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pāng](1044-1076年),字元泽,汉族江右民系,王安石之子。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者。王雱明确认为老子是“大圣人”④,其言与孔子“相为终始”⑤, 并主张 在当时应“以老氏为正”, ⑥ 可谓对老子是推崇备至。世称王安礼、王...[详细]
翳是关中地区出身的秦人,旧秦军的将士。在三秦归汉时加入刘邦军的,他们加入汉军时的官职,就是他们在旧秦军中的官职。王翳,是郎中骑。以秦的官制论,郎中骑将和郎中骑,为郎中令属官,是郎中令军中的骑兵侍卫官。 垓下之战项羽被包围,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详细]
王抟,唐末大臣,唐昭宗在位时,出任宰相。他是武则天时宰相王方庆的第八世孙、肃宗时宰相王玙的曾孙。 王抟,陕西咸阳人,祖籍山东临沂,东晋宰相王导的后裔。 考中进士后,他先到滑州节度使幕府中任幕僚,累迁为苏州刺史。久之,以户部侍郎判户部。 乾宁初年(公元894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董...[详细]
王缙(700-781),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唐代诗人,尚书右丞王维之弟。少好学,与兄王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子宾客。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大历十年(775年)元载所撰唐赠兵部尚书王忠嗣碑,为其所行书。卒年八十二。王缙遗作不多,散...[详细]
王 祺 安义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官至从二品的云南左布政使。其父和祖父被朝廷封赠为正三品通议大夫。王祺供职南京考功清史司时,用家乡带去的干蕨菜招待同僚。光禄寺因其味美贡入御厨,取名天厨如意菜。为安义在皇室的菜谱上争得一品。...[详细]
王寀(音采)(1078~1118?)字辅道,一字道辅,号南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父王韶官至资政、观文学士,枢密副使,王寀为其幼子。王寀登第后,官校书郎,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因病迷惑,好神仙道术,徽宗重和元年召入宫中延神,为林灵素所陷,下狱弃市,年四十一(《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二三)。有《南...[详细]
王劭,生卒年不详,隋代并州晋阳(今太原南郊)人。史载,他自幼喜沉默,寡言语,酷爱读书。少年时代即以博闻强记知名。北齐时尚书仆射魏收辟与祖孝徵、阳休之等成名学士、官吏,经常在一起论古道今,有所遗忘,或是模糊之处,便向王邵询问出处。王劭每问必答,毫不匆忙。查出对照,半点不差。 王劭任著作郎近二十...[详细]
王玙,少习礼学,博求祠祭仪注以干时。开元末,玄宗方尊道术,靡神不宗。玙抗疏引古今祀典,请置春坛,祀青帝于国东郊,玄宗甚然之,因迁太常博士、侍御史,充祠祭使。玙专以祀事希幸,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祐,近于巫觋,由是过承恩遇。肃宗即位,累迁太常卿,以祠祷每多赐赉。乾元三年七月,兼蒲州刺史,充蒲、...[详细]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同母弟。熙宁进士。临川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他自幼聪颖上进,虽未曾从师入学,但写出的文章却有条理。12岁时将...[详细]
王安礼(1034年--1095年),字和甫,北宋政治家、诗人。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 人,王安石同母四弟。生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卒于哲宗绍圣二年,年六十二岁,官至尚书左丞。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著有《王魏公集》20卷。 王安礼嘉祐六年(1061)中进士,初入幕河东路唐介门...[详细]
汪秉笔(1917~1998) 字如椽,号草心,别署痴叟。1917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生于黄岭乡老屋汪村。祖父汪朝汉为清朝太学生,父汪辉阳是塾师,世代书香门第。在这种氛围中,他自幼颖悟,四岁即能背诵唐诗。1925年,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堂,1931年就读于南昌省立第二中学,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详细]
王播,字明敭,唐太原人。生于肃宗乾元二年(759),卒于文宗太和四年(830)。其父王恕为扬州仓曹参军时,举家侨迁,定居扬州,遂以扬州为家。 王播出生在一个人丁兴旺、家境日富的小官吏家庭。正值他少年至青年转型时,全家由军镇太原,迁居富庶之地、举国称雄的扬州。在扬州这块温柔之乡,王播和他的两个...[详细]
王步文(1898~1931),字伟模,化名王自平、朱华、王华。潜山县资福寺(今岳西县汤池区斯桥乡人),中共安徽省早期领导人之一。 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王步文入私塾启蒙。民国4 年(1915 年)春,求学于革命党人刘若愚兴办之刘氏族学(后改为粹新小学)。民国6 年与王效亭等在粹新小学...[详细]
汪澄二(公元?-1511年),江西乐平洄田西源坞村人,他家境贫困,但性格刚勇,机敏多智,臂力过人,又好作侠士游,所以得了绰号:夜犬儿,他是明朝农民起义军姚源义军的主要领袖。 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乐平、余干一带遭旱,更兼政苛赋繁,以至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斗争,一触即发。 ...[详细]
王绰,字思和,王翔之子,太原晋阳人也。员外散骑侍郎。上党王天穆以为北道行台郎中。尔朱荣代天穆为大行台,仍为吏部郎。以预奉庄帝之勋,封猗氏县开国侯,邑五百户。永安末,除征西将军、豳州刺史,不之任。元晔立,转除骠骑大将军、并州刺史。兴和中卒。...[详细]
王懿德是清朝乾隆年间左江观察使,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冬游于水源洞,见奇洞胜景,洞内有天,包罗万象,为邕管所无,较他郡为最,便以端庄的楷书,在水源洞口的悬崖上,写下“第一洞天”四字,至今字还在,人以字留名。 由于年久苔蚀,边跋小字仰视不能辨了,兹抄录于下,供诸君鉴赏:予奉命守江左,于斯...[详细]
王德堂(1926—1985年),辽宁省庄河县人。1954年8月至1956年任凌云县兵役局副政委。1957年至1964年任田林县人武部政委。1964年3月至1968年任凌云县人武部第二政委 。1968年3月至1968年8月任凌云县革委会主任。1984年被捕前任广西柳州市第三运输公司行政科副科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