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忠(1109—1177),南宋将领。初名世辅,后赐名显忠。党项族。李永奇之子。自唐以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 假效金齐 李显忠出身将门,17岁时即随其父李永奇出入战阵。宋高宗绍兴年间,金人攻陷延安(今属陕西),李显忠和他的父亲被金人抓住。金人为了拢络宋军民心,授李显...[详细]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李秀成全家也都加入了拜上帝会。第二次 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列强对清政府的态度由打击转到拉拢,最后帮助清政府,共同进攻太平天国。李秀成就在这时,领导太平军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个人生平 从圣兵到忠王 ...[详细]
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别名李俨,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凗之子。唐僖宗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12虚岁时被立为皇太子,于唐懿宗死后柩前即位;在位期间平定黄巢起义,招降朱温。光启四年(888)三月六日,27岁的僖宗终于在颠沛流离之后离开了人世,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详细]
唐武宗李炎(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原名李瀍,唐朝皇帝,唐穆宗第五子。唐武宗在位期间平定泽潞镇,击败回鹘;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进行毁佛行动,巩固了中央集权,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驾崩,成为唐朝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详细]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别名李杰、李敏,唐朝第二十一位皇帝,唐懿宗李漼之子。文德元年(888),僖宗崩,遗诏命太弟嗣位,改名为敏,又改名为晔,是为昭宗。经过一系列斗争,昭宗初步掌握了权力,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况,使宦官势力多年来第一次遭受重创,但越来越庞大的藩镇势力却为唐...[详细]
李永源(1892~1969),排行第五,人称李老五,凤县黄牛铺三岔河村人。 青年时期拜当地名医赵昆山为师,潜心学医,三年后出师,行医乡里。专长中医外、骨科、掌握了三仙丹升炼技术,对内、妇科杂症的诊断、立方有独到之处,用药效果显著。看病不分贫富,一视同仁,贫穷患者不收诊费,以助人为...[详细]
(1842—1907),字芗垣,上栗县赤山镇周江村,与李有棠同胞兄弟。他于同治十三年(1873)癸酉科试考取拔贡,入国子监学习。次年,通过朝考授内阁中书,任玉牒馆誉录。光绪三年后,以知府分发湖南候补,先后管理过督审局、厘金局、试署沅州府。6年后调湖北襄阳府,后去安陆府,又升任武昌府。光绪二十一年...[详细]
1873—1905),字芾生,上栗县赤山镇周江村人。他天资聪慧,博闻徭证,幼时便领悟到“有用之学,无不自经史酝酿而出”。威丰八年,他以第三名考取袁州府学为附贡生,三年以后以超等第一名补授廪膳生。同治三年(1864)考取辛酉科第一名优贰。次年,入京朝考,考取八旗官学议教习,国子监学政衔,选授峡江县...[详细]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月17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别名李俶,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唐肃宗之子。唐代宗曾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安史之乱,于宝应元年(762)登基,即位后把平叛当成了重要工作。令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公元779年,唐代宗在紫...[详细]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别名曩霄、赵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李元吴在完成一系列立国准备后,正式在兴庆称帝。李元昊在位期间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双方进行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宋军损失惨重。此外,李元昊还开凿“李王渠”,创蕃学,创...[详细]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的长子。公元824,穆宗崩,癸酉,皇太子李湛即位柩前,时年十六。李湛登基后,根本不把国家大政放在心上,他的游乐无度较之其父穆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丑,刘克明与苏佐明等同谋将唐敬宗李湛害死,时年仅18岁,谥号睿武昭愍孝...[详细]
(628~683) 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 (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承乾谋杀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详细]
[五代·后梁]号金波处士,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善画山水泉石,尤善画猫,雅为罗绍威所厚。建一亭为霭之援豪之所,名曰金波,因以为号。《宣和画谱、图绘宝鉴》 李霭之:华阴人。工画山水寒林,有江乡之思。邺帅罗中令厚礼之,为建一亭,为援毫之所,名金波亭,时号“金波李处士”也。有《卖药》、《修琴》、《...[详细]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为后宫所生,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皇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后1个月,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李重茂,曾被封为温王,公元710年5月韦皇后毒杀中宗...[详细]
闯王李自成(1606年-1645年),别名李鸿基、李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于1629年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随后南征北战,并于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进紫禁城,大肆搜刮钱财,却在1645年被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详细]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汉族。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爱国人士。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1965年(74岁)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1969年逝世于北京。 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详细]
龙庆忠(1903-1996),原名龙昺吟,字非了,号文行,江西永新县人。龙庆忠于1925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毕业回国,就职于东北南满铁路局。“九一八”事变后,出于对日寇侵略暴行的义愤,毅然弃职南下,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1903年7月生于江西省永新县陂下老居村。1...[详细]
龙松泉(1899-1927),万载县马步乌溪壁人,是万载县第一个0人,大革命时期中国0万载地方组织的领导者之一。 他小学毕业后。考入九江同文中学。爱好文学,长于英语。入学未一年,因不满帝国主义的欺骗与压迫而愤怒退学,转入万载龙河中学就读。 1919年“五四”运动期...[详细]
龙赓言 龙赓言(1853-1940),字赞卿,号蜕庵,自号学圃老人。万载株潭凫鸭塘(今红星村)人。他自幼聪敏好学,而立之年颇有长进。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任安徽望江、宣城、桐城、灵璧等县知县,湖北安陆代知府,随州知府等职。1901年任辛丑科江南同考官,协同朝廷大臣的正、副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