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鸿基(1898.9~1927.10),字桂联、子固。潭下镇苏家村人。 鸿基青少年时在桂林桂山中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被选为桂林学生联合会桂 山中学干事,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桂林“新中国学社”。1924年至1925年在梧州、桂林从事 报纸工作。 1926...[详细]
苏角(?—公元前207年12月),秦朝时期人物。原为秦将蒙恬部将,作战凶悍。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六国旧贵族纷纷起兵,苏角军团跟随章邯镇压各地的起义。秦二世三年十二月,与楚国项羽战于巨鹿,苏角,王离,渉间被围,因求援消息未能及时送与章邯(求救信已送至章邯军,但被章邯弟扣下,未及时交...[详细]
苏良嗣(606年-690年),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宰相,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 苏良嗣出身于武功苏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府司马、洛州长史、冀州刺史、荆州长史、雍州长史、工部尚书。武则天临朝,苏良嗣拜相,担任纳言,封温国公,后升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载初元年(690年...[详细]
孙鲂(940年前后在世),字伯鱼,江西乐安(全唐诗作南昌)人,为五代南唐著名诗人。 孙鲂出身贫寒,但从小聪明好学。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僖宗逃往成都,都-外郎郑谷避隐故乡宜春仰山书屋。孙鲂慕名前往,拜郑谷为师。孙诗颇似郑体,清婉明白,不过分追求华丽辞藻,民间俚语皆能入诗。...[详细]
孙虔(1917~1940),灵丘西沟村人。其父早逝,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其母决心供孙虔读书,盼他长大成人。孙虔也体谅母亲的苦衷,从小读书十分用功。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河南国民高小。因家庭困难,无力继续升学,只好回家务农。 1937年八路军在灵丘南山建立了抗...[详细]
[孙景烈](约1696—1773),字孟扬,号酉峰,幼奇颖,今武功镇西街人(祖籍河南固始)。清雍正十三年(1735)举人,乾隆元年(1736),赴礼部试取明通榜,按成例授商州学政。四年(1739)成进士,授检讨,旋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廷试不及格,遂以原官休致归。当其将为学正时,皇帝命各地举荐...[详细]
孙九鼎(1080——1165),字国镇,定襄(今陕西定襄)人,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经义进士第一。孙九鼎中第后,授承议郎,其弟九畴、九亿亦同榜登科,中州文派多得孙九鼎指授。 ...[详细]
孙平章(1898~1933) 原籍湖北省均县石鼓矢镇,1904年随父母逃荒到三原陵前定居。16岁时给地主做短工、拉长工,饱受欺压。1926年,共产党员乔国桢到三原武字区开展农-动,任孙为武字区农运协会四分会主席,兼任义和村村主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国民党制造-,武字区农民协会被...[详细]
孙蔚尚(1890—1977),本县代字营村人,粗识文字,中-员,陕西省劳动模范。解放前务农兼营酿酒业,家道宽裕。 孙蔚尚终生勤劳俭朴。冬、夏粗布衣。冬系腰带保暖,夏季敞怀赤足下地,出外持锨挑笼拾粪。鸡鸣起,夜半归,不避严冬酷暑,成年累月,劳动致富。他常说:“一年打三百六十个鸡起,不怕...[详细]
二喜财原名孙艾,中年以后更名孙文甫,生于一八九六年卒于一九四七年(生卒年仅凭回忆)。 其父孙明英,膝下有三子。长子早丧,除二喜财孙艾,还有三喜财。成年后,兄弟俩一同经商。 孙明英在砖井村开设有碾房、油房和当铺。地方上有一点名气,勉强算得上小财东。 清末民初时候,枪杆子横行天下。大同城...[详细]
孙一君(1906~1975) 又名孙烈。本县西阳镇孙家坡人。1925年在三原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父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27年下半年以教书作掩护,在三原、临潼、淳化等地从事农运。1929年受党组织派遣,以国民党三原县指导委员会人员身份,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在三原县教育局,以...[详细]
孙曰恭(?~?),字恭斋,江西省丰城人。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邢宽榜进士第三人。 孙曰恭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乡试中举。第二年,顺利通过会试。殿试时,初拟孙曰恭为一甲第一,无奈成祖发觉“曰恭”二字写在一起像“暴”,心中不悦。自他登极以来,一向倡言为政应“克己宽仁”,岂容“...[详细]
[苏廷页](670—727)字廷硕,瑰子。苏廷页少年时聪明绝顶,博览群书,且过目不忘。中进士后,初为乌程县尉,后升监察御史。奉命核查酷吏来俊臣所制造的冤案,大都平反昭雪,遂升为给事中兼修文馆学士,不日又升为中书舍人,专为皇帝起草手令、诏书、文告等。他思如涌泉,下笔千言,立马可待,深得朝廷倚重,承...[详细]
苏新民(1900~1983) ,字炎辉,小名炳生。灵川镇塘头村人。出身于书宦家庭。8岁就 读于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堂。“每见臬台出衙之威仪,因起他日做官的念头”。 (引自苏新民 《自传》) 民国10年(1921)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因父病辍学回家。14年起,先后考入西北...[详细]
苏源明 [唐]初名预,字弱夫,京兆武功人。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饿死于长安,有诗哭之。约唐玄宗天宝九年前后在世。 少孤,寓居徐、兖。工文辞,有名天宝间。及进士第,更试集贤院。累迁太子谕德,出为东平太守。公元七五三年,召为国子监司业。安禄山陷京师,源明称病不受伪署。肃宗时,擢知制诰,数陈...[详细]
[苏则]字文师,汉平陵候苏建长子苏嘉的十一世孙。少时就以博学多才,品行端正而闻名乡里。后举为孝廉、茂才,先后任酒泉、安定、武都太守。苏则做官,恩威并用,声誉很高。建安二十年(215),曹操率军征汉中张鲁时,路过武都,见则才高,即领随军任向导官。汉中平定后,调为金城太守。曹操死后,曲演叛乱,则奉魏...[详细]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 ,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713年因涉嫌谋...[详细]
唐廪,江西萍乡人,乾宁元年,登进士第,官秘书正字,有代表作《杨岐山》。 萍乡自唐宝历元年(825)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中,有129人在科举中取为进士,其中文进士122名(含莲花县21名),武进士7名。据史料记载,萍乡第一个取为进士的是唐宝历元年的易之武,接踵者为唐乾宁元年(894)取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