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衡蘧(1939 ~)寿县城关镇人,中共党员。 1961 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61 年9 月至1963 年6 月,任安徽工学院助教。1963 年6 月至1980 年9 月,芜湖冶炼厂技术员、工程师、副科长、科长、副厂长。1980 年9 月至1983 年9 月,芜湖市副市长。1983 年9 ...[详细]
宋徽宗第三子,赵楷时为嘉王,殿试阅卷官原拟赵楷为第一,可徽宗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状元,免得世人议论。故将王昂点为第一,赵楷为第二。 赵楷兼画花鸟,极为精致,尤擅墨花。余事不详。 ...[详细]
赵宁康(1944-1986.8),火厂坪毛塘冲(火厂坪镇利华村)人。1960年初中毕业后入邵东农校学园艺。1978年元月被县药材公司雇为临时工。业余学完大学中药材基础课程,重点钻研了《生物学基础》、《农作物育种》等书。1979年9月,赵在县药材公司三合药材场搞丹参栽培试验,改两年收挖为一年收挖,...[详细]
赵企字循道,南陵(今属安徽)人。宋神宗时进士,仕至礼部员外郎。 大观年间,为绩溪令。宣和初,通判台州。仕至礼部员外郎。事迹散见于《宋诗纪事》卷三八、《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企“以长短句词得名,所为诗亦工,恨不多见”(《高斋诗话》)。《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南陵县志·人物志》称他“材藻...[详细]
赵芹芳(1862~1946),字学泮,棠下桥爱山堂人。少时与贺金声、粟道生、赵学圭等向学。及长,虑仕途黑暗,弃儒经商。贩火厂坪一带所产铁钉于岳阳、汉口销售,获利颇丰。遂于汉口设“天成庄”,专营铁钉批发。并在麻阳祖、三胜庙、火厂坪等地设栈收购,口。光绪二十六年(1900),邵阳大旱,翌年普遍出现饥...[详细]
赵仁本,陕州河北人也。贞观中,累转殿中侍御史。 自义宁已来,诏敕皆手自纂录,临事皆暗记之,甚为当时所伏。会有敕差一御史远使,同列递相辞托,仁本越次请行,言于治书侍御史马周曰:“食君之禄,死君之事。虽复跋涉艰险,所不敢辞也。”及回,事又称旨,擢吏部员外郎。 乾封中,历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详细]
赵希贤(1933-1967) 赵希贤,壕塘乡洪庙村人,民国22年(1933)12月生。家贫穷,学习刻苦。l953年1月在新邵第一中学初四班毕业后,以高分考入武汉地质学校(中专)。毕业后,于l956年3月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大学四年结束,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河南洛阳某部工作,获少尉军衔...[详细]
赵希周(?~?),名不详,字希周,湖南长沙人。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周坦榜进士第三人。 赵希周文学极佳。为当时名士。淳皊元年(1241)由国子监丞任秘书郎,次年任著作佐郎,再由著作郎兼户部郎官。以孝敬老人为由请求安排离家近点儿的工作,后任宝庆知府。 ...[详细]
赵宣(1870—1953),字宜熙,周官桥杨塘冲(今杨塘村)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少时聪颖好学,读书勤奋,并拜刘兆鹏为师,研习武术。及长,与贺金声、粟道生等人过从甚密,参与爱国亲民的义举。光绪二十七年(1901),邵阳发生百年未遇的饥荒,赵开仓济贫,解饥饿者近百人。光绪二十八年八月,随贺...[详细]
赵旭程(1922~1960),字云庄,火厂坪龙环村人。6岁启蒙,后读经史,览诸子,喜作诗联。民国29年(1940),入偕进读初中,32年春入安江高级农业中学。民国34年秋,任教偕进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是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发动开明士绅捐募粮食柴草支援过境的解放军...[详细]
赵学圭(1853.1----1916.9),字达生,火厂.坪承家堂人。清咸丰二年十二月八日1853.1.26)生。同治九年(1870)考取县学文生,光绪十一年(1885)食廪。光绪二十六年应贺金声之邀,任翼字右营文案,赵不习营务,旋归火厂坪教书为业。 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十六日(9月17日),贺金声...[详细]
赵仲御(1052-1122)宋朝宗室大臣 ,商王赵元份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孙,昌王赵宗晟子。自幼卓尔不群,晓通经史,多识朝廷典故。居父丧,宋哲宗起为宗正卿,力辞,诏虚位以须终制,累迁镇宁、保宁、昭信、武安节度使,封汝南、华原郡王。 政和中,以为检校少傅、泰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宣和四年...[详细]
赵子崧(?~一一三二),字伯山,宋燕王德昭五世孙。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宣和间,官宗正少卿,知淮宁府。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知镇江府,寻为两浙西路兵马钤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八)。二年,贬单州团练副使南雄州居住(同-卷一三)。绍兴二年卒。《...[详细]
赵宗儒(746年—832年)字秉文,唐代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举进士,初授弘文馆校书郎,拜左拾遗,充翰林学士,与父晔秘书少监同日并命,当时荣之。贞元十二年,以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相,为右庶子,端居守道,勤奉朝请。迁吏部侍郎,改尚书。前后三镇方任,八领选部,历宪、穆、敬、文四朝,以司空...[详细]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8日),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福建浦城(今浦城县仙阳镇)人。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与魏了翁齐名,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 庆元五年(1199年),真德秀进士及第,开禧元年(1205年)中博学宏词科。...[详细]
郑覃(?-842年),封荥阳公,唐朝大臣,德宗朝宰相郑珣瑜之子。唐文宗年间任宰相,被视为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之一。官至太子太师,后以病辞官。武宗初授司空。 出身官宦 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他也因此得以在弘文馆担任校书郎,步入仕途。郑覃此后担任过...[详细]
郑珣瑜(738——805),是唐代宰相。字元伯,河南荥泽(今郑州市)人。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养母。代宗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累迁吏部侍郎,为河南尹,清静惠下,颇有政绩。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顺宗立,以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忧愤而卧家七日不出。罢为吏部尚书,数月病卒,谥号...[详细]
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诗人,滑州白马(河南滑县)人。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是“嫉世远去”之人,有“高士”、“逍遥先生”之称。 郑遨,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卒于晋高祖天福四年(旧五代史-晋高祖本纪记载:天福四年十一月丙申,谏议大夫致仕逍遥先生郑云叟卒。),年七十四岁(旧五代史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