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不事科举,性喜吟咏。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著有《散花庵词》,编有《绝妙词选》二十卷,分上下两部份,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十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十卷。附词大小传及评语,为宋人词选之善本。后人统称《...[详细]
黄胜白(1902~1983年) 黄胜白,字震悠,江苏南通人。幼年在小学读书时,就酷爱体育,尤喜长跑。后入南通中学求学,毕业后,立志投身体育事业,进考入浙江体专。后曾任上海女子中学、道中女子中学体育教师。黄坚持业余体育锻炼,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民国11年(19...[详细]
黄石(1110~1175),字圮老,松山(今桥墩镇)人。喜论国家利害。绍兴七年 (1137)-,言内事可治者七,外事可治者四,众议为“切时可行”,受到高宗称赏。八年中进士,历任福州、建康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司封员外郎,右司员外郎,左司员外郎,江东转运副使等职。唐仲友评为“静而能谋,柔而...[详细]
黄实(1890—1930),原名树滋,字秋士,号笃生。生于宜山镇黄良村。4岁丧父,赖寡母陈氏以针线收入抚养成长。他从小聪颖好学,清光绪末年,受乡里推荐赴杭州受试,崭露头角,颇为时人赏识,遂留钱塘高等小学任教。第二年回温州,应省立温州第十中学校长刘绍宽邀约,任监学兼国文习字科教员。 黄实关心国...[详细]
黄世忠(1920~1991)壮族,古零乡里民村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炮兵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在解放战争期间,黄世忠英勇作战,刻苦钻研,发明了十字瞄准法,在二十多次战斗中,共击毁碉堡二十多个,城门楼和阵地各二个,指挥部一个,火车皮一辆,山炮一门,...[详细]
黄思永年幼丧失双亲,投靠已行过聘的岳父家中,延请老师教黄思永读书。黄思永完全是由岳父家培养、教读、直至完婚的。成家立业,他生活贫困,靠抄经书、教儿童糊口度日,教授以维持生计。同治十二年(1873),朝考后,黄思永任职礼部,后又考进军机处。 光绪六年,黄思永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但...[详细]
黄损,字益之,五代时期南汉朝连州(今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人,官至尚书左仆射(一品)。是最早迁入连阳地区的客家人。少有才,曾在在保安静福山筑一室攻读于期间,书室题额为“天衢吟啸”留有诗集《桂香集》,今存诗四首。 黄损,字益之,五代时期连州人,初隐居,少年时期为人慷慨有大志,有王佐之才,...[详细]
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福建崇安人。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丁丑科赵昌言榜进士第三人。 胡安国入太学后,以理学家程颐之友朱长文及颖川靳裁之为师。靳裁之与他讨论经史大义,非常器重他。胡安国参加科举考试,主管廷试的考官定他为第一,宰相以他的试卷里没有诋毁元?政治的言语,降低了他...[详细]
黄维纲(1897--1943),字振三,号雨辰,项城市郑郭镇范营村人。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冯玉祥部参谋处长。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后,该部改编,他任29军38师112旅旅长。1937年升38师师长。1940年擢升59军军长。 黄维纲为人正直,富有爱国思想和...[详细]
黄一青(1907~1944) 1907年出生,清澜镇陈家村人。少年时,进入翠英小学读书,因经济困难,读完初小便弃学回家捕鱼过活。1926年,他同贫农女儿祝朝南结婚,生二男一女。后来赴马来亚,白天协助父亲捕鱼,晚上进夜校读书。在夜校里接受进步思想教育,从而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共产党组织。 ...[详细]
黄义新 黄义新(曾用名黄建平),男,汉族,桂东县寨前乡寨前墟居委会人,1957年7月生。1977年考入湖南省财会学校,1978年在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在湖南省财税厅工作。财税分家后,分在湖南省税务局工作,1982年任湖南省税务局利润监交科副科长,1984年任该...[详细]
黄有鸾(1889~1964) 1889年出生于抱罗镇大位村一个非常穷苦的家庭里。他七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剩下父亲、他和0三人相依为命。不幸的是第二年父亲也弃世而去,兄弟俩更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虽然还有一个早已出嫁的胞姐不时来照顾,生活仍苦不堪言,几年之后姐姐又仙逝,接着弟弟也一命归天。孓然一身...[详细]
黄远谟(1855~1916) 字尊琼,号愧庵,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蓬莱镇臬塘村人。父是名医。远谟勤奋好学,早在蒙学时,试于邑已有声名。启蒙不久,父病故。光绪十二年(1886),以优等生免费修业于苏泉书院和琼台书院,与海南著名学人王国宪同窗共诵,交情甚深。光绪十五年(1889),学使樊君...[详细]
黄震 字伯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福建通志》卷三三)。累迁著作佐郎,通判遂州,擢江淮发运使。后知饶州,徙广东转运使。《宋史》卷三O三有传。...[详细]
黄志兰(1912~1967年) 黄志兰,江苏启东人,出身贫农。曾读书4年,13岁拜师学艺,苦学木工技术。民国18年(1929年)满师后,到上海以手艺糊口。民国19年和34年,黄两度进日商丰田纱厂做木工,后一直在中纺五厂、上海第五棉纺厂任纺造车间保全部木工。1958...[详细]
黄中 (1096-1180)字通老,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绍兴五年榜眼,除起居郎,累官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封江夏郡开国公。中公为南宋主战派大臣,进见辄言边事,决策用兵,防御方略。当江边失守,敌骑南侵时,大臣争遣家逃匿,独中公家留京城,极力反对秦桧投降行径,-陈十要道:用人而不自用,公议进退人...[详细]
黄宗宪,字玉屏,号筱谷、小谷,,晚年自号资滨钓叟、味空居士。县在城厢(今上梅街道井头街)人。清道光末年生。同治十年(1871)游学长沙“古荷池精舍”,师从丁取忠,与左潜(壬叟)、曾纪鸿(栗诚)钻研古今算书。黄宗宪重新挖掘失传的“大衍求一术”进行研究,运用素因数分解求定数法、创求剩率捷法,改进了秦...[详细]
滑寿(1304-1386年),字伯仁,晚号撄宁生。先世为许州襄城(今河南襄城)人,后随祖父迁居仪真(今仪征市),又迁浙江余姚。少时曾应举,后从京口(今镇江)名医王居中学医,继而学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尽得其术,医术闻名大江南北及浙江一带。诊病不计报酬,病者无论贫富贵贱均前往诊治。滑寿对《素问》、《难...[详细]
华文漪(1777—1825),字菜园,蒲门(今蒲城乡)人。从小颖悟,自学成才。13岁补县学生。嘉庆元年(1796)拔贡。殿试被黜落。座师刘信芳劝他留门下再进取。他却无意科举,辞归,致力于诗文。并在住所东向辟一室,藏书其中,取名逢原斋,专心学习与写作。鲍台以为他文章醇正,而篇幅稍狭,缺少纵横驰骋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