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任(生卒年不详),字觉菴,本县老县城张家巷人。明万历七年(1579)举人(一说万历十九年)。初任巫山令,后提升御史。巡视河南时,河捕官倍征夫役。维任上疏指陈。治以重刑。巡视两浙盐政,盐法被破坏。力予整饬,革除积弊。后升任大理卿。 他鉴于潼河夏季屡次暴涨,泛滥北涌,冲坍民房,危及...[详细]
张文德(1931~1996),西充县晋城镇杨家桥村人。山西省晋城市文联副主席、副编审、二级文学创作,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晋城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 张文德少时就读于四川省西充县西南镇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巴蜀中学。 1950年8月考入川北文工团,1952...[详细]
张文奎 字应光,张郁次子。立身刚直(旧志载:曾拾乡人粮银数镒,访而还之)。正德十二年(1517)举进士,任刑部主事,曾参于锦衣卫事务。旋任四川佥事,四川参议,后归乡里,构亭教授。不久又起用为湖广江防,转四川参政,山西左布政。文奎居官清正廉洁,剖决如流,不徇私枉法。...[详细]
张文生(1895~1985) 名文生,字明霞本县东关人。童年时代,就读于东关赵儒初私塾,与胡笠僧同学。后考入大荔陕西省立第二师范,1917年毕业归里,任教于西关第三国民学校。1920年,于右任在第三国民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民治小学校”,张文生于1928年代理该校校长。1924年,于正式聘为校...[详细]
张文泽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援外专家学者)1938年生,棉船乡新红村人。1956年进九江一中高中部学习,1959年毕业,经全国统考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修业五年,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1971年由教育部选定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汉语教学师资,随即在北京语言学院进修外语(法)三年,...[详细]
张伍常(1894--1951),华阴市卫峪乡西泉店人。腔皮影艺人,见长于净、须生戏。其父张坤儿是名冠二华、潼关一带的老腔艺人;喜爱老腔戏的小五常处垄心,偷经学艺,乘父不在家时独自操琴苦练,学会了一唱段。有一次,父亲外出,年仅l6岁的小五常手捧月放开歌喉,弹唱了一段戏,适逢父亲归来,从远处听到他那...[详细]
张献诚,陕州平陆人,幽州节度使、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张守珪之子也。天宝末,陷逆贼安禄山,受伪官;连陷史思明,为思明守汴州,统逆兵数万。宝应元年冬(762年),东都平,史朝义逃归汴州,献诚不纳,举州及所统兵归国,诏拜汴州刺史,充汴州节度使。逾年来朝,代宗宠赐甚厚。三迁检校工部尚书,兼梁州刺史,充山南西...[详细]
张献甫(736—796),守珪弟左武卫将军、赠户部尚书张守琦之子。献甫少随诸兄从军,初为偏裨,以军功累授试光禄卿、殿中监、河中节度副元帅都知兵马使,检校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建中初,从节度使贾耽征梁崇义于襄、汉,以功加太子詹事。 及幸奉天、兴元,献甫首至,从浑瑊征讨有功,及复京邑,入为金吾将...[详细]
张献恭,张守珪之弟张守瑜子。累以军功官至试太常卿,兼右羽林将军,代献诚为梁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 大历十二年七月,献恭破吐蕃万余众于岷州。建中二年正月,加检校兵部尚书,为东都留守。三年正月,为太府卿、容州刺史、本管经略招讨使。四年七月,与浑瑊、卢杞、司农卿段秀实与吐蕃尚结...[详细]
张晓良(1953—1974),本县吊桥村人。1972年,高中毕业后,担任生产大队团支部委员、民兵排长、生产队出纳员。他带头示范棉花育苗移栽,带动全队棉花高产;在任出纳期间,他坚持原则,从不损公肥私,主动揭发出他人-公款460元的罪行。同年7月3日,第七队有户社员房屋失火,他带领民兵奔赴现场,率先...[详细]
张喜才(1928~1949) 小名牛娃子,本县新兴乡牛安东村人。家贫未入学,较早承担起生活重担。他持家勤劳,为人忠厚,在村中享有威信。1946年辞别父母弟妹,北上马栏参加游击队,先后在县保卫队和段植领导的柏嵯游击队当战士和侦察员。1949年4月初,张喜才跟随柏嵯游击队长段植、区委书记段垣,在...[详细]
(1919-1960),女,西平人,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艺名“大宝贝”。张秀卿是越调的泰斗级人物。她主演《三哭殿》中的唐王李世民, 一个飘然出场亮相,其仪表的庄重,举止的潇洒,就能博得观众的喝彩,再加上她那说中有唱,唱中带念的唱做艺术,向被誉为越调的“盖河南”。 张秀卿曾和越调表演艺术...[详细]
张晰哲(1889—1970),字朗仙,老县城内别家巷人。清末增生,高等学堂毕业,任教20余年,并任河南新野、镇坪县政府秘书及潼关县政府督学、科长、秘书等职。民国十九到二十年(1930—1931),与赵冠青等学者编修《潼关县新志》。建国后,任中学教员、潼关县第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县人委...[详细]
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以调...[详细]
张延赏(726年-787年),原名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 张延赏出身于河东张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河南尹、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 大历十四年(...[详细]
张益(1300—1368),生于西河,仕于大都(北京),今孝义小垣村人,元朝泰定元年(1324)三月廷试中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监察御史,累官国子司业,为官五品。历经泰定、天顺、文宗、明宗四朝。至顺二年(1331),身为监察御史的张益上 书弹劾四川行省平章钦察台:“为人反覆不忠,不可信任,宜削官...[详细]
张郁(1468—1521) 字从周,号柏坡,柏坡村人(柏坡村1961年划归黄龙县三岔乡)。善写作,14岁补为廪生。但累举不第,援例为国子生。张郁平日交往的多是有名望的人,每次聚会必谈理论文。他以广博的学识受到人们的器重。弘治十七年(1504)被授予南城兵马副指挥(旧志载:由岁贡授副指挥)。对讼件...[详细]
张渊微少年时,聪明好学,日诵千言,通晓《五经》,尤长于《春秋》,为文赋诗,援笔立成。丁未科殿试,他以太学上舍生对策方言,深得理宗赏识,亲定进士第一。张渊微中状元后,以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召赴行在,任秘书省正字。淳祐十年(1251),迁为校书郎。不久,以正字兼庄文府教授,任校书郎。淳祐十二年,...[详细]
[张玉树]字德润,号阴堂,张镈七世孙,武功人。乾隆三十年(1765)进士,授齐河知县后,研究吏治,讲求治术。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清平知县,不久调任峄县。上任后,裁减徭役,民众拥戴。黄河决堤,峄县遭灾,他除上报求赈外,不计个人安危,断然截留运往济宁的“漕米”(公粮)救济灾民。因此博得上司称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