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鉴源 [清]

  • 马鉴源,字养之,清代杨村(今南市镇杨村)人,贡生,初入学,即立志发奋,听说贺复斋先生在三原“清鹿书院”讲授程朱理学,便赴其门下,拜师求学。学业精深,被称为贺先生的高足弟子。文学以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的文章为师。虽意境不及,百文章颇具锋芒,旨在匡正时弊。人如其文,鉴源赋性耿直,言行有礼,他一生学百不厌...[详细]

马京 [明][公元1351年-1424年]

  • [马京](1351—1424),字子高,本县俱得里人,民籍。少师于康汝楫先生,明洪武十七年(1384)岁贡,赴礼部会考中式,发国子监肄业。同年八月,中应天府乡试。十八年(1385)以二甲第一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九年(1386)六月闻父丧,回乡守制。二十一年(1388)九月起复,十二月六日到吏...[详细]

毛班香 [清][公元1841年-1910年]

  • 毛班香(1841~1910) 名经畴,字班香,汉诗之子。中秀才后,即立志从事教育事业,嗣后代父授徒讲学。在教学思想上,他服膺关学创始人张横渠的主张,认为学以变化人的气质,提出“持身用诚,居敬应物”,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他因材施教;在学习方式上,坚持以自学为主,先生着重指导学生精...[详细]

毛汉诗 [清][公元1821年-1892年]

  • 毛汉诗(1821~1892) 名严苌,本县人。咸丰间,乡试中式后,以教书育人为本,授徒为业。及年老,尚常常为其子班香代馆。生平涉猎甚广,喜为诗,性情诙谐,循循善诱。自言一生有两个得意门生:一是翰林宋伯鲁,一是名医孙文秋。对于右任期望尤殷。喜为人作草书,以所写王羲之《十七鹅》见长。生平诗作共3...[详细]

毛培春 [公元1917年-1948年]

  • 毛培春(1917—1948) 江苏省盱眙人,原籍安徽。出生于贫农家庭。小学毕业后,入医院作看护,初在南京国民党监狱时,对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积极帮助并献身于抗日救亡工作。后至延安,就学于陕北公学。民国27年(1938)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受党组织委派,赴国民党-前哨地区洛川从事艰苦的地...[详细]

毛苹 [汉]

  • 毛苹为长沙王吴芮的妃子,史上著名女才子之一,相传乐府诗《上邪》是她的作品。 原文 上邪!① 我欲与君相知②, 长命③无绝衰。 山无陵④,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⑤, 夏雨雪⑥ , 天地合⑦ , 乃敢⑧与君绝! 译文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详细]

毛乾乾 [明][?-1709年]

  • 毛乾乾(公元?~1709年),字用九,初名惕,南康县人。在哲学与数学、天文学领域内均卓有成就,颇有影响。毛乾乾为明代诸生,自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推翻明王朝后,绝意科举,远离家乡,筑室庐山讲学。山中男女老幼,敬称“毛先生”。毛乾乾生性纯笃,不善言笑,一举一动均...[详细]

毛自知 [宋][公元1177年-?]

  • 毛自知(1177~?),朝东镇秀峰村入,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状元。 据秀峰《毛氏族谱》载,毛自知乃毛宪之子,生于宋孝淳熙四年(1177年)三月。自知出身书香门第,士宦家族。时值秀峰进士辈出,科举入仕,蔚然成风。自知从小耳濡目染,就有科场拼搏,问鼎状元之志。自知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力学不...[详细]

马适 [宋]

  • 马适少年时,聪明好学,孝敬父母。中状元后,为翰林官。他笃于孝道,当官近十年,即辞职回乡,一心侍奉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又守孝三年。太平兴国年间,朝廷曾下诏起用,但他未赴任,后卒于乡。 据传:马适祖父马良俊死后葬于幞头山,当时此地曾有谶语,称:“沙州圆,出状元”。建隆三年,沙州果然圆了,而马适也...[详细]

马朔 [清]

  • [马朔]清乾隆时人,精于医。有一张姓久腹病,医治无效,他用银针刺其背并用艾灸之即愈。一杨姓患者盛怒暴躁,致使两睛突出而失明,他用银针拨之使睛复位,再投以药,其明如故。一次,他应邀出诊,听到患者屋内哭声起,以为患者已故。经诊,发现患者尚未绝气,因乱投药物所致,即用推拿法治之,再投以药,不日患者康复...[详细]

马廷用 [明]

  • 马廷用(?~?),字良佐,号紫岩,西充县紫岩乡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以父子四进士、祖孙五举人的书香门第名盖西充。 1478年(明成化十四年)马廷用中进士。他作过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官至尚书。他居官清廉,尤以经学推崇天下。他德性和平,学识渊博,列职词林,载笔史馆。著...[详细]

马文彦 [公元1902年-1983年]

  • 马文彦(1902~1983) 化名曹骏天,本县西关人。幼读私塾,后入渭北中学,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与杨明轩、邹遵等创办《新群》月刊,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是年,受邓中夏派遣,到郑州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陇海、道清铁路总工会。后又相继成立郑州豫丰纱厂工会、...[详细]

马武 [公元1917年-1982年]

  • 马武(1917—1982) 又名耀中,土基镇马席西堡人。1937年8月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教员、陇东军分区独立营一连文书,警三旅司令部侦察参谋、骑兵连长、黄龙工委洛川游击支队副支队长,新编23团营长,黄龙军分区侦察科长。建国后,历任延安军分区司令部作战参谋,陕西公安纵队司令部军训...[详细]

马先民 [公元1907年-1932年]

  • 马先民(1907~1932) 又名德禄,本县陵前人。1926年冬在乔国桢领导下,马先民和黄子文、唐玉怀、肖德印等一起组建了武字区农民协会。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参加三原“交农”围城斗争。1931年5月,任中共武字区区委书记,领导群众开展反日、反苛捐杂税、抢收土豪庄稼的...[详细]

玛星阿 [清]

  • 玛星阿]字景讠千,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武功知县,有胆略,精治术,谙刑法,政尚简易,不务浮夸。时四川军务紧急,因交通不畅,县内滞留多年军糈,民间十年逋赋未清,要短时理顺,十分不易。景讠千下车伊始,即按缓急,循章办理。先调集驮骡运军糈,再酌减赋额,对久不摊征地丁的军屯土地,勒令与...[详细]

马续 [汉]

  • 马续,字季刚,是马援的侄孙,马融的哥哥,拜护羌都尉,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扶风茂陵(今兴平县东北)人。生卒年代不详。 幼时聪明好学,七岁读《论语》,十三风学习《尚书》,十六岁研习《诗经》。他博览群书,还擅长《九章算术》。元和四年(93),班固着《汉书》未成而死於狱中,皇帝命班昭(曹大家)补写“...[详细]

马严 [汉][公元17年-98年]

  • 马严(17~98年),字威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伏波将军马援的侄子;其父马余在王莽新朝时做过扬州牧。 马严7岁丧父,8岁亡母,与弟弟马敦跟随姻亲九江连率(即太守)王述生活。建武三年(27),亲戚曹贡又接他们到梧安。此后,马援在随光武帝刘秀东征时,派人将其兄弟接走,建武五年(29)...[详细]

马耀群 [公元1874年-1930年]

  • 马耀群(1874—1930),祖籍陕西山阳县漫川关,清初移居本县蒿岔峪口村。清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致力于推翻满清的斗争。同盟会在西北的领导人井勿幕委派他在潼关发展同盟会员,组织和扩充革命队伍。他同师之敬等人以组织戏班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他收容地方“刀客”,配合徐国祯潼关复汉军在宣统三...[详细]

马逸姿 [清]

  • [马逸姿]字隽伯,清康熙年间武功人,马琾嗣子。承袭马琾官爵,后历任電州知州、刑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苏松粮道道台、江苏按察使、安徽布政使等职。在電州任间,浒墅关榷务司对盐商索派繁杂,积弊甚多。他果断地取缔了多种苛捐杂税,获得商民赞颂,在江苏平反很多冤案,释放了一批无辜。调为江宁布政使后,放赈救灾,...[详细]

马贻云 [公元1907年-1982年]

  • 马贻云(1907--1982),原名翼云,字十波,富平县美原镇人。 他七岁上学。l925年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毕业,考人上海大学。l929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富平中学训教主任、富平县教育局长、宝鸡县财政科长、兵役科长等职。 193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49年6月参加革命,历任西安市公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