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07年—313年在位7年。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月14日),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 ,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公元307年-311年在位。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详细]
锦简婆(1873~1961) 女,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抱罗镇昌锦村人,是革命老屋主,革命母亲。 1927年,大革命爆发,年过半百的锦简婆,带头参加妇女协会,发动妇女上识字班,为中共组织转递情报,藏匿0弹药,接济革命工作人员,掩护革命干部。“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转入...[详细]
晋简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371年—372年在位2年。 司马昱,字道万,河内温县人,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司马绍之弟。幼岐嶷,为元帝所爱。初封琅邪王,初封会稽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详细]
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字世同,晋明帝司马绍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 ,母明穆皇后庾文君,东晋第四位皇帝,342年―344年在位。 司马岳在其兄晋成帝继位后,受封吴王。后改封琅邪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 咸康八年(342年),晋成帝病重,在掌权的庾冰等人建议...[详细]
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20世纪三十年代后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1941年金克...[详细]
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 ,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 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详细]
晋穆帝司马聃(343年——361年)344年—361年在位17年。 司马聃,康帝长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2岁的他走向皇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晋穆帝在为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详细]
晋愍帝司马邺(公元300年-318年2月7日),别名司马业、司马彦旗,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永嘉七年(313年),司马邺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建兴四年(316年),晋愍帝派侍中宋敞向刘曜送上降书,自己乘坐羊车,脱去上衣,口衔玉璧,侍从抬着棺材,出城投降。晋愍帝投降汉...[详细]
晋孝武帝司马曜(352年——396年11月6日)372年—396年在位25年。 司马曜,字昌明,是东晋的第九个皇帝,晋简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母李陵容。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因酒后戏...[详细]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别名司马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公元318年司马睿于4月26日即皇位,改元太兴,重用王导,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导势力,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公元323年1月3日,晋元帝忧愤病逝,终年47岁,谥号元...[详细]
纪襄廷,名肇猷,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景谷县景谷乡纪家村人。自幼家贫而发奋勤学,尔后考取秀才,补禀,至岁进士,并赏六品衔。是清朝景谷唯数不多的进士之一。 纪襄廷事母至孝,曾获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纯孝性成”匾额一方。 纪世居景谷,目睹景谷山脉重重、农田...[详细]
吉章简 冲坡村 1901—1993.黄埔军校二期学员。 1936年起任上海市保安总团总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一军七十八师警备旅长,第二十九军预备六师师长,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总队长,福州汀漳师管区司令,甘肃省保安处长,第八十军中将副军长,新编第七军代军长,第三集团军总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交通...[详细]
吉子正(1898-1965),华县辛庄小张人。幼读私塾,高小毕业从农。其父是秀才,因家学渊源影响,加之本人颖悟过人,故有“八斗才子"之称。民国23年,曾在新汉社当,当时编有《半壁河山》、《艳娘传》等剧。1945年-l949年,先后两次在李桂芳领导的马当剧团当。创作和改编了《牛马婚姻》、《汪精卫传...[详细]
祭遵(?—33年),字弟孙,汉族,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 祭遵少爱读书,后为县吏,投奔刘秀后,平定渔阳,讨伐陇蜀,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九。刘秀称帝后,任征虏将军,封颖阳侯。 历史评价 新野李湖文化苑祭遵浮雕 新野李湖文化苑祭遵浮雕...[详细]
康孟侯(1903~1939)。零陵县楠木冲乡人(1995年后属永州冷水滩区普利桥镇)。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9年,转入陆军98师587团任职,官至副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多次参战,两度负伤。1938年,汉口战役中,康率部与日军作战,腰部负重伤,战友们以死尸将他掩盖,才从死亡线上抢救...[详细]
颗颗珠(1920~1968),女,本名唐仪贞,零陵县阳山观人,1995年后属永州冷水滩区上岭桥镇,幼年随父唐文卿到广西谋生,12岁拜苏荣兰为师,学唱旦角;14岁登台演出,即获观众好评。次年,至邵阳搭班演出,名声大噪。17岁担任明正戏院当场旦角,又参师刘福满,道艺益精。她演的《坐楼杀惜》、《烤火下...[详细]
孔庆和(?—1948),山东曲阜人,革命烈士。 孔庆和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排长,民国37年(1948)随军南下,留在阜南县工作,先后任赵集区副乡长、乡长、乡政治指导员。同年11月,黄维兵团路过阜南,孔庆和率乡中队阻击敌人,在田集不幸被俘。敌人严刑拷打,孔庆和坚贞不屈,被敌人杀害。敌军离去后...[详细]
孔维(约927-991),字为则,雍丘人。宋太祖乾德四年(966)进士,开宝年间任考试官,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升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又任职国子监《周易》博士、《礼记》博士。太平兴国七年(982)他代表宋王朝出使高丽国(今朝鲜),是继宋准之后杞县籍-第二个出使外国的使官。高丽王向他询问中国礼...[详细]
孔夷,北宋哲宗年间(公元1086-1160年)的著名词人、书法家。字方平,号三楼。汝州龙兴(今属河南宝丰)人。学者孔旼之子。北宋哲宗元祐间隐士,隐名鲁逸仲。孔夷深受父亲孔旼的影响,终生不求仕进,唯以诗酒自娱。隐居滍阳(今河南),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滍皋渔父。与李荐、刘攽、韩维为友。王灼《碧鸡漫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