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1513—1565),字德球,号东楼,江西新余人,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不是经过科举走上仕途,而是借他父亲的光,先入国子监读书,后做官,累迁至尚宝司少卿和工部左侍郎。据说,严嵩长得又高又瘦,眉目疏疏,声音又大又尖,很符合百姓心目中刻画的0臣形象。可是,严世蕃的长相和他爹却一点...[详细]
严武,唐(公元七二六年至七六五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岁。武虽武夫,亦能诗。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与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严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人。《旧唐书》说他“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风,...[详细]
严休复,唐诗人。字玄锡,排行十八。郡望冯翊(今陕西大荔),吴郡(今苏州)人。 宪宗元和初为拾遗,元和四年(809)与独狐郁、李正辞同转补阙。历任膳部员外郎、吏部郎中、杭州刺史、司封郎中、给事中等职。文宗大和四年(830),由华州刺史人为右散骑常侍。大和七年出为河南尹,旋以检校礼部尚书充平卢军...[详细]
阎揆要(1904-1994) 陕西省佳县人。一九二四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第三军骑兵团营长。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陕北清涧起义。曾在西北军杨虎城部队任警卫团副团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科长、参谋处处长、军政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详细]
颜游秦 颜游秦是在隋末唐初出任廉州刺史的。史籍称其在廉州刺史任上“抚恤境内,敬让太行,争讼绝息,风教大治”。由于他功绩突出,还得到了唐高祖李渊亲笔玺书的慰问鼓励。这是史载合浦-吏中,唯一一个受到皇帝直接嘉奖的-。 颜游秦来廉州任刺史时,朝廷珠禁尚未开放,前任-为了迎合朝廷权贵的喜...[详细]
严正(1915—1950年),号若愚,化名周年,湖南零陵县仁湾乡岩塘村人。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在濂溪中学任教,一贯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9年,严正就读于桂林的江苏社会教育学院,1940年冬,中共组织派他回岩塘村开展抗日活动。1942年,经党组织安排到芦溪庵小学任校长,他安排了一批共...[详细]
姚伯麟(1877~1953) 字鑫振,旧居三原白鹿原(后迁县城东关),故笔名鹿原学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取官费生,赴日留学。初人东京济美学堂,后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民国4年(1915)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翌年返陕,曾任西安同仁医院院长。后侨居上海法租界,受聘于上海红十字会医院,并...[详细]
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姚勉的诗作文辞典雅,韵律优美,富于很强的人民性;其文则以风格古朴、文辞犀利、论理透彻...[详细]
姚小敏,新干沂江人,1964年11月出生。1981年7月,新干中学高中毕业。1985年7月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1985年8月分配至人民日报社工作。现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港澳台部副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姚小敏在人民日报长期负责对台报道,采访了新加坡第一次汪辜会谈、国民党主席-首访大陆、-林率海基会...[详细]
姚洋,1964年生于西安。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经济学季刊》主编。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本科,1989毕业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获管理科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详细]
姚弋仲(280年—352年),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原籍南安赤亭(今陇西)。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率部众数万,自称护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建城于陇上。东晋明帝太守元年(323年)投赵,屡立战功,拜安西将军、六夷大都督、豫州刺史。东晋咸和八年(333年)率部迁于清河,后赵石泓拜为奋武将军、西羌大...[详细]
1940年国民革命军21军147师441旅882团卫生队驻扎付垅大程安村,有军医叶敬儒,他1937年参军抗日,四川华(叶)阳中兴场人,自幼读书,为人忠厚,医技精湛,1939年8月27日在仙槎前线为抢救伤员光荣牺牲,年仅二十四岁。牺牲后叶敬儒同事将遗体埋葬在程安村后山坡上,并立碑纪念。据程安村八十...[详细]
叶楷(?~1575)寻乌县晨光乡溪尾村叶屋人。 叶楷和其先世叶春、叶金、叶槐与其祖父叶挺芳等人,是明朝正德七年至万历三年(1512~1575)寻乌出名的造反首领。造反范围遍及赣、闽、粤三省毗邻地区,南北三百余里,聚众二万余人,持续60多年,其声势之大,直撼朝廷。 叶楷,身材魁梧,善耕会猎...[详细]
奚业胜(1918~)别名苏向荣,肥西中派乡马郢人。民国21 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3 年转为共产党员。同年2 月参加红军游击队,曾任皖西特委军事干事、特委委员。民国26 年调延安抗大学习。次年到八路军一○二师,历任团长等职。后调湘北军区任副指挥长兼参谋长。1950 年转到中央贸易部任处长、...[详细]
尹昌隆出身贫寒,年幼时常寄宿于城东慈恩梵宇。每日用纸罩住佛灯,端坐读书,至夜半时分。天一亮,又起床攻读,如此长年不懈。洪武二十九年(1396)乡试,拔得头名,解元。第二年又荣登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改监察御史。 惠帝即位(1399),每次退朝时,总要宴请朝臣。尹昌隆上疏劝谏说:“太祖高皇帝鸡...[详细]
岑映宸(1694—1730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袭泗城知府。自幼刚愎成性,内狎百姓,外逼豪强,私定刑律,擅初夜权。当时泗城百姓结婚,新娘一拜完堂,必被抢去府衙,由岑映宸享受一晚,第二天才放回家,叫初夜权。民众敢怒而不敢言,称岑映宸为青蛇官。自那时起,泗城人便采取夜婚,逃避被抢,泗城沿袭至...[详细]
尹思贞(640~716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年届弱冠举明经及第,调隆州(今四川阆中)参军事。属县有一豪绅,横行乡里,侵吞公私财物,肆恶不法,尹思贞奉命查办,搜获赃物万计,以法处死罪,受到百姓称颂。迁任明堂令(在今陕西西安市),以政绩显著被擢为殿中少监,检校洺州(今河北永平县治)刺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