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道 [公元1901年-1978年]

  • 刘有道(1901~1978),字友陶,吴邦治、炎正,岳西县斯桥乡人。民国8 年(1919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6 年毕业。其间,曾参与王步文等领导的安徽省会声援“五四运动”和“六二-”,以及驱逐省长李兆珍等青年-。 民国15 年8 月,私费赴日留学,入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详细]

刘钰 [清][公元1849年-1914年]

  • 刘钰(1849~1914),字式甫,大道地村人。清授武功将军,晋授武显将军,赐进士出身,曾任御前花翎侍卫,陕西西安城守协镇,署陕西都中协镇,委肃州挂印总兵等职。钰三岁丧父,和两兄从事农业,学习弓马。他刻苦练武,膂力过人,八百斤重的石狮提之展腹过膝。由于武功超群,科考一举成名。十八岁取生员,十九岁...[详细]

刘皂 [唐][公元785年-805年]

  • 刘皂: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贞元间(785—805)在世,身世无可考。《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详细]

刘兆俊 [公元1916年-1981年]

  • 刘兆俊(1916—1981),盂县上社镇上社村人。父母早丧,得到父教诲,自幼聪敏好学,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以优异的成绩读完高小,后因家贫辍学。14岁,刘兆俊开始在上社镇“三德公”商号当学徒。“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刘兆俊在学徒三年期满后,放弃了很有发展前途的“三德公”商号,...[详细]

刘震 [明]

  • 刘震年幼家贫,但他勤奋读书。长大成人后,以教书为生。天顺六年(1462)乡试中举。壬辰科殿试,刘震挥笔万言,读卷官彭华是其同乡,欲选为第一,而彭华之兄彭时当时为内阁大臣,为避嫌想把刘震置于二甲。彭华言道:“举不避亲,何嫌之有。”刘震遂被列至上等,后被皇上定为一甲第二名。 刘震夺得榜眼后,授翰...[详细]

刘知远 [五代十国][公元895年-948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

  • 刘知远(895年-948年),别名刘暠,沙陀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早年追随石敬瑭,曾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公元947年,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后晋灭亡。同年,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公元948年大赦天下,称帝。公元948年(乾佑元年)正月,刘知远驾崩,时年5...[详细]

刘仲邠 [公元1891年-1940年]

  • 刘仲邠(1891~1940),原名刘兴国,字仲邠,赵北村人。刘钰之子。他终生爱好博物,研究水利。壮年回到故里,积极倡导、创修唐河水利工程,开渠灌地,当地受益很大。曾被授予山西省银质菊花奖章一枚及“义士”称号。 1936年红军北上抗日,进驻甘肃庆阳。城内地主大户逃往西安、兰州。而仲...[详细]

刘仲荻 [公元1906年-1960年]

  • 刘仲荻: 1906年1月22日—1960年12月20日,又名刘辉联、字崇逖,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总队上校大队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9师参谋处处长、第13军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兼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二组组长、黄埔军校西安分校(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教导总队总队长、黄...[详细]

柳中庸 [唐]

  •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详细]

刘滋 [唐][唐朝宰相]

  • 刘滋,字公茂,左散骑常侍子玄之孙。父贶,开元初为左拾遗,父子仍代为史官。贶依刘向《说苑》撰《续说苑》一十卷以献,玄宗嘉之。滋少以门廕,调授太子正字,历涟水令。吏部侍郎杨绾荐滋堪为谏官,拜左补阙,改太常卿,复为左补阙。辞官侍亲还东都,河南尹李廙署奏功曹参军。无几,丁母丧,服除,迁屯田员外郎,转司勋...[详细]

刘自兴

  • 刘自兴(?~1935)字孟杰,号别凡,寻乌县留车乡石背村人,十二三岁时在平远县八尺区九乡学校肄业,进入平远大柘中学,喜读马列著作,善于编写山歌小唱。民国18年冬红四军来到石背村时,首次作诗赞美共产党和红军。民国1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列宁小学教师,留车区苏维埃政府秘书,同年5月任县苏维埃政府秘...[详细]

刘祖慈

  • 刘祖慈(1939~)又名刘祖祺,肥西县三河镇人,著名诗人。1954 年夏考入合肥医士学校,1957 年7 月毕业,至安徽省立医院工作。1973 年调《安徽文学》部,先后任诗歌和组长。197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诗集有《年轮》、《我们是大运河的子孙》、《五彩梦》、《问云集》等,现为安徽文学院院长...[详细]

李文卿 [公元1887年-1960年]

  • 李文卿(1887~1960) 名秉璋,李雨田之三子。少年立志反清灭洋。初就读于陕西陆军小学堂,后入湖北陆军中学堂,参加辛亥武昌起义。袁世凯窃国后,李回三原从事反袁逐陆(建章)活动,1918年1月,出任陕西靖-右翼总司令胡景翼部参谋长。靖-统一改编后,李任胡景翼第四路参谋长及陕西靖-卫戍司令;...[详细]

李文字 [公元1924年-1982年]

  • 李文字(1924-1982),山西省河津县人0 1939年参加革命,l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西北民众剧团演员、导演,西北野战军文工团副团长,陕西省戏曲剧院二团、三团团长,渭南地区秦腔一团团长、总导演等职。 李文宇参加革命以来,一直从事戏曲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能够...[详细]

李习 [唐]

  • 李习,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详细]

李咸 [汉]

  • 李咸,字元卓,曾学鲁《诗》、《春秋公羊传》、三《礼》,任大鸿胪,灵帝初拜太尉。李咸在相位能约身率下。谢承著《后汉书》:(李咸)自在相位,约身率下,常食脱粟饭、酱菜而已。以老乞归。尽还所赐物品,乘敞牛车,使子驾御,晨出京师洛阳,百僚追送不得见。 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公讳咸,字元卓,汝...[详细]

李献能 [宋]

  • 李献能先世以武功显,先祖曾仕至金吾卫上将军,时号称:“李金吾家”。到了李献能兄弟四人,皆以文学有名。从兄李献卿先擢第;继以李献能;又继以仲兄李献诚,从弟李献甫,而且相继进士擢第。故李氏又有“四桂堂”之称。 李献能苦学博览,无所不通,善属文,尤长于四、六骈体之文。李献能在南渡后,擢南省魁,贞祐...[详细]

李咸用 [唐][唐朝诗人]

  •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详细]

李新安 [公元1919年-1983年]

  • 李新安(1919.7.27—1983.5.2) 永乡乡阿寺村人。出身农民家庭。 1926年,在本村上私塾,后因家里缺少劳力于1933年辍学务农。1936年被拉去当兵。国民党军队-军饷,打骂士兵,他无法忍受饥寒交迫和皮肉之苦,暗中联络了乩个洛川同乡于1938年逃回洛川。1940年、19...[详细]

李新汉 [公元1903年-1931年]

  •  李新汉(1903-1931)化名胡烈,江西波阳县人。1922年考入江西省立第六师范,1926年6月入党并回家乡参加建立党组织活动。北伐军攻克鄱阳后,担任鄱阳县警卫团团长。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了赣东北最早的农民-——珠湖-。1928年6月受赣东北特委派遣到湖口恢复党组织,任0湖口区委-。同年底前往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