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述(?~36年),字子阳,两汉之交时期的地方割据者,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他在西汉哀帝时以父荫为郎(皇帝侍从),后出任天水郡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北)县长。天水太守认为他非常能干,让他兼摄五县政务,结果“政事修理,奸盗不发”【注:见《后汉书·公孙述传》】。王莽天凤年间,他升任导江(即蜀...[详细]
关仝(生卒年不详),中国五代画家,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的气势。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他的画风朴素,形...[详细]
窦广国,西汉槐里(今兴平市)人,是汉文帝窦皇后的弟弟,德才兼备,群臣敬服。文帝想让他做丞相,窦皇后却不同意,她对文帝说:“恐怕天下人议论你私爱广国。”文帝反复思虑言之有理,广国亦面见文帝,据理劝说,陈述利弊,坚决不肯接受。后来广国被封为章武候,未授要职,让其出谋划策。窦氏姐弟所为,朝野赞誉,对形...[详细]
广化和尚(1924~1996),俗姓彭,名华元,江西南康潭东人,生于1924年农历二月十日。自幼聪颖,有神童之誉。18岁毕业于江西省立赣县中学,投笔从戎,开始军旅生涯。1949年去台湾。此后专心学佛,为其部队中首位公开学佛的军官。1957年退役后,投台中慈善寺律航上人出家,次年应聘为台湾佛学...[详细]
古今四,木格乡古池人,生予清道光初年,青少年时便嗜武成癖,且好打抱不平,颇得村民拥戴。咸丰元午(1851)古率本地武友28人,时称“廿八星宿”,投奔太平军。因未被大用,咸丰五年(1855)旋即与武友脱离太平军,回乡在藤县泣田(今属昭平)、木格一带占山自立。 由于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队伍很快发展...[详细]
郭诩(公元1456~约1529年),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专力于书画,多游名山。弘治中征入京师,授锦衣官,固辞不就。善画写意人物,信手点抹,笔势飞动,尤其擅长杂画小品,笔墨简括,用没骨法画花鸟,颇有生趣。作品有〈杂画册〉,〈人物仕女图卷〉。...[详细]
郭崇韬(865年-926年),中国后唐名将、谋臣。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为唐朝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后归河东晋王李克用,用为典谒,能临机应对。李存勖嗣晋王位,对其才干尤为器重,任中门使,参管机要。他认为应乘连败梁军的声威,迅速挫其前锋。李存勖采纳其建议,大败契丹军,收复成德镇。三年...[详细]
(1904--1984),河南西平人,我国当代著名的法国语言文学专家、教授、教育家、翻译家,中国法语耆宿。1928年毕业于中法大学服尔德(即伏尔泰)学院。1935年获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辅仁大学讲师、北平师范学院教授、中法大学教授、法国文学系和文史系主任、代理文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详细]
郭景龙(1907—1984.3.19) 杨舒乡北杨舒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幼年生活清苦,读书勤奋,学业优良,知识渊博,且懂医术。在校读书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郭景龙与本县的进步青年学生成立了“洛川各界抗日救国会”,并任该会秘书,积极宣传抗日救国...[详细]
郭翀(chōng)于洪武三年(1370)参加乡试,获得第八名。第二年又顺利通过礼部会试。郭翀博学有文才,尤其在研究《春秋》方面,在当时很有名气。他常常与好友贾敏、李约切蹉学问,交谈之中,每以第一人自许。殿试传胪,果然高中第一名。但朱元璋对大明朝的第一位状元格外看重,所以,当他在烛影之下见郭翀的面...[详细]
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宪宗元和三年(808)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校书郎。九年自蓝田尉、史馆修撰,充翰林学士。十年迁左拾遗。十一年罢学士职。文宗大和五年(831),自太子左庶子贬婺王府司马。后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同官,来往较多。卒于大和八年以后。事迹据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朱金城《白居易...[详细]
郭若虚,宋代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有《图画见闻志》传世。郭若虚世居太原,出身于北宋初期的豪门望族。其曾祖父郭守文历仕太祖、太宗两朝,官至宣徽院使、北面行营都部署。郭若虚尚仁宗弟东平郡王赵元弼之女永安县主,任供备库使。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冬,任辽国使节接待官,与...[详细]
[郭慎行]子敏夫,武功县姚安里人。为人持重,不轻许诺。清嘉庆年间乡试失利,遂开馆授徒,学生数以百计。塾满,赁旁舍以居。讲授经传,先写课解,曾十易其稿,务求不失原意。又结合实际,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接受。其教学方法,独树一帜,赢得各方称赞。他特别爱惜人才,塾中一泾阳籍学生,很有才华,因家贫欲辍学。...[详细]
郭向荣(1892-1963),又名向娃,渭南市临渭区阎村乡申郭村人。碗碗腔签手艺人。 在他十三四岁时,舅家村有个皮影戏班子,由于他酷爱皮影艺术,常跟随戏班外出打杂帮忙。一次,他随戏班F曲北杨村演戏,因“挑签”的把式误事未到,他就毛遂自荐“挑签",效果甚好,赢得赞誉。从此他钻研“挑技巧,练基本...[详细]
郭孝友(?~?),字次仲,江西吉安龙泉人。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乙未科何碊榜进士第三人。 该科进取士670人。 郭孝友历官国子学正,国子司业,江西瑞金县丞,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礼部员外郎,提点广南东及西路刑狱,起居舍人。 绍兴初(1131),官工部侍郎,时秦桧正与金国...[详细]
郭应祥 [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承禧,临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间进士。官楚、越间。其他事迹不可考。 应祥能词,有笑笑词一卷,《文献通考》多寿词颂语,颇凡庸可厌。(也不能一概而论,【柳梢青】(乙丑自寿)就是个例外。)...[详细]
郭遵,太原晋阳人,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八月,朝廷命当时任职兖州刺史的郭遵以及冯羡、栾巴、张纲、周栩、刘班等八人守光禄大夫,分行州、郡,班宣风化,举实臧否。 太原郭遵也是东汉八俊之一,与周举、杜乔、周栩、冯羡、栾巴、张纲、刘班等人并称。 《后汉书 周举传》云:“时,诏遣八使巡行...[详细]
古振五(1886—1958),黄姚街人,自幼喜习医书,年17,白天随父昆生诊病实习,晚间攻读医典。1924年父故后,振五继承医业。1927年,振五出任昭平县财政局长,县金库主任及县第一二届临时参议会常驻议员和县立国民中学校医。他一边工作一边为民治病,贫者免费,并时有倒贴药费之举,因而,名声远播。...[详细]
海峻和尚 到过水源洞的人,除了美景,最惹人记念的,怕是大堂上迎面而立的“问心”两字了。它不但笔力雄壮,且迎门而立,敲动人心。问心者,本来是对求佛的人说的话,它含有劝善的意义。如果作为反省修行来解释,你修行是真心的吗?是不是心怀鬼胎?也都可以的。这问心题得别开生面,所以被毁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