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顺 (1891~1928) 刘东顺,女,原姓李,乳名冬姑,浏阳县镇头市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16岁嫁长沙近郊菜农刘忠良,改名东顺,从夫姓。生子女六人,因家贫无钱治病,仪存一子,余皆夭折。她处事果断,好打不平,为邻里妇女所倚重。 1926年夏,腺代远在长沙近郊开展农民运动...[详细]
刘人熙 (1844~1919) 刘人熙,字艮生,号蔚庐,浏阳县枨冲油柘园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举人第一名,光绪三年(1877)成进士,任工部主事。六年,派充工部则例馆纂修。十年,调任会典馆纂修官,并兼课授生徒,谭嗣同曾从之读《船山遗书》。十一年,中法...[详细]
刘瑞骧(1898~1959)字鸿叔,浏阳县集里桥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天津北洋大学冶金专业毕业。1927年后致力冶金事业。1930年刘瑞骧任湖南炼铅厂工程师。当时中国无法冶炼精铅,铅砂多贱价出口。他设计了冶炼精铅技术方案,克服重重困难,经多次试验,终获成功。同年8月晋升总工程师。19...[详细]
刘善涵(1867~1920)字淞芙,斋名蛰庐,浏阳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人武昌两湖书院。戊戍变法时期,在长沙筹办维新书局,参与创办《湘报》,叉在浏阳倡议设不缠足会,鼓吹维新。后期因对张之洞心存幻想,与谭嗣同相处不洽。三十四年,随熊希龄赴吉林清理财政。辛亥革命后在浏阳创办县立女子学校,聘谭嗣...[详细]
刘善泽 (1885~1949) 刘善泽,字腴深,晚号天隐,浏阳县大瑶长口瑕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幼聪颖,4岁就读,10岁能文,14岁能诗,18岁补县学生员,援例入成均,授训导。同邑名宿李雨亭嘉其早慧,以女妻之。刘善泽尤精经传注疏之学,曾与湘阴郭复初编修立约,合疏小戴记,以补乾嘉...[详细]
黎先诚(1884~1967)又名意达,浏阳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早年加入会党,二十九年与焦达峰等在黄公桥黎家大屋成立会党机关,从事反清活动。不久,与焦达峰人东文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黄兴组织的同仇会。长沙起义失败后,随焦达峰一道去日本留学,次年加入共进会。不久回国,积极开展策动会党的工作。...[详细]
李熙雅(1883~1945)字主清,浏阳县城关镇人,清光绪几年(1883)生。李姓世业烟花,后渐失传。李熙雅成家后,翻阅祖传旧籍,见有烟花记载,遂萌恢复先人技艺之志。一次路过铁铺,见匠人扣制铁器,铁锤下砧,火花四溅,由是得到启发,经反复研试,终于出现闪光四射的焰火,取名“萝卜花”。后儿经改进,制...[详细]
娄云庆 (1826~1912) 娄云庆,字德生,号峻山,浏阳县人,道光六年(1826)生。咸丰初年入湘军水师,在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中,累功至都司,旋充霆军营官。咸丰十年(1860),以战功擢参将。后转战皖南,会鲍超赴援江西,他率四营扼渔亭,击败太平军,杀害太平军部将黄世瑚。次年,随军会攻徽...[详细]
鲁立刚(1899~1985)原名直厚,浏阳县东门市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幼孤,依长兄就读于族学,1917年毕业于长郡中学。后得潭州学友会资助,考人武昌高等师范博物地理系,受、№干著名地理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毕业后随竺町桢去南京东南大学任助教。1923年返湘结婚,先后任明德、周南、长郡...[详细]
罗鑫 (1901~1934) 罗鑫,原名孝兴,化名卢北山,浏阳县古港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幼时人族学 就读,及长以务农、酿酒为业。1929年冬,毅然参加王首道、张启龙领导的工农游击队,转战于永和、古港一带。1930年8月部队攻打长沙,他以勇敢善战见称,旋被调任中共湘鄂赣省...[详细]
罗介夫 (1880~1938) 罗介夫,名良干,浏阳县古港沔江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幼读私塾,后就读长沙岳麓书院,二十五年县试录为秀才。不久被官费派赴日本留学,入京都大学攻读经济学,结识革命志士并加入了同盟会。他于卅一年归国,与禹之谟等在长沙创办“惟一学堂”,暗中从事反清革命活...[详细]
罗锡卿(1895~1933)又名良硅,浏阳县永和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加入国民党,积极投入工人运动。1926年6月被选为浏阳总工会执行委员,任财务部长。不久,由郭起介绍加入共产党。“马日事变”后,参加围攻长沙和秋收起义的战斗。后因病返乡,历任县苏维埃财政部副部...[详细]
罗章凤 (1907~1931) 罗章风,叉名舞阶,化名陈虞卿,浏阳县沿溪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1924年 经胞兄罗章龙的援介,他考人中共湘区委创办的湘江中学,开始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6年4月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期间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回到长...[详细]
罗振坤(1907~1979)本名罗培兰,化名聂益民,浏阳县沙市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家贫,以织布为生。1926年改名罗振坤投军。旋返家,参加农民运动,任沙市区乡自卫大队长、县工农义勇队分队长。1929年与党取得联系,参加地下活动。1930年加入共产党,入浏阳游击一支队,先后任事务长、...[详细]
罗振湘 (1879~1966) 罗振湘,字瑾仁,浏阳县溪-家冲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幼从父习医,宣统元年(1909)毕业于湖南官立医学堂,后在湘、鄂、浙等省行医,曾受聘为南京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及编审委员。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卫生委员会公布了《废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详细]
陆作为(1899~1925)浏阳县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16岁入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陈昌同学,过从甚密。后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成员,积极组织同学参加“驱张”(敬尧)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毕业后任浏阳金江高小教务主任、长沙楚才中学校长。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次年加入共产党。192...[详细]
马赤 (1911~1935) 马赤,原名张继连,字嘉青,浏阳县中和石岗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1926年人时雍高小,受校长张育贤、教师张文学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改名马赤,以示要使马克思主义-全国。次年他参加农民协会,旋入共青团,1928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 “马日事变”后...[详细]
慕容楚强 (1893~1986) 慕容楚强,字心矩,化名余化民,浏阳县路口慕家冲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9岁人私塾,12岁就读于岚烟小学,次年因家贫辍学,在家织布、务农。及长,身材魁梧,为人侠义,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乡邻称之为“翻天印”。 1925年8月,他由潘心源介绍...[详细]
欧阳晖 (1890~1929) 欧阳晖,字宜林,号士重,浏阳县北盛砰山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1920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在旅省同乡学友田波扬、潘心源引导下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书刊,并于1922年8月与他们发起成立“浏北新民社”,创办《新民》刊物,宣传新文化、新思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