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忠(1909--1982),乳名锅锣,华县段村人。迷胡艺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他自幼因受三叔支染,对迷胡非常喜爱,十一二岁即能唱出小段曲子。师张新彦、杨川祥、李庙义等迷胡老艺人,使演唱拭步提高。 为了谋生,张志忠跟随师傅杨川祥、李庙义等老搭班,常年奔波在外。他演出的节目总计100余个,...[详细]
张仲苍(1901~1928) 又名宝泉,张景秋之侄,与仲超既为兄弟又为三校同学。在南开中学时,加入共进社,后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曾节衣缩食,资助《贡献》月刊,为诸多进步报刊撰稿,宣传马列主义思想。192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分管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委组织工作,和-、于方舟等组织开展 、 ...[详细]
张仲超(1904~1926) 又名根泉,张景秋之子,“三一八”惨案烈士。他先在本县高等小学和省立三中就读,1920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此间他与堂兄张仲苍积极参加-,与陕西进步校友成立同乡会,为《共进》杂志撰写文章,揭露军阀黑暗统治。1922年加入共进社,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先后...[详细]
张仲宇,字德仪,桂林市人。博学多才,以文藻著称。所撰《桂林盛事记》、《记范公成大谕民及时举葬文》颇为时人推崇。张孝祥、张维、范成大均以礼待为上宾。张鸣凤《桂故》 云: “仲宇后四十年,乃有张茂良。”石安民、张仲宇与张茂良被誉为宋代“临桂三才子”。...[详细]
[张洲]字莱峰,号楠林,张镈之六世孙。少年时文章出众。后在关中书院求学,与大荔李法、武威孙俌、吴堡贾天禄、洛南薛宁廷、韩城王杰,抨击当时文坛浮而不实词风,提倡质朴的古文学,影响很大,时称“关中六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中进士,历任广西修仁知县、浙江德清知县。辩冤狱、捕盗贼,清介廉明,人人称...[详细]
张孜,唐末诗人。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主要活动于唐懿宗、唐僖宗时代。他耽酒如狂,与诗人李山甫友善。中和(881—885)年间,唐僖宗逃亡在蜀,尝作诗讽刺时事。僖宗还京,相府派人追捕,乃易姓隐名,越淮河而逃,不知所终。其诗今仅存《雪诗》一首完整作品以及《梦李白歌》等残篇。...[详细]
张子明(18?—1856年),凌云县下甲乡彩村贫苦农民,壮族。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参加太平农民起义军,他作战勇敢、机敏,初时为北王韦昌辉统领下的一员小将,因征战有功,授御林侍卫,后擢升至恩赏丞相。 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张子明奉命与石祥祯、韦志俊等攻南昌,因城墙坚固,不久清军援...[详细]
于右任曾说,陕西有三位受社会称赞的人,一是水利专家李仪祉,二是报人张季鸾,三是慈善事业者张子宜。 张子宜(1880~1964)名典尧,字子宜。陕西兴平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 907)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 同盟会联合新军、哥老会发动西安起义,他在兴平组织响应,驱逐清史,保境安...[详细]
詹伦波,男,1978年毕业于新干中学 1982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获经济学学士 1987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 1994年聘任为高级经济师。工作单位:昆仑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监事、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本人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并热爱经济研究,发表论文、论著100多万字,...[详细]
赵憬(736年-796年10月3日),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曾祖仁本,仕为吏部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详细]
赵镈 1906年生。陕西省府谷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受党的派遣到黄埔军校学习,任我党地下连支部书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北平、天津一带从事地下工作,前后两次被捕,坐牢7年,在狱中,他担任党支部委员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他和薄一波、杨献珍等同志一起组织难友坚持斗争。1936年“西安...[详细]
赵炳麟(1876年~1927年)清末官员。名竺垣,号清空居士。1876年11月26日生于广西全州绍水乐家园。赵炳麟之父赵润生,《清史·循吏》记:“宦湘十年,凡四易任所,至案无留牒,必严查保甲以清良莠。每决一讼,必两造均服,始具结。下乡轻骑减从,夫马必自备,遇儒者殷殷教诲若子弟,豪强巨猾必严惩不少...[详细]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详细]
赵昌言(944~1009),字仲谟,一作幼谟,山西孝义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胡旦榜进士第三人。 赵昌言少有大志,朝中重臣寇准等人对他评价很高。举进士时,他由于文思敏捷而名震考场,以贡部第一的身份参加了廷试。殿上,宋太宗见其谈吐不凡,气质超群,又知其父为赵轈,曾是自己做开封府...[详细]
赵崇嶓字汉宗,号白云,南丰人。生于庆元四年(1198),商王元份八世孙。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授石城令,改淳安。尝上疏极论储嗣未定及中人专横。官至大宗正丞。卒于宝祐四年(1256)以前。有《白云稿》。《宋史·宗室世系表》:商王元份九世孙汝悉长子。诗词兼有。...[详细]
赵春康(1888—1965),本县西姚村人,泥工。自幼丧父,因家境贫寒,从师学艺,后以砌筑技术超群,名闻东原。其性淳厚,生活俭朴,每承活揽工,对主人饮食居住从不挑剔,乡人请工的络绎不绝。当时所建的戏楼、碑楼、祠堂、庙院、水磨等多出其手。西姚村祠堂腰房5间,因建地不适,请其拆迁。他以绳木加固屋架,...[详细]
赵德容(1870—1955),字海如,老县城内南大街赵家巷人。清末廪生,工楷书善草,以诗见长。与辛亥革命元老焦易堂相友善,加入同盟会,受聘关中书院任教。辛亥革命后,任武功县知事、陕西政法学堂教习、冯玉祥部二等参谋、潼关妇孺收容所长、电报局长、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时参议会议长、陕西省参议员、第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