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986),一作邺,本名重贵,宋朝名将。 父杨信,“麟州土豪”,当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后汉时,“自为刺史”,臣附于后汉、后周。杨信二子,长子重贵,次子重训(勋)。杨重贵事北汉世祖刘崇,北汉帝刘承钧时赐姓刘改名继业,“比于诸子”,任保卫指挥使,升至领建雄军(晋州,时属后周,今山...[详细]
阎立本:(?—公元673年),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出身绘画世家与父亲毗,兄长立德均擅绘画、工艺和建筑。当过右相、封博陵县男、中书令。他工书法,擅画人物、车马、台阁。他能“变古象今”,笔力圆劲雄浑;尤精肖像,长于刻画性格。画作有公元六二六年作《秦府十八学士》、公元0三年作《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详细]
姚崇(公元605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则天朝以字行,时突厥叱利元崇发动叛乱,武则天不喜姚崇与叱利同名“元崇”,乃改名元之。玄宗朝为了避讳“开元”的“元”字,复改为单名姚崇。他在武周、睿宗、玄宗三朝为相,皆兼兵部。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详细]
姚合(约779~约846) 唐代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侄孙。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宝历间官临察御史。又出为金、杭二州刺史。后被召入京,官刑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再出为陕虢观察使,终秘书少监。武宗会昌四年(844),李德裕任太尉,姚合有诗寄赠。约在此后一...[详细]
殷开山,名崤,以字行,京兆鄂 (今陕西 鄂县)人。为隋太谷长。六一八至六二六(唐高祖年间)召补大将军掾,历迁吏部尚书。谥日节。涉书,工为尺牍。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他是当朝宰相,因看重了陈光蕊的才学,将自己的女儿殷温娇许其为妻,殷温娇后来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唐僧。 殷开山世居江南...[详细]
雒于仁,字少泾,陕西泾阳人。 其父雒遵是高拱的学生,官至吏科都给事中。雒于仁官至大理寺评事。万历十七年(1590年)十二月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发,从此皇帝将奏折留中,无限期扣押不予处理,...[详细]
宇文恺(555~612) ,字安乐,朔方夏州(今横山县西)人。 恺出身鲜卑贵族家庭。父宇文贵,北魏大将军,屡著战功。北周晋升上柱国,封为许国公,曾任大司马。兄宇文忻,北周封为杞国公。后跟从杨坚建隋征战,任领军大将军,封为英国公。后因谋变被杀。宇文恺3岁受赐双泉伯,7岁晋封为安平郡公。恺修文偃...[详细]
玄机(约844年-约871年),别名鱼幼微、鱼蕙兰,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江陵愁望有寄》、《赠邻女》等。在温庭筠的帮助下,李亿心满意足地把鱼玄机取进了家门,但原配裴氏知道后便把她赶到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尹温璋判杀。 人物生平 一岁。844年(唐会昌四年)...[详细]
于右任(1879~1964),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详细]
于志宁(588~665年),唐初大臣、学者。鲜卑族。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出身于关陇贵族阶级,曾祖父、父亲先后在北周和隋朝居显位。他投奔李唐政权后,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居宰相。后在统治阶级内部两派势力斗争中,遭贬谪。 于志宁少年好学,尤长于文学。隋炀帝大业末年,他任冠氏县令。当时...[详细]
唐代画家张萱,作品《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徵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於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各不一,并且分别体...[详细]
张珏(约1213~1280),字君玉,南宋,凤州人。18岁从军合州(今四川合川市)知州王坚部下,守合州钓鱼城。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赏罚分明,屡建战功,誉称“四川虓将”。 1258年2月,蒙古军分三路大举伐宋。蒙哥大汗率兵4万进攻四川。破阆州,攻顺庆,拔广安。次年进驻武胜山,围合...[详细]
张骞(?~前114年),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汉武帝时期,为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遂募使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应募。建元三年(前138),张骞率众一百余人向西域进发,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十年之久,为匈奴人做苦工,牧羊、放马等。十年中,...[详细]
章邯(?~公元前205年),字少荣,是秦朝末年的著名将军。在公元前207年,秦二世命令他带领释放的犯人们阻击陈胜起义军,几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他的胜利使秦的寿命延长了一些,而且使陈胜战败,最后被自己的车夫杀死。但是,在和项羽交战时,他失败了,最后投降了项羽,被封为王。 在以后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详细]
张灵甫(1903~1947)原名钟灵,亦作宗灵、钟麟,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1岁入小学,1921年进西安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与同学赴河南,进国民军第二军军官训练团。不久南下广东,持于右任介绍信函,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3月黄埔军校正式改组为中央军...[详细]
张舜民 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斋。□州(今陕西彬县)人。生卒年不详。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党...[详细]
张汤(?~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负责法律的大臣,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东南)人。他年轻时就喜欢律令,后来任长安吏和茂陵尉,在审理陈皇后巫蛊(用诬术诅咒,或饲养毒虫和自制毒物害人)一案和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谋反事件中办事得力,很受武帝器重,此后历任太中大...[详细]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1640年,张献忠进入四川,占山为王;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为了北上陕西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16...[详细]
赵德懋(1908~1935),又名茂亭,字勖承,凤县双石铺傅家碥人。1915年入私塾,1922年入凤县高等小学校,1924年考入陕西省单级师范学校。1925年7月,省城掀起驱除军阀吴新田的斗争,他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驱吴。1926年4月,西安发生刘振华围城事件,辍学,回家务农。 1928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