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献子韩厥 [春秋战国][赵氏孤儿案]

  • 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因其谥号献,故亦称韩献子。他是韩武子韩万的玄孙,韩赇伯的曾孙,韩定伯韩简的孙子,韩舆(亦称韩子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 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前573年,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破格提拔...[详细]

韩淲 [宋][公元1159年-1224年,宋朝词人]

  • 韩淲(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 韩淲(biāo),早年以父荫入仕,为平江府属官,后做过朝官,集中有制词一道,当官学士。宁宗庆元六年(1200)药局官满,嘉泰元年(12...[详细]

韩生 [汉][楚汉传奇]

  • 秦朝人;项羽进入咸阳后,投项羽,为其谋臣。 在班固的《汉书·项籍传》中写到:“ 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韩生史记无载,只言:或说...[详细]

韩思复 [唐][公元652年-725年]

  • 韩思复(652~725年),字绍出,中唐大臣。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少年笃学,中秀才列前茅。袭祖父韩伦长山县男爵。初仕任汴州司户参军,在任宽和,不滥施杖刑。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夏官侍郎姚崇赏识他的为人,擢为司礼博士,后五迁为礼部郎中。中宗神龙二年(706)三月受人诛连,降调为始州长史...[详细]

韩休 [唐][公元672年-739年,唐朝宰相]

  • 韩休(672年-739年),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 韩休制举出身,后被举为贤良,历任左补阙、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尚书右丞。 733年(开元二十一年),韩休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担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生性刚直,数...[详细]

韩仪

  • 韩仪(839—?),字羽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韩瞻长子,韩偓兄。出身官宦世家。唐末以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朱温篡唐,以不附朱全忠贬为棣州司马。诗一首。...[详细]

郝可久

  • 郝可久是日升昌的第三任大掌柜,是从总号伙计一步步干起来的。由于他办事认真又脑筋灵活,很受第二任大掌柜程清泮的赏识,被提升为分号经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日升昌刚开始在广州设庄,郝可久就被派去任分号经理,他当时仅带了一枚图章、两名伙计和汇票、砝码来到广州开辟业务,获得成功。因此,在日升昌内,郝可久是...[详细]

郝心田 [公元1893年-1982年]

  • 郝心田(1893--1982),渭南市临渭区吝店小郝家村人。剧作家。他从小熟读经典,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因受孙中山、于右任民主思想的影响,曾于l91 1年参加过曹毓生所倡导的民团,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民国初年,先后在西北大学及陕西吏治研究所读书,后任政治、法律、军界及农界(三原棉产改进所)文牍秘...[详细]

和峤 [唐]

  • 和峤,字长舆,西晋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祖父和洽曾任魏国尚书令。父和逌是魏国吏部尚书。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到他赞叹说:“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详细]

贺伯箴 [公元1875年-1944年]

  • 贺伯箴(1875~1944) 字箴甫,号白贞道人。自幼受贺瑞麟熏陶,勤于学业,恪守正道,精于书法。曾捐出庭院办普育小学,任校董;同时鼓励子侄北上延安,投奔革命。《张仲超烈士墓表》为其书法代表作。同年(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邹毓奇 (1875~1927)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 ...[详细]

何昌言 [宋][公元1067年-1127年]

  • 【何昌言(1067~1127)】 何昌言字忠孺,宋时清水洲(村已废,故址即今砚溪镇虹桥)人。祖父育,故赠紫光禄大夫。父正彦,授河南右军巡判官,赠正义大夫。昌言自幼奋读,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一甲第一名,初授承事部鉴书,大观四年(1107),进给事中,充微猷阁待制,知应天府。昌言为政清廉,不事...[详细]

贺大增 [公元1906年-197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贺大增(1906---1977) 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一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三团营政治教导员,第二三四团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政治委员,新四军...[详细]

何福祥 [清][公元1799年-1879年]

  • 何福祥(1799~1879),壮族。字善夫,一字宇光,号东轩。州城小东街人(今民权街)。有长者之风,非公事不入官门。道光五年乙酉(1825)科岁贡中式第九名举人,授岑溪县教谕,调西隆州(今隆林县)学正,敕授文林郎保加国子监典籍衔,未入仕前为道南书院童子师,生平孝友甚笃,急公益,卒年80岁,入祀州...[详细]

何炯 [唐][公元784年-841年]

  • 何炯(784~841),号宗密,相传为西充县多扶镇人,唐代著名高僧。因出家后常坐禅陕西户县圭峰草堂寺,世称圭峰禅师。 何炯家富足,自幼饱读经书,807(唐元和二年)中进士。后信奉佛教,出家为徒,得长安澄观大师秘传华严宗要义,成为华严宗第五祖师。曾返故里在晋城资福寺讲经,在仁和北福寺坐...[详细]

贺兰进明 [唐]

  • 贺兰进明[唐](约公元七四九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登进士第。安禄山之乱,进明以御史大夫为临淮节度。巡遂陷没。肃宗时,为北海太守。诣行在,以为南海太守,摄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后贬秦州司马。进明好古博雅,经籍满腹,著文一百余篇,古诗乐...[详细]

何敏华 [公元1928年-1986年]

  • 何敏华(1928—1986年)女,百色市人。1950年,毕业于百色助产护士学校,分配到田林县卫生院当助产护士。1953年,调凌云县卫生院妇产科,举家搬迁凌云,租住街道民房,一住就二十四个年头,毫无怨言。遇见病人有困难,虽自家生活困苦,还慷慨解囊送钱粮和衣物给病人救急。 何敏华医德高尚,待病...[详细]

何乃仁 [公元1898年-1972年]

  • 何乃仁(1898~1972),又名久霖。西充县高院镇人。 1919年,彭县一女青年李松筠,为抗拒家庭包办婚姻而私逃成都,得何乃仁相助,遂结为兄妹,更名何乃莫。夏,为寻求救国之道,兄妹俩与马宗融、王莲魂等一起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秋回国,何乃仁便在上海开办实业,设照相馆,办牙刷厂等,皆得李松...[详细]

何频瑜 [唐]

  • 何频瑜,唐朝诗人,建中中蓝田尉。诗一首。...[详细]

何群 [宋]

  • 何群(?—?),字通夫,进士,西充县观凤乡人。北宋庆历年间入太学,被推为学长。他认为三代取士都从乡里举拔,后世却专主文辞,而文辞中害道最深的莫过于赋。于是-请求革除以赋取士的弊政。当其主张受阻时,忿然烧掉已赋800余篇,被讲官逐出太学,遂返观凤草堂寺隐居,号“安逸居士”。后信佛,入北福寺青岩...[详细]

贺瑞麟 [清][公元1824年-1893年,清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

  • 贺瑞麟(1824~1893) 原名贺均,榜名瑞麟,字角生,号复斋。清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本籍渭南,清初其远祖迁居本县陂西乡响刘村。 贺瑞麟兄弟五人,序居其季;自幼好学。7岁时,其父出对“半耕半读”,即应之“全受全归”。18岁中秀才。后受业于关学大儒朝邑李桐阁,与山西芮城薛于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