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1066—1150年)宇欷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未,为翰林待诏。他对山水、人物、林木、竹石、禽兽等,几乎无一不工,其中造诣最深的是山水画,其次是人物画,画牛也很出名,有一位叫萧照的人,在中原纷乱时朗“流入大行山为盗”,一天,李唐被掠,检其行囊,尽是粉彩画笔。萧照早闻李唐大名,便...[详细]
李 涛 (1905-1970)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委技术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湖南省汝城县人,瑶族,1905年9月8日出生于汝城县延寿乡新坡村一个耕读世家。曾就读于汝城县模范小学、濂溪高小、湖南省郴州第七联合中学。1926年初,在郴州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受郴县...[详细]
李腾芳 [明](约公元一六0七年前后在世)字子实,湘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好学负才名,屡迁左论德。与昆山顾天梭友善。天梭险陂无行,被动去,腾芳亦投劾归。时遂有顾党、李党之目。崇祯初,以礼部尚书协理詹府事。京师- ,条...[详细]
李天文 李天文:男,汉族,农历1974年11月生,原籍河南郸城县秋渠乡李堂村,1997年6月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专学历,中级职称,国家CEAC网络应用工程师,文学、曲艺、书法爱好者,国学教育倡导者之一,业余作家。先后任《河南乡镇企业报》编辑记者、河南科技出版社编务助理、郑州中原区第二...[详细]
李廷棨(1789~1849),字戟门,号萼村,今埠村镇西鹅庄人。清朝官吏、学者、藏书家。 李廷棨自幼聪颖强记,十余岁时文誉腾起,20岁补博士弟子员。清嘉庆十三年(1808)中秀才,因家贫难以继续学业,中秀才20年一直以教书为业。其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窝窝赋》《跛驴赋》,体现了作为穷秀才的李廷...[详细]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0杀害于长...[详细]
刘德培(1950.05.04- )医学分子生物学家。安徽阜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至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 刘德培同志主要从事基因调控、基因治...[详细]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桓、灵世以造行书擅名。即以草剏,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世谓钟繇善行狎书是也。而胡书体肥,钟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也。(出《书断》)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汉末桓帝、灵帝时代,因创造行书字体而闻名。虽然是刚刚开始创造的一种字体,也很漂亮。书法风流婉...[详细]
刘鼎(1903~1986年)本姓阚、名思俊、字尊民,南溪县城人。6岁在县城读私塾,10岁入县立高等小学堂。1917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三中学,两个年级被推荐为学生会会长。在学生中组织“劳工团”,积极宣传“劳工神圣”和新文化运动,组织学生会,积极投身-,组织学术研究会和商学会联合共同-,开展反仇油斗...[详细]
刘敦桢(1887—1968),1887年9月19日出生,新宁县人。1909年随长兄赴长沙,入楚怡学校。1913年赴日留学,先后就学于东京正则学校及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3年回国。1924年执教湖南大学土木系及苏州工业专业学校建筑科。1929年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与文献主任。抗战期间,他率学社人...[详细]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详细]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详细]
【刘凤同】原名刘绍武,字庆润。同盟会员。龙兴寺(今属永兴乡路口村)人。少有大志,聪颖异常。家境贫穷,靠他姐丈支助上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到武汉陆军当兵。后考入将弁学校。毕业后,任军中哨官,后逐渐步入革命道路。宣统元年,考入保定北洋军官学校。宣统三年(1911年),他请假回湖北,鼓动起...[详细]
刘綎(1558年-1619年4月18日),字省吾,南昌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 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随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先后入朝抗日,万历二十八年...[详细]
刘金山 刘金山:男,1971年出生,河南郸城人,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乘数效应差异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等各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3...[详细]
刘积学(1880~1960.11),号群士,河南省新蔡县人。16岁中秀才,20岁补禀膳生。因受新学影响,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开封与车钺、王梅溪等人创办"半日学堂"传播革命思想。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乡试癸卯科举人。光绪三十至三十一年(1904~1905)就读于河南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详细]
刘坤一(1830——1902),字岘庄,清新宁县人,道光十年(1830)生,廪生出身。咸丰五年(1855),在乡举办团练,旋入湘军围剿太平军。次年,随刘长佑军赴援江西,参与袁州、临江、吉安诸役。咸丰九年春,石达开率太平军20余万人由江西入湖南,刘奉调随军回援永州、宝庆,又追入广西境内,与各...[详细]
柳兰芳 (1935— ),息县城关人。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演员,0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四届、五届省政协委员。 柳兰芳自幼酷爱文艺,能歌善舞,12岁登台演出《小放牛》,获县儿童文艺演出奖。1950年,被招收到潢川专区文工团。1952年,调省歌剧团。1956年,省豫剧院建立,歌剧团改为豫剧...[详细]
刘梅村(1914~1977)又名刘家魁,今济阳镇西王村人,著名吕剧编导。1944年7月参加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宣传队,先后任音乐教员、副队长、队长和区党委文艺科干事等职。 1950年5月后,历任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副主任、省鲁剧研究院院长兼山东省吕剧团团长、团党支部-等职。刘任省吕剧团团长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