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王季友在22岁时便考中状元,并任御史治书。但因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丰城,...[详细]
王峻(?~573),字峦嵩,灵丘人。天资聪慧,有谋略。东魏时任相府墨曹参军,后因犯错误被免职。后任仪同开府(宰相级别)、相府外兵参军、营州(辽宁省凌源县南)刺史。营州地接边界,失韦多次来犯,致使人民不得安宁。王峻到了营州后,在边远地界设置侦察岗哨,还到处布置疑兵。每次失韦来犯,王峻常常出其不意...[详细]
王可勤 克勤字叔弼,一云字敏叔,临川人。淳熙二年[1175]童子科,补从事郎,入秘书省读书。十二年(1185),赴吏部依格出官。十四年(1187),登进士。庆元五年(1199),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嘉泰元年(1201),太学博士,放罢。开禧元年(1205),太常寺主簿,秘书省正字。...[详细]
王赖赖(1883--1967),原籍大荔县人。l944每于合阳县黑池镇北黑池村。幼年同王麦才、朱林道同州梆子。1931年,他与拜家红、朱林逢、罗士奎旌县成立了“民生社”并任教练。l956年被陕西省对校聘请为同州梆子班的教练。1961年参加了同归赴京汇报演出团,在北京向中央-演出了他的拿《鼓滚刘封...[详细]
王离,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秦朝著名将领。王离受封武城侯,继其父担任将领,率兵戍边备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与章邯一起统率秦兵与起义军作战。巨鹿之战,兵败被俘,后去向不明。 王离是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因功受封武城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兼并天下之后,建立皇帝...[详细]
王镣,唐诗人。字德耀,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扬州。 懿宗、僖宗朝宰相王铎之弟。富有词学,却屡举不第。卢肇等为之不平,遂作诵镣诗:“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得心。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后遂于咸通中进士及第,累官主客员外郎。僖宗乾符二年(875),改仓部员外郎,迁左司郎中、汝州刺史。次年,王仙...[详细]
王林生(1881~1930) 名炳灵,字林生,本县人。幼受业于毛班香私塾,后入陕西中学堂,清光绪癸卯(1903)科乡试中,王为副贡,遂教授里中,长于西北史地,并精于医术。后追随于右任至沪,任《民立报》编辑,鼓吹革命思潮,为政论界注评。《民立报》停办后,返里复从事教育事业,历充省立女子师范及私...[详细]
王陆一(1896~1943) 原名肇巽,一名天士,本县北秦堡人。少年时聪颖有志。5岁入私塾,八九芗写诗作文,后考入西北大学法科,因家贫不能继续学业,遂任陕西省图书馆管理员。辛亥革命后,与王绍文等共举反袁,事泄,王绍文遇害,遂回三原,继续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后参加“三原起义”。于右任任陕西靖...[详细]
王履祥(1893~?),原名王用时,又名黄平万,1893年9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西充县一个农民家庭,幼读私塾,后考入县立高小。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王履祥因宣传革命,鼓动学生-被学校开除,后赴成都考-合中学,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学习理科。 王履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熏陶和启迪下...[详细]
王麦才(1881-1965),又名麦儿。同州梆子演员。大荔县双泉乡王旗营人,早期曾在袁老三、王学山戏班搭班演戏,擅长大花脸、二花脸。 1953年起先后在朝邑九三剧团、省戏校,后又到戏曲研究院,1964年因病由省戏曲剧院回家。 王麦才在家乡热心为农村业余剧团排戏,连续3年为本乡双泉南龙池业...[详细]
王每(1670—1742),字石承,又字韫辉,号石和,清代盂县芝角人。王每一生在情操、教育等方面有许多独特见解,在古文研究及古文创作上成就突出。王每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籍太原,明初从并迁盂,至他历经十二世。二百余年中,王氏宗族中取得科名及功业者不可胜计,他一家父子两代共14人,其中1名进士,8名...[详细]
王谋儿(1878-1971),同州梆子名艺人,陕西省政协委员,渭南市临渭区交斜新寨人。祖居大荔洛河九龙村。因幼年丧母,9岁就投奔澄城县白友辉“金盛班”学艺,拜“一字黑”为师。后又经大荔杨师傅、澄城冯喜芳等师赐教,加之本人精心钻研技艺,集名师之长,进步很快。唱、念、做、打四功俱全,并以扮演须生见长...[详细]
王彭年(1886—1940年),泗城正南街人,壮族。清附生,毕业于广西政法学堂。擅长文史、书法、诗,其隶书笔锋浑园,字划伟拔,民国时期“百色中山公园”禅坊横额和凌云县“中山纪念堂”门额隶书即王彭年的手笔。 民国元年(1912年)任凌云第一届议事会会长,1913年当选 广西省临时议会第一届议...[详细]
公元七六o年至八四七年 .字举之,其先为太原人,后家扬州,王播之弟。生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卒于宣宗大中元年,年八十八岁。性孝友。嗜学,读书过目不忘。初为校书郎,补蓝田尉。李吉甫辟掌淮南书记。太和末,累迁中书舍人。数-谏穆宗游畋。历户部尚书,判度支。武宗时,四典贡举,所举皆知名士。终山南、西道节度使...[详细]
王钦若(962-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派势力代表。 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南下,主张南迁国都,与宰相寇准对立。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大中祥符五年,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天禧元年,出任...[详细]
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五年登进士第,后官太子校书郎。曾-张说自荐,未果。秩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详细]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08日)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说:“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意思?” 1896年10月11日生于贵州省安顺县城北街。早年随舅父黄齐生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运动。1917年冬,王若飞考取官...[详细]
王僧辩(?—555年10月26日),南朝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僧辩初为湘东王萧绎中兵参军,后任平南将军、左卫将军、骠骑大将军、尚书令等职。他智勇兼备,所经战阵,多获胜利。梁大宝二年 (551),萧绎以他为大都督,领军讨伐兴兵作乱的原东魏大将侯景,获胜。王僧辩因功任征东将军、江...[详细]
王尚文(1885—1939) 号子郁,城关镇东街洞子巷人。肄业于西北大学及北京中国大学,任省第一中学教员。民国8年(1919),中原辄起兵事,遂投笔从戎,任陆军第20混成旅副官长,兼执军法,旋任独立营长。民国13年(1924)任20师炮兵团长,驻防汝南,后提为旅长。民国16年(1927)革命军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