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郑州荥阳人,本名涵,郑馀庆子。德宗贞元进士。 累迁右补阙。敢言不讳,迁考功员外郎。文宗立,入为侍讲学士,累迁尚书左丞。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以户部尚书召,未拜而卒,谥宣。 集三十卷,今存诗五首。...[详细]
郑畋(tián)(825年-883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宰相、诗人,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 郑畋出身于荥阳郑氏,考中进士后在藩镇幕府为官。咸通五年(864年),郑畋进入朝廷,累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 唐僖宗即位后,郑畋被召回朝中担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77...[详细]
郑繇,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今属河南)人,诗人。嗣圣元年登进士第。开元初累转右拾遗,迁监察御史。六至八年,为岐王长史。十七年,自陈州刺史转湖州刺史。十八年前后,迁博州刺史。其间曾任金部郎中。工五言诗,所作诗,当时以为绝唱。《全唐诗》卷一一○录其诗二首。《全唐文》卷三二八录其赋一篇...[详细]
郡望荥阳(今属河南)。约代宗、德宗时人,成武尉郑昂之子。 曾应进士试。历官监察御史、金乡丞。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详细]
郑綮,[唐](公元?年至八九九年)字蕴武,郑州荥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光化二年。第进士,累官庐州刺史。黄巢掠淮南,綮移檄请无犯州境,巢笑,为敛兵,州独完。 [唐](公元?年至八九九年)字蕴武,郑州荥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 光化二年。第进士,累官庐州刺史。黄巢掠淮南,綮移檄请无犯州境...[详细]
郑颢,字奉正,唐朝的荥阳(今河南郑州境内)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生年不详,卒于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郑颢在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考中状元。郑颢为唐宪宗宰相郑絪之孙。登第后任右拾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宣宗三年(公元849年)充翰林学士。宣宗为万寿公主招...[详细]
郑当时字庄,淮阳人。其先世曾为项籍将军,后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好“黄老”之术,年少官微,然所交挚友皆天下之名士,武帝即位郑庄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郑庄看到河决,自请治理五日,武帝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薺(音期,送意)粮”。后任汝南太守、江都相。郑庄死时家无余财。...[详细]
郑登武(?-1950):南漳县长坪区龙凤乡人。1946年10月,郑登武串联贫苦农民十多人在南漳、保康边界的一个庙里开会,组建武装参加革命。10月下旬,与余国志地方武装联合,组成“长坪游击队”。1947年5月,在今长坪镇香耳山、马槽垭两次伏击战中取胜,军威大振。后随第五游击大队开赴巡检,接受中原突...[详细]
郑絪(752年-829年) 唐德宗时宰相。 宪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居相位凡四年。后自河中节度入为检校尚书左仆射。絪守道寡欲,治事笃实,世以耆德推之。太和中,以太子太傅致仕。卒,谥曰宣。絪著有文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详细]
郑介民(1897~1959) 原国民党军统局长,陆军二级上将。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宝芳乡下水村人。曾在文昌中学读书,十六岁时弃学,后到马来亚当华工。1924年初,返回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未中。后到广州市-长兼警卫旅旅长吴铁城办的警卫军讲武堂学习。8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编在步兵科...[详细]
郑朗(?一856)唐宰相。字有融,河南荥泽(今郑州市)人,郑珣瑜次子,郑覃弟。穆宗长庆元年(821)登进士甲科,入迁右拾遗。开成中,擢起居郎,累迁谏议大夫,为侍讲学士。会昌初,任给事中,出为华州刺史,迁定州刺史,入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出为鄂岳浙西观察使,进义武、宣武二节度使。后入朝历工部尚书、...[详细]
郑买嗣(?—909年),大长和国建立者,汉人郑回七世孙,世为南诏清平官(即宰相)。郑买嗣曾为南诏重臣。乾宁四年(897年),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天复二年(902年),郑买嗣起兵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安国五年(907年),郑买嗣为忏悔杀人罪过,敕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