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 杜佑出身于京兆杜氏,历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润州司法参军、主客员外郎、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江淮水陆转运使、户部侍郎、饶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 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升-、同平章事。后...[详细]
杜友梅(1893~1916),字守信,本县桑镇人。肄业于兴平县高等小学。少时禀性刚直,爱国忧民,胸怀大志,受到老师器重。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断然参军,作战勇敢。 1911年初,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同年11月,张凤翙领导西安新军和革命党人在西安起义成功。杜友梅、符瑞亭等7名兴平籍同盟会员,...[详细]
[唐](公元775-838年)字君,京兆杜陵人,杜如晦之叔父杜淹的第六世孙(祥见新唐书.宰相世系.杜氏)。 晚唐大臣。穆宗朝宰相。 父佐,官卑。元颖,贞元十六年登第,又擢宏词,累官司勋员外。穆宗时,拜中书舍人。不阅岁,至宰相,再期,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太和中,贬循州司马。元和中为左拾遗、右补...[详细]
生活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曾破魏有功,官拜左司空,同时也是秦国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 甘龙、杜挚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详细]
【生卒】:?—822 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登进士第。二十年为桂管从事,宪宗元和三年(808)任留后。四年后历事五管诸府,十二年为岭南从事。十五年府罢,入为监察御史。穆宗长庆二年(822)出使安南,过邕州,刺史李元宗呈状,谓邕管不宜废,容管经略使严公素遣人盗稿,周士因...[详细]
杜宗美(1888—1934),本县桑镇双山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宗美幼年丧母,家境日渐贫困,18岁时,祖父才送他到县城内高等小学读书。他喜爱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小学毕业后 ,父亲要他辍学操持家务,他坚持求学,考入西安私立成德中学,开始接触进步书籍。他热爱社会活...[详细]
方北骧(1918-1937年),泗城镇解放街人,壮族。广西省立南宁初中毕业,1936年入广西大学附中学习,后入广西航空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广西航空学校并入中央航空学校,同年毕业,编入中央空军系列飞行员。11月参加南京上空保卫战,出色完成任务。不几天,第二次南京空战,方北骧奉命驾机迎敌,...[详细]
方方 (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原名汪芳,女,1955年生于南京。祖籍黄岭乡老屋汪村人,1974年高中毕业,做过四年装卸工人。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湖北电视台当编辑,1989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读大学期间便发表小说,现已出版小说、随笔集30多...[详细]
方千里,字不详,信安人。作家。 [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信安人。生卒年均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其他事迹不详。千里会和周邦彦词,有和清真词一卷。《四库总目》或以杨泽民所和,合刻为三英集,傅於时。...[详细]
房温如(1903~1981) 名德润,字温如,本县西阳镇人。15岁入私塾读书,肄业于清麓书院。1929年应薛克俭、段景斋等敦聘,设馆于嵯峨大盘原行医;1931年在三原城区辕门巷挂牌行医;1935年应聘为富平庄里镇“恒心堂”药铺坐堂医生,历时八年。1942年行医于泾阳、三原、高陵、富平等县。因...[详细]
方锡德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1946年生,芙蓉墩镇人,祖籍安徽省桐城。1958~1964年就读于彭泽中学,196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95~1997年任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文...[详细]
方新,原名丁庶亨。山西省大同市俆町乡徐町村人。生于1916年7月,幼时在家半耕半读。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绥军区旅卫生部、解放军第一军师卫生部政委。参加了太原、扶郿战役。建国后,历任中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州委、青海省柴达木工委第一书记。党的十一界...[详细]
樊亮澄(1898~1944) 本县东里堡人。少时常说:“他日若能驱除夷虏,吾愿足矣!”1916年,胡景翼团成立学生连,樊应召人伍。遂进入韶关讲武堂,后入四川讲武堂。毕业后回陕,历任胡部要职,陕中各役均与。胡景翼督豫时,樊任营长,参加驻马店之战, 林弹雨不避,身负重伤。杨虎城任西安绥靖主任后,...[详细]
樊忠(1400~1449),陕西人氏,字号不详,明朝世袭将官,武力过人,因耍一手好锤,在英宗驾前担任护卫,因诛杀中国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大宦官王振而出现在部分历史教科书中。 土木堡之变中,权倾一时的司礼监王振不顾百官反对而挟持明英宗出征瓦剌。征途中,王振为私人利益而置三军安危于不顾,屡作错误决策...[详细]
范卓甫(1865~1924) 名克立,字卓甫,本县人。 清光绪辛卯(1891)中举后,任三水县教谕,后辞归,主讲本县学古书院。清末改书院为高等小学,任校长。嗣充省立高等工业学堂教习,荐充监督(校长),1912年,该校改为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仍任校长,至1924年卒于任上。范从事教育事业20...[详细]
费贻,四川南安人。费贻是有史记载以来有姓名的第一位合浦太守。费贻生于西汉向东汉转变的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汉光武素闻费贻的才能和气节,于是“遣使复征贤士费贻”遂封费贻为合浦太守。费贻在任期间,政情刑简,大力推行农耕,奖励农民开垦荒地,推广种植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他还亲自下田...[详细]
费懋中,(1484~?),字民受,江西铅山县人。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科杨维聪榜进士第三人。 费懋中是著名文状元费宏(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状元)的侄子,叔侄鼎甲被传为科举佳话。 费懋中自幼好学上进,聪敏敦厚。祖父费洵,是明朝景泰四年举人。叔叔费采为赞善,官至少保,...[详细]
冯伉,原为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人,父亲冯玠迁居,改籍贯为京兆(治今陕西西安) 大历初,登五经秀才科,当上长安尉。建中四年,登博学三史科。之后又任膳部员外郎,成为睦王等人的侍读。李抱真逝世,冯伉去凭吊,李抱真的儿子送他数百匹帛,他不接受。又想送他到京城,冯伉为此表奏,坚决不接受。醴泉令一职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