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鸣阳,字举上,号竹轩。茶阳城里人。夙有文誉,每试辄占前茅。历受龙川、饶平知县聘阅卷评文,所赏多知名士。应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岁贡,四十五年(庚子,1780)乡试以耄耋观场,钦赐举人。四十九年(甲辰,1784)会试复钦赐大理寺丞。为人豪爽不拘,排难解纷不辞烦瘁。尝授徒揭邑河婆乡,有世好...[详细]
饶庆捷,号曼塘。城坊人。父裕以主簿入都就铨,寻弃归,综理族务。置义田,修嘗祀,豁虚粮期功以下待举火者十余家。助殡葬者数十家。以子贵赠如其官。 庆捷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拔贡生,学使翁方纲阅其文,目为天才,拔冠全省。朝考一等以知县用。翁知其为玉堂中人也,劝令改教。历任从化、感恩教谕。三十...[详细]
饶让生(1954~1995),茶阳镇阁庵村人,大埔县青溪供销社驻茶阳街门市负责人。 1995年9月6日,让生和长治供销社职工曾令聪一起前往潮汕地区催收货款。次日,让生、令聪从潮州搭乘顺达快艇返茶阳,12时快艇行至潮州龟湖河段,艇上18个乘客中突然冒出3个歹徒,其中一个持枪歹徒站在驾驶员江荣清...[详细]
饶怡生(1887~1967),原名思添,又名艺农,字惜华,号惜花庐主,三河镇汇城村人。他初赴任星洲启发学校校长。清宣统元年(1909)加入同盟会。民国2年(1913)讨袁失败,李协和、龚振鹏、冯开桂、梁春伯、钟秀南、张俞人、邹鲁等人逃往南洋,俱困于新加坡。怡生竭力奔走,筹款接济。 民国4年,...[详细]
饶璜湘(1917~1992),原名饶俭生,茶阳镇学前街人。 民国24年(1935)秋,璜湘毕业于大埔中学,同年7月到日本留学,参加左翼文化团体,从事革命活动。民国26年8月回国,在广州参加“留东同学抗敌后援会”,10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参加八路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详细]
饶相(1512—1591),字子尹,号三溪,茶阳城里人。嘉靖十三年(1534)中举人,十四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曾外任于云贵。十七年还京,为户部员外郎,监山东、河南漕运。他曾向朝廷条奏:一、申明旧例,以速限期;二、改拔军船,以省虚费;三、实报灾伤,以苏民困,四、请给关防,以防诈伪。此条奏四项全被...[详细]
饶芝,字商山,城坊人。父重光,岁贡生。敦行励学,日与子弟讲求文艺,辨订字画。不喜治家人产。子芝官县令所献俸,辄以购书,家藏数千卷。年八十余,卷不释手。芝幼能读父书,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领乡荐,二十四年(己卯,1819)成进士,授浙江海盐县知县。盐邑属嘉兴,汊河交互,窃案多于他处。芝于桥梁...[详细]
盛端明(1476—1556),字希道,号程斋,明潮州府海阳县洲都-人。屋址在大埔-镇附麻村吴屋墩。父盛凤仪,成化元年(1465),以海阳县学生员岁贡(每年从府、州。县学中选年资长久的廪生升入国子监学习),后以贡监任广东仁化县训导,不久任福建安溪县教谕并代理一县政事。 端明因父凤仪修安溪学官,...[详细]
孙世阶(1910—1936),名少岳,青溪乡长丰(花果园)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穷。民国14年(1925),小学毕业后,受共产党指派打入坪沙乡治安会当干事,暗中提供党所需要的情报。不久,加入了共产党,任党的交通员。他在家中设了联络点,动员母亲妻子参与接送革命人员的工作。革命转入低潮,他避往南洋,...[详细]
王兴(1615—1660),字电辉,古野乡人。本姓黄,先世因避仇人寻衅而改姓王。他自少年即好勇尚气,有膂力,然遇事精细,人称他为“绣花针”。13岁时,杀人逃命,辗转流落恩平。 王兴年三十(1644),值明末清军南下,起兵恩平。及唐王聿至广州,他拥护唐王甚为得力。不久,佟养甲及明降将李成栋攻陷...[详细]
温建刚(1900~1934),字天剑,百侯镇白罗村人。他17岁赴南洋谋生,18岁返国,在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广州黄埔军校第一、二期任军事教官兼学生区队长。北伐军成立后,他在北伐军总司令部任代副官长(陆军中将)。北伐军开至江西南昌时,他任南浔铁路警备司令,嗣后,担任山东烟台警备司令、南京公安厅...[详细]
温克刚(1896~1957),字一如,号潜庵,百侯镇白罗村人。 清宣统三年(1911)上半年,克刚在潮州中学堂(后为金山中学)读书时参加同盟会,为革命军秘密运输0弹药。11月13日革命军进攻潮州府城,19日发动总攻。克刚时任学生军小队长,参加攻打北门楼及节孝祠,并首先冲入府衙,消灭部分清兵,...[详细]
温廷敬(1868—1953),字丹铭,百侯镇白罗村人。少年时聪颖勤学,识见过人。光绪十五年(1889)得广东学政樊恭熙赏识,录为博士弟子员(俗称秀才)。其时学子多攻读帖括之学,而他独致力经史互证,无意科名显世。旋进潮州韩山书院,从院长温仲和游,为学益进。后值丘逢甲在汕头创办岭东同文学堂,仲和、廷...[详细]
温仰春(1904—1981),家名阳春,大东乡进滩村人。民国13年(1924)夏在潮州金山中学读书,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历任大埔埔东区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闽粤边工委(临委)组织部长、饶和埔游击支队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四十八团政治委员。民国16年至民国19年,他在广东饶平、大埔...[详细]
吴沧桑(1906~1936),名经界,字行,-镇小麻村竹洋人。 沧桑年十五,走潮州依其叔,司广和昌库务。其后广和昌以逋负过多倒闭,其叔稼荪远走南洋,沧桑陷缧绁数月。自后回里养晦,肆力于学,日则闭户攻读,夜则谈经论史,督教诸弟。 民国14年(1925),沧桑只身赴穗,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卒...[详细]
巫国璋(1902—1971),原籍丰顺县金湖乡下村。其父巫鹤龄是缝衣工人,基督教徒。其母曾春,在揭阳县五经富福音医院从医30多年。父早丧,他自小随母生活。宣统二年(1910)至民国8年(1919)他在五经富念小学、中学;民国9年到揭阳水流埔小学任教。其母病逝后,他于民国11年来到大埔县。 他...[详细]
吴稼秋(1898~?),名超,家名瞻云,字行,洲瑞镇蒹葭村人。 稼秋幼时就读村塾,后进北埔坝小学,17岁考入潮州金山中学。卒业后,他任培兰公学教员、校长,-中学教员;后往印尼苏门答腊任美仑三育学校校长兼《苏岛日报》特约记者。值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党代表大会,其为文论列,颇负时誉,致不容于居留地政...[详细]
吴履和(1699—1783),湖寮古城人。廪生,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科以礼记中广东第七十二名举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恩科三甲进士。归班铨选,曾任山西省曲阳县知县。同年(公元1699年)出生的名人: 曹庭栋 (1699~1785) 浙江省嘉兴嘉善县 林枝春 (169...[详细]
吴思立(生卒年不详),字叔礼,福建省南平县(市)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以选贡任大埔县知县。在任4年,尚德体民。有关民生利害,尽力兴革;凡县城、县署、学舍、仓库、社坛,有所颓圮,尽行修复。又念大埔自开县以来尚无地方志书,为使后人能追往而开来,遂倡撰《大埔县志》,与教谕(学官)陈尧道、训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