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托夫(1909~1992) 教育界知名人士。原名韩财元。湖山乡湖塘村人。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考入中山大学读书。1927年夏到泰国曼谷育民小学教书。1928年春被派回海南岛参加革命武装斗争。1929年7月考入上海艺术大学,在学习期间转为中-员,任党支部书记兼中共闸北区委宣...[详细]
韩侂胄(tuō zhòu,1152-1207年)字节夫,河南安阳人,南宋中期权臣、外戚。北宋名臣韩琦之曾孙,父亲韩诚官至宝宁军承宣使,母亲为宋高宗吴皇后妹妹,侄孙女是宋宁宗恭淑皇后。韩侂胄以父任入官,淳熙末,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官至...[详细]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 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详细]
韩文华(1906~1969) 琼剧表演艺术家。派名钜翼,公坡镇东坑村人。1924年赴泰国谋生,在亲属的帮助下,入琼籍华裔科班馆学艺,出科后唱小生。1934年回国,先后在“狗老爹”、“永昌利”、“吴丁隆”、“三升半”、“韩必准”、“先声剧团”、“文华剧团”、“升平剧团”、“华丽剧团”等班、团掌...[详细]
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为韩愈侄孙、韩老成之子,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这是历史上的韩湘。历史上的韩湘是个汲汲于科举功名的士子,而且最后也如其所愿,功成名就。 韩湘子,字清夫,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八仙之一,拜吕洞宾为师学道。道教音乐《天花引...[详细]
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 ),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进士及第。后南奔归吴,为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南唐烈祖时,召为秘书郎。元宗嗣位,屡迁至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后主...[详细]
韩振华(1921~?) 教育家,教授。文昌人。1946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历史系。1948年中山大学研究院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在厦门大学历史系、南洋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6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0年晋升为教授。1956年以后,先后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历史...[详细]
韩忠彦(1038年—1109年9月16日 ),字师朴,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魏郡王韩琦长子。历官开封府判官、知瀛州、给事中、礼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定州、户部尚书、尚书左丞、同治枢密院事、知院事、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左仆射,知大名府,遭谪,以宣奉大夫致仕。大观三...[详细]
郝心田(1893--1982),渭南市临渭区吝店小郝家村人。剧作家。他从小熟读经典,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因受孙中山、于右任民主思想的影响,曾于l91 1年参加过曹毓生所倡导的民团,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民国初年,先后在西北大学及陕西吏治研究所读书,后任政治、法律、军界及农界(三原棉产改进所)文牍秘...[详细]
哈剌台参加泰定四年蒙古色目人榜科考,中右榜第二甲第一名。元朝除了元统元年科考一甲取三名外,其他科录取第一甲仅有一名。因此,这一年,哈剌台考取二甲第一名,就等于进士第二人。即视同于榜眼。据桂栖鹏撰《元代进士研究》中提到哈剌台“右榜第二甲第一名。历徐州同知、方城县达鲁花赤。”另外,在注释中提到:在苏...[详细]
和岘 岘字晦仁,开封浚仪(今开封)人,后唐长兴四年(933)生。父凝,晋宰相,花间集词人。岘十六登朝为著作郎。建隆初,太常博士。太平兴国二年(977),为京东转运使,坐事削籍。端拱元年(988),主客郎中,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是年卒,年五十六。开宝元年南郊鼓吹歌曲三首 ...[详细]
和峤,字长舆,西晋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祖父和洽曾任魏国尚书令。父和逌是魏国吏部尚书。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到他赞叹说:“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详细]
何敦锦(1921~1993) 潭牛镇上山村人。1941年参加潭牛乡抗日后备队,后参加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战士、班长,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中队长、琼崖纵队党务科长、大队政委、支队政委、团政委等职。海南解放后,历任海南军区政治部组织...[详细]
贺金声(1853.2~1902.9),原名尚义,字忠怀,号直方,别号意诚,峦山岭(今檀山铺乡)人;清咸丰三年正月初六日(1853年2月13日)生。 幼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既长,潜心经世致用之学,喜研《孙子兵法》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欲效法前贤,匡时救世。光绪七年(1881)春考...[详细]
何炯(784~841),号宗密,相传为西充县多扶镇人,唐代著名高僧。因出家后常坐禅陕西户县圭峰草堂寺,世称圭峰禅师。 何炯家富足,自幼饱读经书,807(唐元和二年)中进士。后信奉佛教,出家为徒,得长安澄观大师秘传华严宗要义,成为华严宗第五祖师。曾返故里在晋城资福寺讲经,在仁和北福寺坐...[详细]
贺兰安石,鲜卑人,担任唐政府的越王府法曹一职,娶武士彠的长女武氏为妻,是武则天的姐夫,生一子贺兰敏之及一女。越石早卒,武则天后来封自己的姐姐为韩国夫人。 岳父:武士彟 岳母:荣国夫人杨氏 妻子:武顺 男儿子:贺兰敏之 女儿子:魏国夫人贺兰氏 二小姨子:武则天 三小姨子...[详细]
何兰华,男,大专学历,现供职于莱城区方下镇工会主席、党校校长。1986年以来至今,诗歌创作5000余首,有2000余首分别发表在《人民文学》、《诗刊》、《农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审计报》、《北京哲理诗刊》、《中国乡土诗人》、《作家报》、《四川日报》、《农村大众》、《黄河诗报》、《山...[详细]
贺兰敏之(642-671),字常住,唐朝官吏,贺兰安石与韩国夫人的儿子,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月的哥哥。贺兰敏之是鲜卑族人,著有《三十国春秋》,很有可能是因少年0阴影而导致心理变态的大帅哥。对于敏之种种恶行,让武则天暴怒不已,便下令将他流放到雷州,并恢复他的本姓贺兰。当他来到韶州时,以马缰绳自缢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