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名柱,化名张征,1913年2月生于今河南省新县代咀乡韩老屋村(原属光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担任胶东抗日联军指挥部副指挥。 其父参加赤卫军被敌杀害。1929年参加革命,带领村民打土豪分田地支援工农红军。9月当选为乡苏维埃执行委员。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四军,在十师二十九团...[详细]
韩慕侠(1877-1947),天津津南区大韩庄人,形意拳、八卦掌大师,曾先后随张占魁、应文天等九位师傅习武,编采百家而独具一帜。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就读期间,曾随其练习武艺,锻炼身体。1947年,韩慕侠在穷困中不幸去世。 刚满12岁的韩慕侠,随父进津卖柴巧遇张绵文家护院周镖师,收其为徒,习艺3年...[详细]
韩僧寿(547—612),字玄龄,新安铁门韩都人,为韩雄次子、韩擒虎胞弟,隋文帝时曾官至上柱国。 韩僧寿出身将门,武艺高强,少时便随父韩雄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其机智勇猛而闻名遐迩。后来,有人向周武帝举荐了他,武帝宇文邕见他年少英杰,十分喜爱,即封他为“侍伯中旅下大夫”之职。 南北朝末年...[详细]
韩世谔,生卒不详,新安铁门韩都人,为隋朝上柱国韩擒虎之子。韩世谔自幼骁勇,有乃父之风。他的父亲和两位叔父都在隋朝统一大业中厥功甚伟,受到较高的恩封。隋文帝杨坚卒后,幼子杨广继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隋炀帝终日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百姓赋税加重,怨声载道。不但全国有不少地方的农民纷纷...[详细]
贺炳荣(1866—1945),又名贺仁铸,今郴州市卜里坪人。 清光绪五年(1879),贺炳荣在郴州城三河街“正一楼”店拜师学烹饪,三年后出师,因中得广东一彩票头奖一千银元,便独自在五家祠堂前(今中山北街32号)开办“福星楼”酒店。从经营清茶、面食、包点开始,逐渐掌握了一套烹饪技术和经营管理本...[详细]
贺尔康,1905年4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区杨林贺家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家8口人,仅有5分地,几间茅屋,全靠父亲做木工维持家计。他少年时读了4年私塾,即跟随父亲学做木工。 1922年夏,他17岁那年,独自离家到长沙,先考进一所补习学校,后经同乡毛泽东介绍就读于中共湘区委主办的湖南...[详细]
何翊奎,又名辅仁,字竹贡,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田庄乡蔡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幼年时,他就读于本村铜锣丘私塾,后考入汝城联立方头学校。毕业后,何翊奎开始了他热衷的教育报国之路。 在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推动下,何翊奎矢志教育救国,他回乡募捐,在湖南省汝城县田庄圩创办了柱石小学,自任校长;后又...[详细]
何琳(1957.11.11-)。潜艇降噪技术专家。出生于西安市,四川省西充县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海军工程大学舰船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所长、船舶振动噪声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 从事潜艇降噪技术研究30多年,解决了多项制约我国潜艇噪声降低的...[详细]
何明(1905—1931),何盛林次女,是其掌上明珠。何明容貌十分出众,聪明能干。父亲病逝时,她还很小。家庭忽遭变故,改变了她的生活。她16岁尚未成年,其母和继父包办其婚姻,她激烈反抗。1928年“湘南起义”在郴举行,何明勇敢参加并随军上井冈山,在红军医院从事医护工作。当毛泽东、朱德率部下山扩建...[详细]
何民逸,湖南省华容县大乘乡人,1904年出生,是塾师何星朗的独生女儿。她从小随父亲课读,学习勤奋刻苦。17岁考入何氏私立南山高小,尽管她的学习成绩优秀,然而,因为她参加演出揭露社会黑暗的文明戏,族长何汝之十分恼怒,既不给她发奖学金,甚至还要开除她的学籍以示惩戒。这使好学上进的少女何民逸强烈地感受...[详细]
何善玉(1903-1928),女,郴州城郊人(今苏仙区)。其父何积福因参加农民运动惨遭杀害。母亲王氏,不知书但识理,常教女儿要有所作为。何善玉9岁入私塾读书,毕业于郴州城淑仪女校。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在郴城德丰殿私立小学任教的何善玉,积极参加共产党员李翼云、武子华筹办的夏令儿童学...[详细]
何绍周(1902—1980.11.06),贵州兴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1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5期炮兵科)、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0期毕业。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八军军长、云南警备总司令、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六编练司令部司令官兼第四十九军军长,贵州省绥靖公署副主任、川黔边绥靖公...[详细]
何盛林(1867—1919),又名何道栋,字乔门,号翰廷,祖籍北湖区鲁塘镇村头村人,系何孟春后裔。后迁到市郊乡骡仙铺村。清光绪丁酉年(1897)考中拔贡(每府学两名,州、县学各1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试选拔,保送入学,经朝考合格,可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上副榜,被录为八旗教习,即清末八旗学堂...[详细]
何淑娟,湖南省醴陵县城关镇(今醴陵市)西门人,1909年2月30日生。1919年,何淑娟进小学读书,第二年秋考入县城的师范讲习所。在进步的父亲、舅舅影响下,何淑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接触新事物,追求新思想,懂得了许多新道理,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女性,积极投身爱国革命洪流。 1925年五卅运...[详细]
贺香山,原名何维藩,1908年8月28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孙家一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何庆卿,是个佃农。弟妹五人,他居长。因家境贫寒,他高小毕业后,便随父种田,兼打短工,聊补家用。1926年冬农民运动在湖南大地兴起,他积极参加农会,并从中受到教育,决心要使自己从过去穷苦的命运中摆脱出来。 大...[详细]
何晓初,1913年出生,四川省南江县人。1934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特派员、科长、政委、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炮兵学校政委、炮兵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4月29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75岁。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详细]
何以端同志生平(1898-1978) 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煤炭工业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何以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九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岁。 何以端同志是四川省营山县人。早年参加革命活动,一九一九年由武昌到北京参加“五四”运动,一九二○年底去法...[详细]
中国共产党党员。出生在四川南充龙泉场贫苦农民家庭。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投身革命。1932年11月,在南部县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升钟寺农民武装暴-动。 失败后转移到成都,不久,被捕入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仍继续从事革命工作。抗战时期,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与许多进步青年一起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