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详细]
赖敏贞(1923~1992),南康市蓉江镇人。九三学社社员,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前外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离休干部。? 赖敏贞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语系。先后在西南俄专、西南财经大学等校教授俄语、英语及世界语。历任西南财大外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在...[详细]
赖远明: 1962年8月生,教授、研究员、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优秀百人计划”、“杰出科技成就奖”、“院长特别奖”、“优秀研究生...[详细]
赖正亮: 1926年生,化学工程博士、教授。曾任美国0印刷总局技术司司长。捐资兴建杨村镇东水小学允华教学楼。建立允华教育基金会。有人以他的名字嵌庙作对联:正气浩然,赤子一心系梓里;亮星高照,丈夫四海即吾家。...[详细]
兰陵公主杨阿五(生卒年不详),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第五女,备受宠爱。兰陵公主先嫁王谊之子王奉孝,但不久之后小驸马王奉孝因病夭亡;兰陵公主最终下嫁柳家,隋文帝在众女婿中最喜爱和重视柳述。隋炀帝登基后,柳述被流放岭南,兰陵公主誓不改嫁,忧愤而卒,临死前上表请求归葬柳氏,时年三十二。 人物生平 ...[详细]
蓝袁氏(1831~1961)瑶族,原是今合群乡民族村合祥屯人。青年时嫁给同乡上龙村弄茶屯瑶族青年蓝四分为妻, 生育二男二女, 夫妻感情融洽, 合家欢乐。 其夫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去世,终年62岁。即寡居至终年,享年130岁,是本县清末以来最高寿者。 她从小就下地劳动,一生从事农业生产...[详细]
1995年9月的-一天,一个令人惊诧的消息在周口地区引起了轰动:淮阳县新站镇关屯村农民雷邦正,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这在我区建国以来还是第一人。 雷邦正生于1950年,17岁高中肄业后,到桥梁工程队当过电焊工,去地区柴油机厂...[详细]
雷国珍,1955年9月生,常宁市新河镇相时村人。1982年7月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士学位。1985年7月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2年4月任党史教研室副主任。1996年6月任党史教研室主任。20...[详细]
雷名扬(1910~1937),原名裕称,又名雷声,油市乡田心村人。 1925年,雷名扬考入湖南郴郡联立初中,因经济困难,中途辍学。后在湖南省政府当通讯兵。因文章出众,又练得一手好字。不久,任通讯连文书。1927年,雷名扬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肆无...[详细]
雷文立(1925-1982),又名“小礼”。陕西大荔沙底村人。碗碗腔老艺人。曾任大荔碗碗腔剧团唱腔教练。 文立白幼好学,先后得到老礼、瞎灯、四贵等名师的指点,使其唱腔具有委婉细腻、铿锵不俗的特点。加之本人声音宏亮,吐字清晰,演唱感情充沛,年轻时就驰名一方。他演唱的戏计有50余个,尤以李芳桂的...[详细]
冷朝阳,唐诗人。江宁(今南京)人。代宗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江宁省亲,当时著名诗人钱起、李嘉祐、韩翃、李端等大会饯行,赋诗送别,为一时盛事。五年至八年间为相卫节度使薛嵩幕客。兴元元年任太子正字,贞元中官至监察御史。朝阳诗工于五律,以写景见长。如《登灵善寺塔》:“天花映窗近,月...[详细]
冷纯修(?—1932),字全善,阜阳县双碑乡(今属阜南县)东冷寺人,中-员,革命烈士。 冷纯修在民国19年(1930)前为冷寺小学校长,受张耀先影响,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9年,冷纯修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支部书记。民国20年,因党组织遭受破坏,冷纯修转去鄂豫皖革0据地,参加...[详细]
李芸晖(1827~1900),字伯香,学者称草堂先生。清诗人,道光七年(1827年)生于通州静海乡,世居吕四场。同治十二年(1873年)李芸晖举拔贡生入北京。他看到官场士大夫庸庸碌碌,不愿做官,旋即回乡。李芸晖主要兴趣是写诗,抒发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景物的真情实感。晚清文学家范当世(通州人...[详细]
凉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 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历任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 元和十二年(816年)...[详细]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详细]
李璆,字西美,汴人。登政和进士第,调陈州教授,入为国子博士,出知房州。时既榷官茶,复强民输旧额,贫无所出,被系者数百人,璆至,即日尽释之。 宣和三年,廷议将取燕,璆闻之,曰:「百辟卿士,一倡共和,国家安危,其几在是。」上疏切谏,大略谓:「太祖以圣武得天下,将士皆百战之余,以是而取燕云,宜易...[详细]
李揆,[唐](711 ― 784)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开元末进士。封姑臧县伯,官至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卒年七十四,谥曰恭。美风仪,善奏对。肃宗叹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故时称三绝。善文章,尤工书。《唐书本传》、《书史会要》。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