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详细]
杨佩璋:杨佩璋(1850~1920),字筱村,今后河镇后河村人。少失父母,衣食艰辛。堂伯丙昌携其至浚县训导任所,衣食教诲,待若亲生。 筱村刻苦攻读,以案元入庠,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时,周围同僚趋炎附势,相互推崇之风甚盛,而筱村以...[详细]
杨培甫,县城厢团上下村岭背后(今燎原乡花山村)人。清光绪年间,以官费生入日本警官学校,毕业回国后曾在云南海关工作,不久返籍,在锡矿山开办“一而十”锑矿,并与县人合资兴建畴富公司。民国23年(1934),根据李金山(新化水车人)建议,筹资办金矿,在桃源县冷家溪南竹坪、罗家冲一带购矿地40余亩,从新...[详细]
杨萍,女,广西省钦州市长滩镇人,1978年生。1995年在广东东莞打工时与来自湖南省桂东县城关镇茅柳村的男青年-春相识,双方产生爱慕之情,并于1999年确定恋爱关系。2000年1月23日晚,-春乘坐东莞开往桂东的客车回家准备婚礼,在途经汝城银岭脚盘山公路时,客车刹车失灵,冲下深谷。-春因车祸昏迷...[详细]
杨凭,唐代人,生卒年均不祥,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善诗文,与弟凝、凌并有重名。大历中,俱登第。时称“三杨”。后入拜京兆尹,为御史中丞李夷简所劾,贬临贺尉。官终太子詹事。 杨凭,字虚受,弘农人。举进士,累佐使府。征为监察御史,不乐检束,遂求免。累迁起居舍人、左司员外郎、礼部兵部郎中、太...[详细]
杨奇鲲(?—883)鲲一作混、肱。白族,唐时南诏叶榆(今云南大理北)人。南诏宰相、诗人。曾任南诏布燮(清平官名称)。诗人。唐中和三年(883),曾奉命赴成都,迎唐安化长公主嫁南诏王隆舜,被僖宗鸩死。一生诗作甚多,今仅存《游东洱河》、《岩嵌绿玉》两首。 同年(公元883年)去世的名人: 来鹄 (?...[详细]
杨庆华(1953~1982),1953年7月出生于南康县浮石乡赣桥村。1973年1月应征入伍,在福建浦城00070部队服役。1982年8月8日在福建浦城县城关因抢救落水儿童牺牲,1982年9月17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同年(公元1953年)出生的名人: 仁青草 ...[详细]
杨齐哲,唐代人,长安四年官洛阳县尉。撰写了《韦维善政论》。 维,先天中为坊州刺史,齐哲所撰,其实德政碑也,特异其名尔。余尝患文士不能有所发明以警未悟,而好为新奇以自异,欲以怪而取名,如元结之徒是也。至于樊宗师,遂不胜其弊矣。如齐哲之文,初无高致,第易碑铭为论赞尔。...[详细]
杨仁叔(1903~1931),又名仁杰,字吉甫,号家瑞,西充县青狮镇苦竹垭村人。杨仁叔幼而好学,日有所长,渐对“有势利之心、依人作威、刮从民财以充欲望者痛心愤恨”。 杨仁叔认为“研究学问,是我们自己的事,不当靠着人家督促的。要服务社会,做有益的分子,亦不得不尽心研究,也是不必要让人...[详细]
杨容华,约生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至武后载初(650--690)年间,华阴(今陕西华阴境内)人,初唐四杰杨炯之侄女。 故而明陆时雍的《唐诗镜》卷八称:“清丽,故有家风”。明代程羽文的《鸳鸯牒》中说:“杨容华,莺吭亮溜,鸹戗非群,宜即配王子安、骆宾王、卢升之,蜚声振藻,不忝四家”。...[详细]
杨汝士,唐代人,(约公元821年前后在世)字慕巢,虢州弘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穆宗长庆初前后在世。元和四年,(公元八o九年)登进士第。牛僧孺、李宗闵待之善,引为中书舍人。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由兵部侍郎出镇东川。入为吏部侍郎。终刑部尚书。汝士善诗。裴度居守东都,夜宴,半酣,与诸客联句。时元...[详细]
杨涉,祖收,唐懿宗时宰相;父严,官至兵部侍郎。涉举进士,昭宗时为吏部尚书。哀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涉,唐名家,世守礼法,而性特谨厚,不幸遭唐之乱,拜相之日,与家人相对泣下,顾谓其子凝式曰:“吾不能脱此网罗,祸将至矣,必累尔等。”唐亡,事梁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位三年,俯...[详细]
杨盛桃(1839~1918),俗称阿桃儿。半浃连(在今老城乡)人。出身贫寒,只上过两年私塾。就给人放牧牛羊,到13岁还是衣食无着,才从湖里乡章良山九亩浃一个小生学戏。先学京戏,又转学昆剧,除花旦外,其他角色他都在行,独以演丑角而名噪一时。 同治年间,他与蒲门生从“老锦绣”瓯剧团中分出20余人...[详细]
杨世福,字禄田,号寿霞,新化县人,专心兵法、刑名、农田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清嘉庆元年(1796),入资为河南布政司理问,借补仪封厅经历,旋升河南府通判。 杨世福任河南通判时,主持开浚洛、嵩二县新旧各渠。时河南水利失修,不少河渠湮塞。福请命于布政使温承惠,受命专任河渠事。既修复古洛、大清、新兴...[详细]
杨收(816~869年),字藏之,唐懿宗朝宰相。祖籍华阴(今陕西华阴市),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其父杨遗直客于苏州,因家于吴(今江苏苏州市)。 他生性聪明,少年早学。7岁丧父,与母清贫度日,刻苦攻读。13岁熟知经史,通礼学,晓乐律,多才多艺。善写文章,尤长于诗赋,吴地人称为“神童”。 ...[详细]
杨寿堂(1895.3—1942.2),流光岭新桥边人。家贫,读私塾一年辍学。杨喜观飞禽走兽,常以树枝划地摹之。15岁随父学石工,习雕琢。勤奋刻苦,尽得其父之技,且博采众家之长,学而不厌,尤喜古典石雕,常反复临摹,每致废寝忘餐,其艺日精。且每有创意,以致石雕自成一家。杨雕禽兽,人皆疑其欲走欲飞;雕...[详细]
杨嗣复(783—848年),字继之或继子(《新唐书》为“继文”),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第五子杨奉一脉)与杨虞卿为族兄弟。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皆权德舆门生,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累迁中书舍人。由户部侍郎擢尚书...[详细]
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河南南阳人。 1901年10月2日生,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熏陶。1915年,杨廷宝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他在求学期间,多次获得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优胜奖。1926年赴欧洲考察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