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升 [明]

  • 刘升聪明好学,尤善古文辞,他7岁能诗,10岁赴省城参加乡举。宁王朱宸濠闻听刘举子姿貌伟岸,特召其殿前“问以经传大义”,刘升对答如流,宁王欲留为幕宾,遣官向刘升说明用意,刘升婉言谢绝。宁王乃以宫砚、玉笔相赠以别,刘升一时声誉鹊起。第二年礼部会试落第,刘升毫不气馁,遂居住京城,开义馆,广交名士。设讲...[详细]

刘诗俊 [公元1934年-1987年]

  • 刘诗俊(1934~1987),1934年11月12日出生于赣县阳埠乡阳源村。1952年7月于赣州师范毕业参加工作。1953年3月加入共青团,1958年11月加入中国0。历任南康县中苏友协专职干部、麻双区委会宣传干事、唐江文化馆馆长、公社党委秘书、宣传委员、公社社长、公社党委副-、-,0南康县委...[详细]

刘恕 [宋]

  • 刘恕,字道原,筠州(今江西高安县)人。父名涣,字凝之,与欧阳修为天圣八年(1030)同科进士,官授颖上(今河南登封市)令(知县),以刚直不阿未能迎合上司而弃官隐居庐山。刘恕年少聪颖,颇有悟性,看书过目即能诵。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十三岁的刘恕欲应制科(注一)曾跟随地方上有一定名望的人学习汉...[详细]

刘淑士 [公元1891年-1974年]

  • 刘淑士(1891~1974)原名维鉴,字淑士,笔名憨,清光绪十七年九月生于晨光乡龙图下村。 淑士自幼受父亲刘仲齐(前清秀才)家教,6岁至16岁由父亲教读古文,攻经史。他天资聪明,勤读好问,宣统二年20岁时,在长宁县立高等小学毕业,成绩列同窗之首。 民国17年,淑士参加了县内土地革命斗争,...[详细]

刘素 [明]

  • 刘素(?~?),字贞白,江西永丰人。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林环榜进士第三人。 刘素自幼聪明好学,于永乐三年(1405)乡试中举,第二年又顺利通过礼部会试。殿试夺得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翰林院修撰,后致仕归乡。 刘素学问老成,文词典雅。暮年家居后,惟好清静,潜心修身,狷介自...[详细]

刘素菲 [公元1914年-1967年]

  • 刘素菲 (1914~1967)府谷县城人,小商家庭出身,自幼性格刚强,不同寻常女子。青少年时毫不与旧意识旧观念妥协,执意求学,追求进步。初入县城女子初小,1928年入府谷南门高小。其时,受革命教师的熏陶和影响,素菲逐渐萌发了革命意识,并很快成为进步学生。不久,由地下党员张老师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刘同升 [明]

  • 刘同升的父亲刘应秋,是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第三人,即探花,官至国子监祭酒。曾上疏-首辅申时行:“不能抒诚谋国,专事蒙蔽。”为一代名臣。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与刘应秋是同科进士。二人同朝为官,意气相投。汤显祖见刘同升聪明好学,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后小女早夭,但刘同升始终承认他们之间的翁婿关系,对汤显...[详细]

刘万银

  • 刘万银, 阁老山乡阁老山村人。民国十五年(1926)12月27日生。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6月至1979年4月北京朝阳区武装部部长。1984年11月至1987年4月在北京军区新原县干休所休养。...[详细]

刘维钅卢 [公元1902年-1928年]

  • 刘维钅卢(1902~1928),刘维锷(1905~1928)均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7年(1928)3月底,兄弟俩在领导寻乌“三·二五”-后的转移途中被敌人杀害,当时,寻乌人民中流传的《五更哭》歌,表达了对烈士崇敬和怀念之情:“一更哭,哭二刘,维钅卢、维锷共产头,共产未成先身死,愿为革命把命丢...[详细]

刘文静 [唐][公元568年-619年,唐朝宰相]

  • 刘文静(568~619年),唐初大臣。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世居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境)。他是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灭隋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在唐军进攻长安的作战中立下战功,帮助李渊建立了唐朝。后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遭诬陷被杀。 隋炀帝大业末年,中原一带的农民起义斗争风起云涌,隋王...[详细]

刘相 [清]

  • 刘相,字元卿,号裕轩。本县城内东关人。他是曾任四川马湖知府刘瑅的曾孙。从小喜爱读书,后考为后补博士弟子。清朝顺治初年,被选拔入太学(清初官办的最高学府)讲学。他致力于学问的研究,严于取舍,执教认真,一丝一毫都不马虎。刘相品行高洁,不喜不义之财。一次,他在路上见一布袋,内装有物,就叫人背回家,告诉...[详细]

刘仙伦 [宋]

  •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一名儗,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 岳珂《柽史》卷六谓其“才豪甚,其诗往往不肯入格律”,“大概皆一轨辙,新警峭拔,足洗尘腐而空之矣。独以伤露筋骨,盖与改之为一流...[详细]

刘昚虚 [唐][公元714年-767年]

  • 刘昚虚(约714年—约767年),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开元二年(约714年),约卒于大历二年(约767年)。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详细]

刘宣 [宋]

  • 刘宣 秦凤路兵马都监。祖籍河东(今山西省),因避兵乱寓居洛川。金人入陕,刘宣送腊书,秘密与秦凤路副总营吴玠相约,说服金将任拱等率部归宋。此事被告发后,金人取宣缕劈之,以示惩处,家属发配曹州。 ...[详细]

刘胥 [汉][?-前54年,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 刘胥(?―前54年),汉武帝刘彻之子,母李姬。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封为广陵王。刘胥身材高大,体魄壮健,喜好游乐,力能扛鼎,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行为没有法度,最终未能成为皇位继承人。汉昭帝时,刘胥觊觎帝位,使女巫诅咒。汉宣帝即位,复与楚王刘延寿私通书信。五凤四年(前54年),因诅咒汉宣...[详细]

刘俨 [明][公元1394年-1457年,明朝状元]

  • 刘俨(1394—1457)字宣化,号时雨,吉水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卒于英宗天顺元年,年六十四岁。正统七年,(公元一四四二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景泰中,典顺天乡试,力持公道,被黜。后累官太常寺少卿、奉坊大学士,掌院事。卒于英宗天顺元年,年六十四岁。谥文介。俨有文才,著有刘文介公集三十卷,《...[详细]

刘寅 [公元1910年-1985年]

  • 刘 寅 (1910.4.—1985.5),江西安义人。我军通讯事业和我国电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四机部(后为电子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1月参加了我军第一部电台的组建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详细]

刘应秋 [明][公元1547年-1620年]

  • 刘应秋(1547~1620),字士和,一字兑阳。江西吉水县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朱国祚榜进士第三人。 刘应秋万历十年(1582)江西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进士及第,高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不久,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十八年(1590),他疏论首辅申时行:“不能抒诚谋国...[详细]

刘永福 [清][公元1837年-1917年,南粤先贤]

  • 刘永福(1837~1917),原名业,又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随父母迁往广西上思直隶厅(今上思县)务农。咸丰二年(1852)在左江航线上当船工,工余随父叔学习拳棒。不久父母双亡,遂以打柴捕鱼为生。咸丰七年,约同乡邓阿富等六人,参加了广西天地...[详细]

张侯拉 [公元1901年-1989年,全国劳模造林英雄]

  • 张侯拉(1901.4—1989.4),山西忻州市保德县新畦村人,造林英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劳动模范。他从19岁开始义务植树,毕生致力于伟大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事业,曾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地县劳动模范。并被省政府、忻州地委、行署授予“造林英雄”和“义务植树功臣”的光荣称号。1985年3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