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金钊(?-1832年)字闻远,清代晋县滹北庄(今无极县辛庄)人。相貌魁伟,器宇不凡,武艺高强,勇力过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武举,嘉庆元年(1796年)中会年,嘉 庆八年补江西南赣镇都司,嘉庆十九年授浙江游击,翌年授浙江参将,历署税协、象山、绍兴、罗定、南雄等处副将。经总督赵慎轸保...[详细]
郭乃岑(1896—1974),又名郭风琴,高邑县花园村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 1919—1931年间,郭乃岑在北京香山慈幼院中学任教,后到吉林毓文中学任教。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郭乃岑作《志之集》、《铁蹄下的生活》十多种抗日宣传品,带领学生宣传抗日和 日货活动。 ...[详细]
韩代望(1913一1972),原名韩振庭,高邑县东林村人,少年时期在本村念小学。1928年,考入赵县中学。1931年,考入北平第一中学高中部。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教员,政教科副科长、华北野战军战犯管理所副所长、重工业部人事室副主任,北京...[详细]
韩慧芳同志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河北省高邑县城内一个小商人家庭。父母早逝,生活道路曲折,青年时代追求进步,在河北正定师范求学期间,参与发起组织“朝华社”、“黎明读书会”,出版《朝华》、《晨曦》等新思潮刊物。一九三六年十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即投身革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五省自治和国民...[详细]
韩慧英,女,原名韩慧芝,化名王英,河北省高邑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九月生。6岁时,生母去世。1919年入保定第二女师附小读书,毕业后,考入二女师。因对现实不满,遭到校方开除,进步师生为此发动 ,迫使校方收回成命。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从二女师毕业后,受中共北方区委...[详细]
韩林儿是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父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牺牲后,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二十六年,被朱元璋遣沉入江中。 韩林儿(?~1366),栾城(今河北栾城西)人。祖辈因从事白莲...[详细]
韩振纪(1905—1975),高邑县东林村人。1924年入保定讲武堂学习,曾任国民党第二军见习参谋。西北军总司令部科员,第二十六军总指挥部上尉参谋。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四军侦察科科长,红十三军参谋处处长,瑞金红军学校教员、副营长...[详细]
解学海(1901-1928),革命烈士,无极县南朱村人。其父是私塾先生,学海五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1922年秋,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学习成绩优秀。 1924年春,在中共保定市委领导的-中,解学海结识了不少共产党员。"五卅"惨案爆发,解学海带头冲破学校的阴挠,串连同学参加保定市的反帝运动。...[详细]
俱孟军,高级记者,男,中共党员,1956年生,河北省无极县西陈村人。 自幼在家乡读书,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1983年至1984年在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进修。1994年被聘为高级记者,现任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 大学毕业后到新华社工作,历任新华社国际部翻译、编辑、欧亚编辑室主任、...[详细]
孔宪武(1897—1984),宇毅亭,高邑县武城村人。孔宪武自幼读书,1917年毕业于赵州中学,同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生物系。“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演讲队。 1921年毕业后留校,至1936年,历任教员、副研究员、教授。发表《植物之群落与其适应》、《我国北方之五大杂草》、《中国北部的藜科植...[详细]
乐羊,中山国人,战国时魏国的大将。是乐毅先祖。 乐羊初为魏相国翟璜门客,中山国君姬窟发兵犯魏,翟璜举荐了乐羊。可是乐羊之子乐舒是中山王的将领,而且曾杀死了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乐羊为人,不计恩怨,力保乐羊为帅。 乐羊出兵后,由于敌强我弱,施了缓兵之计。消息传来,朝中大哗,群臣诬告乐羊通敌。中...[详细]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前...[详细]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 (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详细]
李峤(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详细]
李标(1528-1644),男,本县李家庄村人。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任太子府属官,右春坊右赞善;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为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八月改为泰昌元年;1621...[详细]
李嘉□(?~779?) 唐代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载(748)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肃宗时曾因事得罪,贬江西鄱阳令。与诗人刘长卿相识,有诗交往。后移江阴令。上元二年 (761)为台州刺史。代宗大历六、七年间(771~772),任袁州刺史。卸任后至吴兴一带居住,与当时著名诗...[详细]
赵州人,世代为山东名族。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后,召署天策府仓曹参军,尤谙氏族学,“自晋宋已降,四海士流及诸勋贵华戎阀阅,莫不详究”[1],人称“肉谱”。尝与虞世南共谈人物,一开始谈论江左、山东士族时,世南尚能应对,谈到北地时,则笑而不答,虞叹曰:“肉谱定可畏。” 许敬宗觉得...[详细]
李坦,1917年2月29日出生,河北省藁城县西刘村人。少年时期,曾在家乡读书。 1933年2月,在藁城县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加入中国0。1933年至1937年10月,先后任西刘村团支部书记、团区委组织委员。1937年11月参加抗日游击队,编入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详细]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