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芳(1911—1977),祖籍大埔县银江乡河口村。年幼时就读于村中文林小学,天资聪颖,稚心常怀壮志。16岁弃学从商,到大埔县城(茶阳镇)母舅所经营之何添记布庄当学徒,勤奋笃实,虚心求进达4年之久,深得母舅器重。后被派往汕头市至平路“南成发银庄”担任代办职务。年纪渐长,耳目渐张,交游渐广,24...[详细]
余寄梅(1916~1990),银江镇银村人,曾在银村小学、汕头市立第一中学读书,后读国立中山大学,获法学士学位。1950年,他旅居香港九龙,在旺角劳工子弟学校从教30年。退休后,致力推广书法艺术工作。 寄梅幼年学习书法,未成年即为乡间亲友写春联,颇受邻里好评。1979年,上海书法杂志社举办第...[详细]
余乃文(1903~1951),字志武,号余忠,西河镇上黄砂村东山下人。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后,曾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历任国民革命军中央直辖第五独立旅旅长,五十一师副师长、师长,四川江防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四川洪雅、崇宁县长。民国36年(1947)秋,任第十二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少将...[详细]
余英(生卒年不详),字节翁,元代海阳县光德乡清远都(大埔河东片)人。元世祖至元年间进士,历官至封州(广东省封开县)判官。时百姓逃避赋税者甚多,地方政府报请军门欲行清剿,英亲至军营交款代百姓完清赋税,百姓赖以保全生命者达数千家。英又捐款建义学、修桥梁,且献清远田庄一处,供贫苦乡人谋生,另一处给潮州...[详细]
曾广鑫(1901~1992),字晃星,茶阳镇广陵村魏沙人。他9岁失父,依靠母卢氏教养成人。13岁在汕头市回澜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广东省立工专仅就读半年。时值黄埔军校第五期招生,他应考入炮科,民国16年(1927)毕业,奉派第四军二十五师教导团任排长。部队由武昌开赴赣州,继回师广东,教导团改编为七...[详细]
曾卓元(1903~1951),原名文越,别号天立,古野镇三洲村人。 卓元幼年读私塾,9岁丧父,11岁丧母,家庭生活陷于困难境地。他16岁在乡间设私塾从事教学活动,乡间人们都以“小先生”称呼他,没人叫他的名字。民国15年(1926),眼看国事纷繁,他毅然离开家乡到上海东南大学经济系读书,毕业后...[详细]
张辂(1851—1904),字振笙。百侯南山人。工书法。光绪七年(1881)辛巳科岁贡,十五年(己丑,1889)参加浙江省乡试中举人。二十四年(1898)四月成戊戌科进士。五月以知县即用,授直隶清苑县知县。于光绪三十年遇害殉职。 张辂曾为进士张觐光姊丘张氏作像赞。 祖:荣联,邑廪生。以子...[详细]
张薇,字省卿,号星曹。保安甲之漳北人。祖朝举,见孝友传。父骏、伯父腾,有世德。薇笃于天伦,制行方重而接物温厚。幼慧嗜学,髫龄富经史,逾冠轰誉黉序间。咸丰二年(1852)举于乡,同治二年(癸亥,1863)成进士。签分河南知县,以母年改福建。闽督左宗棠委办军装,寻署瓯宁县二月,丁内艰去任。服阙仍回河...[详细]
张翱,字思飞,号仪坡,树勋长子。百侯南山村人。聪颖绝伦,过目成诵。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举乡试第一,十九年(甲戌,1814)会试第十一名进士。其文鸿博伟健,评文者以为在第一人之上。选庶常,散馆改工部屯田司主事。才高学博,最为乡闱座主尚书花杰所器重。遣其子演春、应春就邸受学。二十四年(己卯,...[详细]
张昌甸,字千俊,别字耕野。洲东文部人。正吉次子也。性敏喜读,登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乡榜。乾隆四年(己未,1739)会试中明通榜。授新会县教谕。丁外艰归。服阙补高要教谕。委监端溪书院。邑有龚生骖文者负笈来从,阅其文,器重之。后龚登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进士,与馆选。人皆服其先识。需...[详细]
张达中(1912~1995),原名显土,古野镇培美村人。他6岁丧父,靠母吴氏抚育。 达中幼读私塾,后进高陂仰文学校(高陂中学前身)就读,继而考取大埔中学、潮州韩山师专毕业后从戎,参加抗日战争。不久,他入中山大学深造,毕业后先任广东省民政厅主任及视察等职,后进广东军官学校高级班及中央警官学校训...[详细]
张夫(1916~1997),西河镇溪南村人。民国12~26年(1923~1937)在大埔、香港读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于民国26年底赴延安投身革命,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民国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11月至民国35年4月,任晋察冀边区“抗大”教员。民国35年5月至民国38年2月...[详细]
张觐光(1844—1898),字绍棠,号黼庭,百侯白罗蕉子坑人。年幼有志,勤奋好学,且聪敏过人。年长离乡远赴台湾嘉义县大埔乡。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在台湾嘉义县考取廪生第四名。光绪元年(乙亥,1875)在福建考中举人,六年(1880)考取庚辰科三甲进士,以知县即用。 曾任浙江乌程县知县...[详细]
张恨秋(1905—1935),原名张高同,又名张杏秋,西河镇麻园村人。自幼跟随父母侨居马来亚。青年时期参加马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在与资本家的斗争中,被当局逮押入狱。民国16年(1927)春遭驱逐回国,返乡后,即与县内的共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从事革命斗争,任岩上支部和附城区委负责人,组织农民赤卫队、...[详细]
张华明(1921—1988),曾用名黎明、吴云,西河镇黄堂村人。他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12岁回国进广州国立中山大学附中读书。其后,在“一二·九”-的影响下,从16岁开始就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和下乡宣传等各种-。不久,中山大学附中遭国民党当局封闭改编,他便离校返回南洋。尔后他又转到香港...[详细]
张际云,字雨臣,大靖人。曾祖廷桂,幼承节母李训,世有隐德。际少读书,年跻强仕犹未博一衿。子光汉,弟际元均早岁入泮,独际云蹀躞名场。光绪四年始为吴学使宝恕所赏识,补郡庠。十五年己丑钦赐举人。明年庚寅会试,钦赐翰林院编修。与其族人康熙间翰林张作舟同甲子。或赠以联云:‘千秋祖泽传金鉴,四代孙曾拜玉堂。...[详细]
张力克,曾用名张权衡。男,汉族,1917年生,广东大埔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广西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肄业。1937年赴延安抗大和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任曾任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中央西北局职工委员会常委,中共桦南县委书记、桦南县县长、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1...[详细]
张梦生(1900—1977),岩上乡大老寨村人。在家乡的私塾读过几年书,14岁即随父亲到新加坡,在英华学校攻读英文。后因父亲的当业日益扩展,人手不够,遂辍学到芙蓉埠协理业务。尔后在新加坡主持大裕、恒裕、大利等典当业,由于治事精明、擘划有方,故业务蒸蒸日上。 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业。除继续经...[详细]
张平(1909~1985),字平资,高陂镇代富村人,毕业于省立大埔中学,后考入广东大学,1年后投笔从戎。民国16年(1927),他考进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两年后毕业,跟随蒋介石服务军中,先后参与东征、北伐、抗日、“剿共”。民国24年,被保送到中央军官学校第五期步科高级教练班深造,民国26年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