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廷瑞 [宋][公元1250年-1308年,宋朝词人]

  •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详细]

刘埙 [元][公元1240年-1319年,宋末元初学者、诗人、评论家]

  • 刘埙(壎xūn 1240-1319)字起潜,号水云村。学者称水村先生。江西南丰人。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 宋末元初学者、诗人、评论家。 刘埙是元初江西颇有名气的儒生。生于宋理宗嘉熙四年。读书于麻姑山,刻苦肄习。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文思如涌泉,宋季与同里谌祐自求各以诗文鸣。年三十七而宋...[详细]

刘璜 [清]

  • 水源洞门口的“佛”字,长五尺二寸,宽三尺六寸,每划五寸余宽,笔力雄健,刻工极好。落款为“楚南八十老人刘璜书”。 相传,刘璜老人书-底极佳,他早年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一肚文墨无以致用,因此落发为僧。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云游到水源洞,见这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就此长住。除佛...[详细]

刘煇 [宋]

  • 刘煇中状元后,任大理评事,签书建业军判官。刘煇幼年丧父,是祖母将他养大成人,他与祖母感情深厚,为尽孝道,携祖母一同赴任。因祖母水土不服,刘煇请求解官以侍养祖母,仁宗得知,诏令移任金陵。祖母病逝,刘煇辞官回乡守丧,居丧期间,刘煇买田以赡养族中之贫困者,又选山溪形胜之处结庐,聚徒讲学,远近闻名而从学...[详细]

刘羲叟 [宋][公元1018年-1060年]

  • 刘羲叟(1018-1060),字仲庚,北宋时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天文学家。刘羲叟的学识与著作是多方面的,尤其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宋史》还记载:刘羲叟精通算术之学,颇有造诣,而且说他有”观天象而知人事“的本领。 ...[详细]

柳奭 [唐][?-659年,唐朝宰相]

  • 柳奭(shì)(?-659年),字子邵,一字子燕 ,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唐朝宰相、外戚,北周左仆射柳庆曾孙 ,高宗首任妻子王皇后的舅父。 柳奭出身于河东柳氏,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他曾建议王皇后收养李忠为子,后因皇后失宠,请辞相位,罢为吏部尚书。...[详细]

柳璨 [唐][?-906年,唐朝宰相]

  • 柳璨(?-906年1月27日),字照之,唐朝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中国唐朝末年大臣、文学家及史学家。中唐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兄弟的族孙,由于间接造成了唐末惨案白马驿之祸,所以后世史书一直对他的评价相当负面。 入仕拜相 柳璨是唐代名臣柳公绰和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族孙,但柳璨小时家境十...[详细]

刘撝 [宋][公元1095年-1155年]

  • 刘撝(1095——1155),字仲谦,号南山翁,浑源(今山西浑源)人,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词赋进士第一。刘撝中第后,累官安东节度副使、大理寺少卿、石州刺史、中大夫、翰林学士,六十三岁卒,名士大夫多出其门下,有“一代词学宗”之称。 ...[详细]

刘毓标 [公元1908年-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刘毓标(原名刘有和)(1908~?),生于江西省横峰县葛源店前街的一户贫农家庭,祖辈以佃田租种为生。刘毓标7 岁起帮父兄放牛、种田,10 岁时,在刘家祠堂资助的私塾读书两年半后又在家种田,17 岁后跟木匠学徒2 年。 民国16 年(1927 年)清明节,刘毓标加入了葛源农民协会,参加了年关-...[详细]

刘秉璋 [清][公元1826年-1905年,晚清重臣,淮军名将]

  • 刘秉璋(1826~1905),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字仲良,安徽庐江人。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由翰林院编修而入军幕,投笔从戎,平吴剿捻后逐步成长为一名封建官吏。中法战争期间,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尊严。督蜀十年,勤政廉洁,用竹笼古法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在“成都教...[详细]

刘伯文 [宋][?-1277年]

  • 刘伯文(?~1277),字政平,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南宋时代某科武举第一人。 刘伯文生活的年代,正是元兵铁骑横扫大江南北,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时代。他自幼苦读诗书,更兼练就弓马骑射之术,身怀绝技,他抱着解国仇家难的雄心壮志,一心要为大宋光复社稷。 景炎二年(1277),文...[详细]

柳冲 [唐][?-717年]

  • 柳冲(?—717年),唐代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东虞乡)人,著名的史学家。 《旧唐书139·柳冲》称,柳冲,蒲州虞乡人也,隋饶州刺史庄曾孙也。其先仕江左,世居襄阳。陈亡,还乡里。父楚贤,大业末,为河北县长。时尧君素固守郡城,以拒义师。楚贤进说曰:“隋之将亡,天下皆知。唐公名应图箓,动以信义,豪...[详细]

刘从一 [唐][唐朝宰相]

  • 刘从一,中书侍郎林甫之玄孙也。祖令植,礼部侍郎。父孺之,京兆府少尹。从一少举进士,大历中宏词,授秘书省校书郎,以调中第,补渭南尉,雅为常衮所推重。及衮为相,迁监察御史。居无何,丁母忧。服除,宰相卢杞荐之,超迁侍御史。居数月,以亲避除刑部员外郎。建中末,普王之为元帅也,迁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为元...[详细]

刘大煜 [公元1906年-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刘大煜(1906—1982)江西省赣县田村镇莲塘村人。1928年参加赣县赤卫军。1932年加入中国0。曾任赣县苏维埃0财政部部长、县独立团管理科科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后任八军一二○师旅供给处副政委、晋绥军区旅总务科科长、抗大七分校卫生部政委、吕梁军区团政委、第一野战军...[详细]

刘道景 [明][公元1779年-1883年]

  • 刘道景 字仰山,号心斋,(1779—883年),安义人。邑庠生,初读章句,自觉无补于时,乃改习医,投师名门,终为幼科圣手,远近求医者不绝于途。靖安有三岁儿病极危,慕其名而求医。景至,儿已入殓,令启棺视之,曰:“可救!”旁人愕然。景曰:“此热闭之极,正气将绝未绝,但治不得法,则速之死...[详细]

刘德才 [公元1917年-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刘德才(1917~1986) 本县大程金尧村人。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陕北革0据地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石家...[详细]

刘德熙 [清]

  • 刘德熙,字穆士,寻乌龙图下村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补殿试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七品正堂官。 德熙聪慧勤奋,宏才博学。幼时勤攻经史,长成后才学过人。清道光壬午科(1822)中为举人。道光十三年中为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此后七年中先奉命留朝整理、补抄《四库全书》。不久朝廷例授文林郎、后任湖南临湘、...[详细]

刘德秀 [宋][公元1135年-1207年]

  • 刘德秀(1135年3月―1207年11月),南宋词人,字仲洪,号退轩。丰城石滩人。生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三月二十七日。有遗稿‖轩词》十三卷、‖轩词》二十余卷行于世。 刘德秀幼孤,天姿英迈,志勤于学。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举乡荐,登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授左迪功郎,知南康军户...[详细]

刘定芳

  • 刘定芳,1989年毕业于江西省新干中学,考取南昌航空工业学院,1993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9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市政工程系(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Baton Rouge, Civil...[详细]

柳公绰 [唐][公元765年-832年]

  • 柳公绰(765—832),字宽,号温子,今耀县阿子乡柳家原人。出生于官宦家庭。 柳公绰性格庄重严谨,讲究礼法,孝敬父母,喜爱结交朋友,被举贤良,授为校书郎。他广泛研究政治、军事、文学、书法,尤其喜爱兵法。参加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官封渭南尉。从政后,他惩恶助善,依法行事,体察民情。在任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