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良(1920年10月~1981年4月),原名陈遵贤,梁庄乡董路口村人。 陈子良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系前清举人,父兄均知书达理。1936年高小毕业升入淮阳成达中学。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为寻求救国真理,陈于1938年6月淮阳中学毕业后毅然奔赴延安。1939年3月,...[详细]
陈子英(1902-1982),字允叔,幼名高方,宜章县笆篱团腊园陈家村(今属白沙圩乡)人。因家中生计困难,8岁过继二伯父为子。13岁时为逃婚离家赴桂阳曾致远部当兵。经曾保荐投考入黄埔军校六期步科,1929年毕业后分至南京小营军校教导总队为见习官。翌年任国军三十六师一二六团一营三连少尉排长,...[详细]
陈子植,1912年8月出生,河南省修武县朱营村人。曾用名孙国权。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陈子植早年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36年冬,在校经同学介绍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7年2月,陈子植进入山西省太原“牺盟会”主办的民训干部教...[详细]
崔清海(1909年~2000),男,社旗县青台镇湾刘村人,兄弟4人,排行第二。他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就学于私塾,学业成绩优异,极受蒙师石廷柱(中共地下党员)赞赏,后因家境贫寒,辍学农耕,15岁便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崔清海性格开朗,思想活跃,为人热情、直爽,深得乡邻敬重。1937年,中共南唐...[详细]
崔文藻(1881-1918),云南大理巍山马房厂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冬,崔文藻入云南省昆明高等学堂,时云贵总督锡良督滇执行苛法,破孩革命党人,崔文藻参加由革命党人王丕和、苏绍汉、张寿山等人组织的秘密谋害锡良的革命活动。 后因混进革命组织内部的假革命者云南巡警总稽沈宗复向锡良...[详细]
戴季韬(1891--1976),又名宏顺,凤凰沱江镇人。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独立师军官教育团副团长、湖南省第一警备司令部警卫团团长、警卫独立旅副旅长、新编三十四师少将参谋长后升副师长、陆军暂编第五师师长、第九战区桂梆师管区司令等职。曾率部参加对日作战,在浙江嘉善与日军喋血苦战7昼夜。 195...[详细]
戴今吾,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戴家湾村一户农民小康之家。他11岁入学读书,17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在这所革命者层出不穷的学校里,受到夏明翰、蒋先云、黄静源、雷晋干等进步同学的影响,他积极参加五四反帝-,深入城乡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带领群众焚烧日货,打击日商。向工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详细]
戴沥本,别名品泉,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城关镇西外街戴家台。1921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因在校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次年8月,他被学校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吸收为团员。1924年,他被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9月,戴沥本奉党组织的指示回到了家乡从事建党活动和开展...[详细]
党维榕(1908~1931) 字稷青,陕西富平人。民国13年(1924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秋,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进入上海大学学习。民国15年,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组织部长,深入日本纱厂开展工人运动。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获中共上海(江浙)区委表彰。民国18年4月,任中...[详细]
党振中(1892一1965),字华清,号篙山,本县党家村人。农家出身。幼时家境贫寒,在河南省阌乡县立高小毕业后,从教谋生,同时刻苦钻研医学。博览研习《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后弃教从医。并经亲友资助,在马峰峪口村开设药店,营售药物并坐堂应诊。抗日战争初期迁太要镇,药店名“鼎生...[详细]
刀安仁(云南爱国人士) 又名郗安仁,字沛生,男,云南干崖(今盈江县新城、旧城、弄璋一带)宣抚司第二十四代土司。 青年时期,多次号召傣、汉、景颇、僳僳、阿昌等族群众与英国侵略军进行斗争。曾到印度、日本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回国后在家乡从事革命工作。1906再次东渡日本与孙中...[详细]
庾道怜(?-366年7月5日),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鄢陵县)人,司空庾冰之女,太尉庾亮侄女、明穆皇后庾文君侄女,晋废帝司马奕皇后。 庾道怜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颍川庾氏,初为东海王妃,东海王司马奕践祚立为皇后,次年,即太和元年(366年),薨逝,谥号孝皇后。 孝皇后之夫司马奕为权臣桓温废黜...[详细]
邓典谟(1874-1946),字钦甫,号晓峰,晚年号庸庵老人,宜章县近城团太平里邓家湾(今属太平里乡)人。邓中夏的父亲。8岁进私塾,17岁应县试,23岁以第二名补廪生。1903年在宜章县城创办县立高等小学堂,任堂长兼教员。1904年任坪石上乡书院院长。次年进京谋职,补盐大使缺。先任长林、永...[详细]
邓飞黄(1895-1953),原名声坦,字子航,桂东县流源乡人。 1918年,入北京大学经济系读书,与傅斯年、罗隆基等投身“五四”运动。1924年,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青年部秘书,主编《国民周报》《国民新报》。1926年,赴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政治周报》主编。不久,随军北伐...[详细]
邓会午,字子卓,生卒不详,新安庙头人,为清道光年间新安义士。 邓会午品行端正,学问渊博,为新安名士。他通达世务,急公好义,若遇公益之事他都率先去做,任劳任怨。 庙头是个大村,人多地广,虽南临涧河,但以前从无水渠,地不能灌溉,全赖天泽,若遇天旱,轻则减产,重则绝收。邓会午颇有心计,他想...[详细]
邓迈同志生平(1919-201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总装备部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原政治委员邓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4月29日14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邓迈同志,江西南昌人,1919年11月出生,1937年11月参加革命,1938年6月加入...[详细]
邓昊明(1904-1998),又名邓裕斌、邓光汉、邓亮,永兴县程排源人。 父亲邓启光耿直敦厚,读书多年,未获功名,替他取名裕斌,希望他长大后文武双全,光宗耀祖。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思想进步的二哥将他改名为邓光汉。1919年春,考入衡阳私立成章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接触进步民...[详细]
邓深泽(1897—1952),又名邓元明,郴县永宁乡(今北湖区鲁塘镇)人,系邓华将军本家堂兄。民国元年(1911),邓深泽高小毕业,考进省会名校岳云中学,以勤学、正直、爱国著称。毕业后居家时,曾做过邓华的启蒙老师。 1918年,邓深泽考取官费留学,经1921年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社会学系...[详细]
邓文辉(1903~1927),字湛桃,祖籍江西清江县,民国初年,随父母迁来沅陵县城居住。 邓文辉目睹国家外受列强的欺凌,内受军阀的摧残,民穷财尽,国力日衰。常昂首疾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报效国家,义不容辞,我身可碎,报国之志不可夺也。” 民国13年(1924),邓加入国民党,日夜奔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