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召东(1905~1951),原名竟中,华容县操军乡人。民国15年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马日事变”后参加国民革命军。27年后历任第八十七军高参、第二十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兼任南、华、安、石4县特派员,第二十集团军滨湖游击挺进支队司令,滨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32年调任远征军总部少将...[详细]
刘志荣,容城镇西大街人。1952年生。曾任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第二届主席、香港广西同乡会第八届理事长。为香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影视明星。1972年开始参加影视工作,先后主演电视连续剧《大地恩情》、《金山梦》、《浮生六劫》、《变色龙》、《浴血太平山》、《世界仔》、《霍东阁》、《枭雄》等几十部影视片。1...[详细]
李毅(1889——1979·7) ,字强生,号为之。杨梅镇杨梅村人。国民党军中将。毕业于桂林陆军小学第二期、湖北陆军中学。在校期间,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入保定军校第二期骑兵科,毕业后赴日本入参谋部陆军特别班,毕业回国在湖南陆军第二师任排长,半年后任连长。 1917年在广州孙中山元帅府任华侨义...[详细]
李泽覃(1901一1983·8) ,容厢乡千秋村人。出生于医道家庭,从小随父智卿在容城镇南大街开设“民和堂”药材店,余暇中阅读古今医籍。1933年毕业于五年制的广东光汉中医专科学校,并留校在附属中医院工作,第二年回广西容县务医和任县国医讲习所教师。1939年至1941年分别在桂林医药研究所和广西...[详细]
陆宠廷(1864—1911),原名陆劭荣。石寨乡龙胆村人。1904年,陆宠廷在梧州结识胡汉民,接受革命主张,集资先后创办了梧州国民学校、塾师讲习所、容县明伦女子小学等。在陆宠廷的倡导和帮助下, 清末民初容县兴办公私学校300多所,先后输送赴日本留学生70多人,成为全国之冠。1907年,清政府逼迫...[详细]
卢达,又名卢廷彪,黎木乡竹良村人。1918年11月生。柳州机械厂高级工程师。1954年评为广西第一届特等劳动模范。1956年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58年评为广西工业交通运输业先进生产者。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并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章,同时获广西和柳州市科学大会奖,一机部授予“工...[详细]
陆发熹,杨梅镇妙阳村人。1912年10月生。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获农科硕士学位。1956年至1958年留学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毕业后从事土壤科学研究工作。 1958年9月以后,在中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主讲土壤发生、分类、土壤地理等研究生课程。19...[详细]
罗奇 (1903·8——1975·11) , 字振西,号抡馨。十里乡大鹏村人。国民党军上将。 1922年广州工程学校毕业后入广州法政大学法科。 1924年6月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参加孙中山解除广州商团武装和肃清杨希闵、 刘震寰叛乱的军事行动。1925年3月毕业后,任该校教导团见习官、...[详细]
罗喜闻(1888~1972),名承鼎,字喜闻,华容县南山乡人。清宣统元年(1909)从湖南西路师范学堂毕业后回乡教书,与同校教员高风创办《华容教育丑史》和《今日之华容》,针砭时弊。民国3年背井离乡,先后到沅江、上海、南洋群岛等地以教书为业。6年8月,与几位好友辗转到广州投奔孙中山未遂。10月,偶...[详细]
罗志道(1917~1937),字撑霆,华容县南山乡人。民国23年入国民党中央防空学校高射炮班学习。25年,任中央防空学校照射第二团照测队队长。26年8月,日机15架轰炸南京,他受命在京郊大校场空防一线作战,沉着瞄准射击,与战友先后击落敌机6架。所剩敌机疯狂报复不幸中弹牺牲。同年(公元191...[详细]
麦克(1929~1950),原名麦国璋,容县容城镇东光乡城根村人。麦克学生时代在容县高巾读书,解放后考入梧州行政干校,1950年分派到平南县工作。 麦克于1950年6月担任大洲乡长, 他一到大洲就进行访贫问苦,向农民宣传党的政策,发动农民缴交公粮, 很快打开局面。半年间征集公粮3万多公斤,并...[详细]
毛遇顺(1896~1928),字守心,号颖脱,今华容县胜峰乡人。幼年入私塾,1915年进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0年12月同罗喜闻、何坤等赴法,次年1月达巴黎。在法国努力做工,刻苦读书,积极参加各种爱国、反帝斗争,思想不断升华。1922年6月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这个组织最早的成员之一。192...[详细]
马英明, 松山乡慈堂村人。1934年8月生。毕业于苏联顿涅茨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教授、 系主任、 研究所所长。其从事的一个科研项目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3年至1985年有三项分别荣获部、 省级的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有5篇论文分别在苏联、西德、 日本等国际会议上宣读;40篇论...[详细]
欧阳曙(1902~1932),又名欧阳健,华容县胜峰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华容县万庾区农民协会特派员,国民革命军连指导员、-表,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政委、红四军第十二师政委,参加了三次反“围剿”作战。1930年12月,在江西龙冈他和师长率领全师官兵...[详细]
欧阳悟(1900-1927) 湖南华容人。字祖坤,号心吾。1919年,考入长沙育才中学。1921年,转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在校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省学联工农部部长。1923年,任华容旅省学生会干事,创办会刊《华容镜》,向华容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和抨击土豪劣绅的罪行。1924年寒假,回...[详细]
潘鼎新(1884~1943),字祖义,号祝一,又号平界,化名米田三郎,华容县三封寺镇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去长沙读新学,后东渡日本,入士官学校学习,加入同盟会。作为湖南代表参加在东京举行的共进会成立大会,被推举为共进会党务部长。三十四年冬奉命回国,往返湘鄂2省,组织革命联合会。宣统元年(1...[详细]
浦觉民(1920·1—1976·1),十里乡塘冲村人。出生于马来西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在马来西亚彭享州文冬搞抗日-工作。1948年10月被马来西亚当局逮捕入狱,后遭驱逐出境,于1949年8月归国返回容县。1950年在江口乡参加支前工作,195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农会主席、区农会副...[详细]
每当提起秦焱三其人其事,居住在红莲湖畔的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秦焱三,祖籍红莲湖新区庙岭镇长林朱村高管湾,曾是名扬武鄂地区的武林高手。幼年时期的秦焱三体弱多病,处处受人欺凌,待到青少年时期,正值军阀混战,武昌城内武林人士林立。由于秦焱三身材矮小瘦弱,其父执意让他习武,托人举荐被武昌城...[详细]
邵文川,男,1935年10月出生。中国城市文化学会会员、湖北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鄂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主要文艺成果: 曾主编、副主编《鄂州民间文学故事集成》(三套)、《鄂民间器乐曲集成》、《鄂州民间歌曲集成》有60多篇(首)入选《国家卷》。 参加“非物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