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癸巳人、希维居士等,五代时期书法家。善文辞,尤工行草。 杨凝式原籍华阴(今陕西华阴),是唐代宰相杨涉之子。他是唐昭宗时进士,唐末为秘书郎,后历梁、唐、晋、汉、周五朝,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他曾佯疯自晦,逃避为官,故亦称“杨疯子”。 ...[详细]

杨沛 [三国]

  • 杨沛(生卒年不详),字孔渠,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人。东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4)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二年(195),百姓多饥困,他组织新郑的百姓们蓄集干椹,收集豆藏在仓库。这时恰逢兖州刺史曹操率其部一千余人过新郑,苦于无粮,杨沛就将所集的千余斛干椹进献给曹操,救了燃眉之急...[详细]

杨深秀 [清][公元1849年-1898年,戊戌六君子]

  •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生于1849年4月2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2岁成秀才,21岁中举,榜列第三名经魁。1871年22岁,入京参加辛未(同治十年)科会试,未中。在京拜师求教,钻研汉学,力主今文经,尤喜《公羊传》。 1877——1878年(光绪三至四年),北方冀、豫、...[详细]

杨师道 [唐][?-647年,唐朝宰相]

  • 杨师道(?~647年),唐初大臣。字景猷。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恭仁之弟。隋末,他在洛阳时为王世充所拘留。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后,他潜逃出洛阳,奔长安投靠李渊。李渊授他上仪同,命随左右。 唐太宗贞观初年,他娶桂阳公主为妻,被太宗超擢为吏部侍郎,转任太常卿,受封安德郡公。贞...[详细]

杨士杰 [公元1892年-1927年]

  • 杨士杰(1892—1927),出生于上栗县彭高镇坛华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4岁丧父,母亲改嫁以后,参加安源工人运动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9月,带领部分矿警队员,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担任了矿警队一分队队长。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了围攻长沙的战斗。1927年6月初,担任中国工农革命...[详细]

杨士奇 [明][公元1366年-1444年,明朝首辅]

  • 杨士奇(1366.2.3~1444)名寓,字以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明朝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杨士奇前后侍奉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皇帝,是名副其...[详细]

杨双山 [清][公元1687年-1758年]

  • 【杨双山】(1687~1758)清代农学家。咸阳兴平人。他主张推广教育,兴办实业,一生致力于农事实验。所著《豳风广义》4卷,评述植桑、养蚕、织丝诸法,并绘图说明。另著有《经国王政纲目》8卷,《知本提纲》和《论蚕桑要法》各10卷。清末刘古愚有注解阐说。 同年(公元1687年)出生的名人:...[详细]

杨素 [隋][公元544年-606年,隋朝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详细]

杨万里 [宋][公元1127年-1206年,南宋诗坛四大家,宋朝词人]

  •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代表作品:《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详细]

杨维滋 [公元1886年-1952年]

  • 杨维滋(1886~1952)字玉轩,排行第四,人们尊称“杨四老爷”。凤县双石铺乡西庄村人。汉中联立中学毕业。20年代任凤、留两县联防团总。1921年与郭秀山、李恒昌创办双石铺女子小学,1934~1936年任双石铺初级小学校长。 杨维滋青年时即爱好文学和医学,与时不合,无意竞逐官场,...[详细]

杨文广 [宋][?-1074年]

  • 杨文广(?—1074),字仲容,杨业之孙、杨延昭次子,宋朝名将。 杨文广以父荫入官。庆历三年(1043),陕南张海起义,杨文广从征有功,升殿直。四年六月,范仲淹宣抚陕西,杨文广隶属范仲淹麾下。皇祐四年(1052)九月,狄青讨伐侬智高,选陕西兵赴广南,德顺军(今宁夏隆德)知军杨文广从征,历任广...[详细]

扬无咎 [宋][公元1097年-1171年,两宋之际著名画家]

  • 扬无咎(1097—1169) 字补之,自名村梅,又号逃禅老人或清夷长者。大桥街道南上人,两宋之际著名画家,尤擅画梅,开墨梅之派先河。 无咎平生耿介,不慕荣利,秦桧当权时,耻于附势,屡征不起。其文学造诣也很高,著有《逃禅祠》一卷,颇有盛名,但被其画家名气所掩盖。游骋瀚墨,堪称一绝。 无咎所...[详细]

杨无咎 [宋][公元1094年-1169年]

  • 杨无咎:(1097-1169),字补亡,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清江县西南)人,他为人耿直不慕利禄,诗词书画皆精,书法学欧阳询,以其笔画劲利,故以工作梅。他的墨梅有清雅闲逸,出尘绝俗的情致,与院画塑造的娇艳柔丽的形象大不相同,传世有《四梅花卷》、《雪梅图》、~梅图》等。 四梅图 此...[详细]

阳孝本 [宋]

  • 阳孝本,字行先,号玉岩,上犹县安和乡人,生于北宋宝元年(公元1039)。 孝本少时天资纯正,好学寡欲,年青时通晓四书五经。29岁时由右丞尚书薄宗孟抢荐为京都(今开封)上庠(大学)馆师。孝本长期追求寺庙、隐士的生活,加上受当时周、程理学家的文论影响,崇尚“有德者必有言……故言则成文、动者成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