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远 [明][?-1382年]

  • 王宗远(?~1382),名硅,以字行。象冈(在今白沙乡)人。少时从徐兴祖学过《易》、《诗》、《春秋》。洪武十一年(1377)被荐,任光禄寺丞,便以“居其位思死其事,食其禄不避其难”一语自勉。性刚直,敢:于说话,不避权贵。后任吏部稽勋员外郎,曾荐举了四个处士任为郎中,又荐江南崔正为杭州知府,襄阳王...[详细]

王佐 [明][公元1428年-1512年,海南四大才子]

  • 王佐,字汝学,号桐乡,临高县透滩村人,生于宣德戊申年(1428)五月十五。祖籍福建古田井村。渡琼始祖王恂琼州千户。曾祖王良先举人司户参军。父亲王原凯东黎土宫,曾二度率首王寻、王旺赴京贡方物,接受朝廷招安,增强黎汉民族和睦团结,被授为抚黎县丞。母亲唐朝选山东金乡县令之女,兄王斌、王赋、王碔(音wǔ...[详细]

王祖训

  • 王祖训(1936.05.- ) 上将 曾任中-事科学院院长 王祖训,汉族。云南曲靖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工作。大专学历。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1951年6月参军,任战士、排长、参谋、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作训科科长、师参谋长、军事学院学员、第25...[详细]

万俟造 [唐]

  • 万俟造,生卒年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德宗贞元十三年(797)登进士第。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一〇、《登科记考》卷一四。《全唐诗》存诗1首。...[详细]

魏杞 [宋][公元1121年-1184年,宋朝宰相]

  • 魏杞(1121—1184)南宋-。字南夫,一字道弼,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移居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十二年进士。受经于明州赵敦临。以宗正少卿为金通问使,不辱使命,连擢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 魏杞,以祖恩补官。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进...[详细]

魏豹 [秦][?-前204年,楚汉传奇]

  • 魏豹(?—前204年),秦末人。原战国时魏国的贵族。陈胜起义时立其兄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咎- 。他逃亡至楚,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 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西魏王。 继投刘邦,又叛归项羽。后韩信破魏,被虏至荥阳,为汉将周苛所杀。 魏豹,本姓姬,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详细]

韦承庆 [唐][公元639年-705年,唐朝宰相]

  •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父为宰相韦思谦。 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详细]

韦贵 [明]

  • 韦贵(生卒不详) 壮族,思恩府千夫长。嘉靖六年王受率兵攻陷思恩府城(今乔利),俘知府吴期英和守备指挥门祖荫,并封府库,留兵驻守,王受又带兵去攻打武缘(今武鸣)县城。守巡官邹挽率兵来解围思恩府,千夫长韦贵、徐五率健壮土兵夜潜入城内作内应,引官兵破城门,王受守兵败,夺回思恩府印及库物。韦贵、徐五率兵...[详细]

魏国夫人贺兰敏月 [唐][?-666年]

  • 贺兰氏(?一666年),魏国夫人,河南洛阳人。父贺兰越石,母韩国夫人武顺为武则天之姐。其兄贺兰敏之。贺兰敏之“墓志”记其母封号为郑国夫人,父名为贺兰安石。史书没有记载魏国夫人贺兰氏的名字,所谓的“贺兰敏月”乃电视剧瞎说杜撰,不知出处,所以不可信。 武则天封后,其娘家人亦获利不少,其姐获封韩国...[详细]

韦济 [唐]

  • 韦济(生卒年不详)唐代大臣、诗人。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韦思谦孙,宰相韦嗣立第三子,少以能文知名。开元初为鄄城令,三迁库部员外郎。又历任户部侍郎,河南尹,尚书左丞,冯翊太守等职。史评其“从容雅度,以简易为政”。 韦济早年以文辞扬名,与大诗人杜甫、高适有交往。 升迁轨迹: 开元四年...[详细]

魏景桐 [清][公元1850年-1913年]

  • 魏景桐,字荫伯,县在城厢(今上梅镇南正街)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生。同治十三年(1874)补郡学生员。适刘长佑任广西巡抚,调团练“安宝营”去备差遣。桐应邀前往,参与镇压柳州十八峒瑶民起义。光绪元年(1875)冬移兵灌阳县。旋入云贵总督刘长佑幕,因母丧假归。嗣后,复由谭继洵推荐入新疆布政使魏...[详细]

魏咎 [秦][?-前208年]

  • 魏咎(?-公元前208年),战国时期魏国公子,魏豹之兄(一说堂兄,原在魏国时封宁陵君。秦国灭亡魏国后,将魏咎流放废为庶民。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同年九月,陈胜派周市夺取魏国故地,拥立魏咎为魏王。 章邯打败陈胜后,进攻魏咎。魏咎派周市前往齐、楚两国求援。齐、楚派兵随周市援...[详细]

魏良辅 [明][公元1489年-1566年,明代戏曲音乐家]

  • 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晚号尚泉,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擢户部员外郎。十六年,升云南按察司佥事,后为山东布政使。寓居太仓。魏良辅熟悉音律,初习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钻研南曲。他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在顾坚的基础上,...[详细]

魏仁浦 [宋][公元911年-969年,宋朝宰相]

  • 魏仁浦(911—969)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 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详细]

韦世祥 [公元1907年-1975年]

  • 韦世祥(1907~1975) 壮族,白山镇中学街人。1945年入伍,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野战军某特务团班长,全国一级战斗英雄。1950年11月复员,到广西荣军学校 (柳州) 学习盲文,1951年回乡,定为一等残废军人。回乡后,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参加合作化运动,曾任中共城联大队支部书...[详细]

韦嗣立 [唐][公元654年-719年,唐朝宰相]

  • 韦嗣立(654—719),唐代诗人。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武则天时任莱芜县令。韦思谦子,韦承庆弟。少举进士,任双流令,政有殊绩。武后、中宗时,历位凤阁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有定策立睿宗之功。 其父韦思谦,为进士,累任御史大夫,以太中大夫致仕。韦嗣立初由进士为双流县令...[详细]

韦思谦 [唐][?-689年,唐朝宰相]

  • 韦思谦,(?—公元689年),字思谦,河南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三品丞相。 韦思谦(?—689.9),河南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唐朝丞相,为原阳十二丞相之一。其二子韦承庆,韦嗣立皆为丞相。《旧唐书》载:“父子三人,皆为宰相,又四职替代,有史以...[详细]

韦廷辅 [公元1892年-1933年]

  • 韦廷辅(1892~1933) 壮族,周鹿镇周水村首快屯人。民国11年曾任那马县知事。那马农-动兴起时,韦廷辅很同情和支持农民革命。民国18年那马农民赤卫军攻打国民党那马县政府,韦廷辅作内应,协助农军,最后攻克县城,赶跑县长黄之胄。事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于民国22年9月被杀害。...[详细]

魏元忠 [唐][?-707年,唐朝宰相]

  • 魏元忠(?-707年),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相中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 武则天晚年时,又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高要尉...[详细]

魏昭王魏遫 [春秋战国][?-前277年,魏国第5代国君]

  •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魏昭王的小儿子,公子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