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 [公元1883年-1925年,近代爱国将领]

  •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进永平府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学堂,1908年任奉天防军哨长。1909年随朱庆澜换防进入四川,担任连长。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为张学良之教官,奉军...[详细]

郭体强

  • 郭体强,男,1944年1月生,桂东县四都乡洋河村人。1981~1988年,在担任乡办林场的护林员期间,认真负责看护林场林木,还为乡政府经营木材,创利润50多万元。1992年以后,他多方筹资63万元,购进厚朴、杜仲、黄柏等药苗47万株,带领村民修通了2.1公里的林区公路,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民合股经...[详细]

郭图 [三国][?-205年]

  • 郭图(?-205年),字公则,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其长子袁谭效力,于205年和袁谭一同被曹操所杀。郭图、审配说:“兵书上的方法,比敌人多十倍就将其包围,比敌人...[详细]

郭向荣 [公元1892年-1963年]

  • 郭向荣(1892-1963),又名向娃,渭南市临渭区阎村乡申郭村人。碗碗腔签手艺人。 在他十三四岁时,舅家村有个皮影戏班子,由于他酷爱皮影艺术,常跟随戏班外出打杂帮忙。一次,他随戏班F曲北杨村演戏,因“挑签”的把式误事未到,他就毛遂自荐“挑签",效果甚好,赢得赞誉。从此他钻研“挑技巧,练基本...[详细]

郭新 [公元1886年-1959年]

  • 郭 新(1886~1959) 马来西亚、新加坡著名侨领,企业家。派名郭书河,字镜川。南阳镇美丹村人。幼时失母,父赴南洋谋生,由祖母、伯母抚养成人,就读于两广方言学校。在老同盟会员朱执信、邓泽如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与胞兄郭巨川共同支持辛亥革命,为起义筹款奔走于两广和南洋等地。1912年民国政府...[详细]

郭燕桥

  • 郭燕桥,男,桂东县沙田镇人,1919年生。自幼酷爱绘画,喜画田园山水。青年时期弃笔从戎,投身抗日战争,转战南北,得历名山大川。抗战胜利后,先后在台湾新生报社和台湾糖业公司工作。期间拜黄君璧为师攻画山水。1951年后,其作品入选台湾青年美展、全台美展、台阳第十五届美展。1957年后,获免审参加全台...[详细]

顾起元 [明][公元1565年-1628年]

  • 顾起元(1565~1628),字太初,一作邻初、瞞初,号遁园居士,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赵秉忠榜进士第三人。 顾起元万历二十五年(1597)乡试第十二名,第二年会试第一人,殿试一甲第三人,授翰林编修,曾上《祈天永命》疏,针砭时弊,竭诚备述,但未被采用。万...[详细]

韩馥 [三国][?-191年,武神赵子龙]

  • 韩馥(?—191年),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东汉末年的诸侯,冀州牧。 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 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投靠张邈;之...[详细]

韩璜 [宋]

  • 韩璜,字叔夏,开封(今属河南)人。宋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赐进士出身。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守右司谏。五年,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六年,改提点刑狱(事见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三七、四三、六三、九一、九七)。...[详细]

韩凤元 [公元1922年-1948年]

  • 韩凤元(1922~1948) 昌洒镇昌阳村人。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参加琼崖独立总队。历任第一支队第二小队副小队长,小队长、中队副中队长、第九中队中队长。1942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对琼文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奉命率领第九中队到琼山县石桥乡坚持敌后斗争。他带领战士们深入...[详细]

韩槐淮 [公元1892年-1970年]

  • 韩槐淮(1892~1970) 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植物学家。字位三,昌洒镇凤鸣村人。1915年赴新加坡。青年时当过橡胶工人和药房店员,中年以后独资经营药房生意,晚年从事果树研究。写了一本《红毛丹种植谈》,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从本世纪30年代起,他在研究红毛丹种植的同时,刻苦研究东南亚的历史、地理...[详细]

韩嘉彦 [宋][公元1067年-1129年]

  • 韩嘉彦(1067—1129),字师茂,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贤相韩琦六子。宋代词人。 生于治平四年(1067年),娶齐国公主(神宗第三女)为妻,拜驸马都尉,终赢海军承宣使。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卒,谥端节。有子六子:韩恕、韩诏、韩诫、韩谘、韩瑛、韩燮。同年(公元1067年)出生的...[详细]

韩金甲 [清]

  • 韩金甲(?~?),字号不详,山东历城人。清咸丰九年(1859)己未科武进士第一人。 咸丰九年,韩金甲进京入试。二月十三日,因上年顺天乡试科场舞弊一案,咸丰帝亲御勤政殿召见王大臣等,谕曰:“科场为抡才大典,交通舞弊,定例綦严。”柏茨以一品大员身任大学士和主考官即行处斩。“嗣后科场大典,秉文衡者...[详细]

韩锦云 [清][公元1806年-1874年]

  • 韩锦云(1806~1874) 原名日升,字紫东,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锦山镇亚园村人。幼年聪明异常,12岁能文,17岁取文昌案首秀才,20岁在琼台书院读书,杨斋先生赏识之,赞为国器。道光十五年(1835),29岁中举人。35岁(道光二十年,1840)登进士。此科与族侄捧日同登会榜“叔侄...[详细]

韩兰根 [公元1909年-1982年]

  • 韩兰根(1909~1982) 原籍江苏通州(今南通市),生于上海。少时家贫辍学,先后在上海面粉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做工。他从小酷爱滑稽说唱,常以票友身份,为喜庆人家唱堂会助兴。民国14年(1925年),进入上海影片公司。民国19年,随公司并-华影业公司。30年代,先后在《野...[详细]

韩老成 [唐]

  • 考昌黎年谱世系所载:韩愈三岁,即失去父母,由长兄韩会、长嫂郑氏抚育成人。 韩老成(770—803)韩愈侄子。 韩愈兄弟三人,韩会无子嗣,二兄韩介生有二子,一名百川,一名老成。后老成过继给韩会为嗣,在族中排行第十二。老成生有二子,长韩湘,次韩滂。韩愈《祭十二郎文》曰:“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详细]

韩翃 [唐][唐朝宰相,大历十才子]

  •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详细]

韩立人 [公元1915年-1995年]

  • 韩立人(1915~1995) 罗豆农场后安村人。1934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那大特别区委书记兼区长、澄迈县民政部长、中共儋县县委书记、中共琼崖西区地委-部长。 海南解放后,历任中共海南区委员会秘书处长...[详细]

韩韶 [汉][颍川四长]

  • 嘶马河,在莱城往西15华里处,它自北向南流入大汶河。河水时而湍急,时而缓流,见证着古往今来莱芜的历史演绎。最著名的当是“韩韶留驹处”,告诉南来北往的人,嘶马河这一名称的来历。 汉中寿二年(156年),泰山贼公孙、东郭窦率三万乌合之众,攻陷泰山周边数十座城镇。贼兵如决堤的洪流,蚕食的蝗虫,攻城...[详细]

韩淑秀 [公元1891年-1925年]

  • 韩淑秀 (1891-1925.12.25)辽宁沈阳市人。1907年,入奉天(沈阳)女子师范学堂学习。1910年,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信奉基督教。她在女师读书期间,经常向同学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反对歧视妇女,提倡妇女关心国家大事,主张推翻清朝的帝制。郭松龄从四川回奉天,准备响应武昌起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