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砚田(1898—1931),1898年生,邵阳县五丰铺镇人。1991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校期间受到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毛泽东组织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3年加入中国0。毕业后,受0湘区执委派遣回宝庆以教师身份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25年冬,0宝庆党小组成立,蒋砚...[详细]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清新宁县杨溪村人。嘉庆十七年(1812)生。道光十七年(1837)中举。道光二十七年办团练,助清兵镇压雷再浩起义。道光二十九年升任浙江秀水县知县。 咸丰元年(18 51),太平天国起义后,江忠源奉调招集所练乡兵,号称“楚勇”,...[详细]
江总(519~594),南朝陈诗人。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详细]
庾肩吾(487~553?)南朝梁代文学家。字子慎。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梁简文帝萧纲初封晋安王,庾肩吾为晋安国常侍。萧纲迁镇,庾肩吾也随同迁转,历任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萧纲喜好文学,招纳文士,庾肩吾和徐□、刘孝威等同被赏接,又受命抄撰书籍,当时号为高斋学士。简文帝萧纲继位后,以庾肩吾为...[详细]
明代士子多“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然至晚明,却有一人以其博洽的学识,宏富的著述,卓然于群士之上,他,就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焦竑。 一、坎坷的仕途 焦竑,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人称澹园或漪园先生、焦太史。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16岁的焦竑在南京考中秀才。 三年后,他初次参加乡试...[详细]
焦干之,生卒年不详;字伯强,汝阴椒陂(今皂南县焦陂镇)人,北宋-。 焦千之自幼勤奋好学,为人厚道,乐于助贫。年轻时成为地方上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知名人物。宋仁宗元年(1049),欧阳修知颖州,焦千之投其门下,受到欧阳修赏识。 吕公著为颍州通判,聘焦千之为家庭塾师,教其诸子。焦千之“为人严...[详细]
焦玉山(1915—1990),是安徽省阜南县曹集镇人,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年幼时给亲戚家放牛,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他任红30军88师265团团部警通排1班班长。1934年经-介绍加入中国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详细]
贾师古(公元12世纪)[南宋]汴(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善画道释人物,师法李李公麟,宋高宗绍兴(1131—1162)时为画院祗候。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其“白描人物颇得闲逸自在之状”,尝作《归去来图》,“笔法古雅,绢素精古,殊可爱玩,亦自龙眠翻出,宋绢中之不易得者”(南宋院画录)。梁楷为其弟...[详细]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河南郡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当时的第一大才子。 贾谊自幼刻苦学习,博览群书,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得到河南郡地方长官吴公的赏识,吴公举荐贾谊给汉文帝,文帝非常喜爱贾谊,任之为博士,掌管文献典籍。此时,贾谊年仅20余岁。他在诸博士...[详细]
贾昭,洪武丁卯年中举人。开始做灵石的教谕,官职一直到云南的布政使。做官清正廉明,政绩显赫。等他卸甲归田时,只骑了一头瘦毛驴,背囊中没有值钱的东西。《通志》中称赞他“学行卓越”。《一统赋》也对他有高度的评价。...[详细]
贾至(718~772) 唐代文学家。字幼邻,一作幼几。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乙亥科状元及第。 天宝初以校书郎为单父尉,与高□、独孤及等交游。天宝末任中书舍人。安史乱起,随玄宗奔四川。乾元元年(758)春,出...[详细]
贾子郁(1901-1932),又名贾学义,化名李子久,平舆县郭楼乡聂寨人。幼年受私塾教育,1919年秋考入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信阳师院)。在校期间接受了新思想,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投身争民主、争自由的-。1924年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1925年7月,经秦君侠介绍加入中国0,并任...[详细]
贾宗伊(?~1913) 宗伊字绍洛,郑州南街(今南大街)人。辛亥之役,革命要人,在郑州暗设机关,拟乘时反正,断绝清军南路饷械,宗伊来往奔走,与有力焉,共和后充当国民党干事员。民国二年(1913年)宋教仁被刺,宗伊潜赴南昌,约熊嗣鬻来郑,联络党员,相机起义,相应“二次革命”,发展反袁斗争。宗伊...[详细]
周匡王,姓姬,名班,周顷王之子。顷王死后继位。前613年至607年在位6年,公元前607年10月,姬班病死,葬处不明,死后的庙号为匡王,由弟定王瑜即位。 周匡王姬班在位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灵公,在他宫内,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赵盾事件。原来,晋灵公是一个只顾享乐,不理政事的国君。他又喜欢恶作剧,经...[详细]
周显王,名姬扁(公元前?~前321年)。周安王子,周烈王弟。烈王死后继位。在位48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诸侯国的变法发展到0。公元前356年,齐侯田因齐(即日后的齐威王)任用贤能之士邹忌、田忌等人实行改革。为了广开言路,齐侯下令不论臣民,凡能当面指出自己过错的,赐给上...[详细]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详细]
周慎靓王,名姬定(公元前?~前315年)。周显王子。 显王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慎靓王姬定在位期间,战国七雄为了保存自己,壮大自己,各自找寻盟友,有时几个较弱的国家联合,攻打一个强国,称为“合纵”:有时一个或两个强国(主要是秦国和齐国)联合,攻打较弱的国家,称为“连横”...[详细]
解系(?~300) 字少连,西晋时著县(今济阳县)人。历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少尉等职,少时洁身自好,不阿权贵,为时人所敬重。公元291年,(惠帝元康元年),征西大将军赵王司马伦镇守关中,对氐、羌等少数民族残酷镇压,激起了氐、羌人民的-。当时解系任雍州刺史,他不满意司马...[详细]
周景王,姓姬,名贵(公元前?~前520年)。周灵王第二子。灵王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葬于翟泉(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周景王姬贵在位时,财政窘困,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国乞讨。 据《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有一次,他宴请晋国大臣荀跞,指着鲁国送来的酒壶说:“各国都有器物送给王室,为何独独晋国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