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希颙(1909~1973),娄底市娄星区西阳镇人。交通部一级工程师,我国著名的道路工程和航务工程专家。1933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次年担任南京麒麟门二段路面的试验工作,此系当时国内首创工程。、旋任《公路》杂志,参与制定《公路工程准则》。1937年主持修建乐(昌)西(昌)岔路工程。1...[详细]
程养谦,陕西省渭南市程家乡新庄村人。幼年时,在本村初小上学。1922年秋毕业后,考入王尚德等人创办的赤水职业学校。时王尚德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受董必武、陈潭秋派遣从武汉归乡,兴办教育,发展团组织。在王尚德的赤水职业学校里,程养谦接受了革命思想,在经常阅读进步书刊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读书会...[详细]
程元谭,元谭公(公元245年―322年),被尊为“太守府君”。三国时蜀汉延熙八年1月出生在今洛阳上程聚(今河南省洛阳市上程聚),系程氏得姓始祖程伯符第45代孙。 元谭公为人聪敏,性情豁达。西晋孝怀帝司马炽(公元284-313年)在位(公元307年-311年)和西晋愍(mǐn)帝司马邺(...[详细]
程智(1907年~1937年12月12日),湖南醴陵人。国民革命军74军51师302团上校团长,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国民革命军74军51师302团上校团长,抗日战争参加淞沪会战,后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在赛虹桥。后别追认为少将,是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将军之一。 2020年...[详细]
陈红光,字栋林,号柱国,1904年11月生于湖南省平江县梅仙镇青桥村。在兄弟四人中,他最小,因此得到兄长的帮助最多。如三哥陈百川,是湖南省立第三联中的毕业生,经常帮助他提高阅读能力;在哥陈松林是武术好手,常教他一些拳棒功夫。加之他长得魁梧,敢于仗义执言,深得乡里的器重。 1926年春,陈红光...[详细]
陈辉同志生平(1915-2008)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温州地委常委、副专员、老红军陈辉同志(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6月16日2时52分在温州逝世,享年94岁。 陈辉同志是浙江省苍南县人,1915年5月出生,193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详细]
陈健 女,汉族,1993年7月出生,大专学历,生前为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奎香乡寸田村卫生室医生。成为村医以来,她始终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秉承医者仁心的理念,守护一方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负责8个村民小组的疫情防控,承担大量工作任务。2020年2月12日,她在监测体温返回卫生室的途中不幸...[详细]
陈建钧,1905年7月生于湖南省平江县梅仙镇青桥村。父亲以佃田为生。他小时读过三年私塾,爱看武侠小说,常和同村好友陈百川打抱不平。11岁那年,他见邻村一农民的水塘被土豪霸占养鱼,农民据理申诉反遭毒打,十分气愤,便与陈百川密谋惩罚土豪,把塘里的鱼毒死。13岁时,父亲为还债被迫到地主陈有德家做长工。...[详细]
陈继崇,又名选科(1900—1940),湖南郴县凤鸣乡(今郴州市安和乡礼家洞)人,陈继崇有兄弟两人,他排行第二。他在少年时代,正是军阀混战时期。他目睹当时的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压榨人民,弄得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立起奋发读书,将来投身改变这种现状的事业。 1917...[详细]
陈九韶(1875-1968),字先瀛,号雯裳,郴州市中山西街陈家大屋人,出生书香门第。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岁试一等补廪。后肄业于北京国立财政学堂,又转国立法政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 辛亥(1911)武昌起义后,建立国民政府,陈九韶经邓家彦等介绍谒见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同盟会改组...[详细]
陈林达(1904—1970),字兼善,湖南省湘潭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4期步兵科毕业。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旅排长,新编第五师连长,第二十五师营附、团参谋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任第52军2师6团团长,参加南昌会战。1943年春任第52军195师少将副师长,19...[详细]
陈泮岭(1891~1967)武术教育家。字俊峰。河南省西平县人。自幼文武双修,在家习少林拳,后北上求学。在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从李存义、纪德、许禹生等学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和岳氏连拳等。1920年毕业回乡,在开封发起创办青年改进俱乐部,提倡武术,后俱乐部改名为河南省武术会,...[详细]
陈龙(1893-1967),名为棠,号清泉,祖居郴县永丰乡楠木塘(今桥口镇高家塘村)。 陈龙家世清贫,家产仅有两间茅草屋,靠佃耕田为生。父亲因操劳过度,染病无钱医治,不到40岁就不治而逝,寡母孤儿,生活困苦不堪。后来在兄长为政好友的引荐下,母子4人移居广州,靠开设小缝衣店维持生计。 ...[详细]
陈美连,又名梅连,字培芳,号家龙,1900年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湖口长园里(今湖口镇塘头村)一个雇农家庭。幼时从兄看牛、砍柴、种田。十三四岁时,农忙时下田劳动,农闲季节跟随父亲到广东挑盐贩卖。亲眼目睹黑暗社会的种种丑恶,随着年龄的增长,革命的种子在心底逐渐萌发。 1926年夏,茶陵县农民运动兴...[详细]
陈慕尧,1902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平区,陈家是平区中的较富裕殷实的家庭,日子的富裕,并没有消磨黑暗中国的青年人的朝气,自小耳闻目睹穷人的苦难,社会的弊端,增加了陈慕尧改造世界的雄心。 陈家兄弟中,老大便是慕尧,0叫兴朗,老三是兴山,三人都相隔一岁。 1919年,五四运动的雷声滚过连绵横...[详细]
陈青云(生卒不详),字从龙,新安城关后峪人。清道光年间新安名医,他研制的“小丸药”流传至今,远销数省。 陈青云出身于中医世家,他刻苦钻研,工于歧黄,尤精痘疹。以医德高尚、医道精湛闻名遐迩。一生悬壶济世,救人无以计数。 民间曾流传着亿起死回生的故事:有一天,他出诊归来,迎面走来一家办丧事的...[详细]
陈韶(1905-1933),湖南茶陵人。1926年在长沙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湘赣红8军政治部主任、新编独立1师政委。 1927年5月,陈韶回茶陵组织农民暴-动;11月,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 1928年5月,陈韶任中共湘赣边特委委员。 1930年3月,陈韶再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1...[详细]
沉绍藩,号述仲,1902年10月1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北山向家坝村。父亲沉树棠在长沙城经商,对他管教甚严,每晚回家,必查功课。严厉的父教,使沉绍藩从小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学业、品德进步,特别在1917年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后,成绩常列前茅,受到师生好评。 从长沙师范毕业后,沉绍藩先后在长沙周...[详细]
陈涉藩(?-1943)陆军第15师45团团长。鄂西会战时,奉令坚守湖南南县以北四十里麓湖山阵地。五月六日,腿部被敌弹射穿。部下劝其退下,他厉声说:“湖山不守,誓不生还!”特务排官兵伤亡殆尽。用最后一枚手 与敌同归于尽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