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成(1918~1991),徐造祯之子,自幼随父学习草医草药,继承父业。 徐氏父子接骨用药,系以生长在本县浅山、路旁、水沟、荒坡上的刺龙包、千里光、野菊花,铁干蒿、水芹菜、夏枯草为原料组成。原为秘方,不传外人,特点是药源丰富、采摘方便、制作简单、费用低廉。其药性能解毒定痛,续筋...[详细]
徐九龄 (1907—1928) 女 阎良区康桥乡康桥村人。陕西妇女界革命先驱。1928年6月17日,徐九龄等九名共产党员一起,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西安红庙坡。 徐九龄(1907~1928) 女,原籍临潼县康桥镇,后居三原县。1925年在省立第一女子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校团...[详细]
徐良(1944~1981),留坝县人,幼时,父母双亡,仅上小学一年半。1959年到凤县食品加工厂工作。因年少,为厂放牧牛羊,次年为糕点车间看炉工。积极参加职工夜校,学习文化,自买书籍,钻研电机知识。终于掌握电器和机械维修技术,被调蔬菜公司酱货厂任车间机修工。他善于创造和革新,先后设计改制出酱货...[详细]
徐舜寿(1917—1968) 为徐一冰的次子,浙江省吴兴县南浔人。著名飞机设计师,航空工业技术专家。他是我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和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机构的创建人之一,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曾组织主持完成各类军用飞机的设计任务并解决了多项尖端技术,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一飞机...[详细]
徐造祯(?~1968),凤县南星乡榆林铺人,骨科大夫。在凤县、留坝、汉中和甘肃两当、徽县一带行医,用草药接骨和治疗跌打损伤,疗效显著。 同年(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 容国团 (1937~1968) 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 郑福琛 (1928~19...[详细]
杨敞(?-前74年9月20日),西汉丞相。汉昭帝时曾任丞相,为弘农杨氏第一世祖。杨敞之妻为司马迁的女儿。 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 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详细]
杨侗(604年-619年),别名杨仁谨,元德太子杨昭次子,隋炀帝杨广之孙。隋炀帝死后,元文都等人共同拥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或皇泰帝。皇泰二年(619年),杨侗不得已,禅位于王世充,王世充将他幽禁在含凉殿。公元619年,王世充派其侄王行本毒杀杨侗,不能应时绝命,王行本又用布帛将他缢杀,...[详细]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又名杨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 杨广从小好学,善写诗文,能言善辩,颇得独孤皇后的欢心,隋文帝对他也特别钟爱。当杨坚还是北周大臣时,杨广就以父功受封为雁门郡公。杨坚称帝后于开皇元年(581)封年仅13岁的杨广为晋王,拜位柱国,担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详细]
杨坚(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王朝的建立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杨坚出身名门望族。相传他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代世孙。其父杨忠,是北周名将之一,早年随宇文泰在关西起义。赐姓普六茹氏。立过大功,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杨坚14岁担任京兆尹曹...[详细]
杨炯(650~695年),唐代文学家,唐初文坛“四杰”之一。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详细]
【杨良瑶】(736~806)唐代外交官。咸阳泾阳人。少时以节义为志行,长大后以忠勇为己任。唐肃宗永泰元年(765),奉命说服在慈隰一带叛乱的狼山部落;代宗大历六年(771),宣慰安南、广府,不辱使命;德宗兴元元年(784),赴回纥求师成功,挽救了唐王朝的危局。贞元元年(785)四月,受命...[详细]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癸巳人、希维居士等,五代时期书法家。善文辞,尤工行草。 杨凝式原籍华阴(今陕西华阴),是唐代宰相杨涉之子。他是唐昭宗时进士,唐末为秘书郎,后历梁、唐、晋、汉、周五朝,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他曾佯疯自晦,逃避为官,故亦称“杨疯子”。 ...[详细]
杨沛(生卒年不详),字孔渠,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人。东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4)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二年(195),百姓多饥困,他组织新郑的百姓们蓄集干椹,收集豆藏在仓库。这时恰逢兖州刺史曹操率其部一千余人过新郑,苦于无粮,杨沛就将所集的千余斛干椹进献给曹操,救了燃眉之急...[详细]
杨师道(?~647年),唐初大臣。字景猷。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恭仁之弟。隋末,他在洛阳时为王世充所拘留。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后,他潜逃出洛阳,奔长安投靠李渊。李渊授他上仪同,命随左右。 唐太宗贞观初年,他娶桂阳公主为妻,被太宗超擢为吏部侍郎,转任太常卿,受封安德郡公。贞...[详细]
【杨双山】(1687~1758)清代农学家。咸阳兴平人。他主张推广教育,兴办实业,一生致力于农事实验。所著《豳风广义》4卷,评述植桑、养蚕、织丝诸法,并绘图说明。另著有《经国王政纲目》8卷,《知本提纲》和《论蚕桑要法》各10卷。清末刘古愚有注解阐说。 同年(公元1687年)出生的名人:...[详细]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详细]
杨维滋(1886~1952)字玉轩,排行第四,人们尊称“杨四老爷”。凤县双石铺乡西庄村人。汉中联立中学毕业。20年代任凤、留两县联防团总。1921年与郭秀山、李恒昌创办双石铺女子小学,1934~1936年任双石铺初级小学校长。 杨维滋青年时即爱好文学和医学,与时不合,无意竞逐官场,...[详细]
杨文广(?—1074),字仲容,杨业之孙、杨延昭次子,宋朝名将。 杨文广以父荫入官。庆历三年(1043),陕南张海起义,杨文广从征有功,升殿直。四年六月,范仲淹宣抚陕西,杨文广隶属范仲淹麾下。皇祐四年(1052)九月,狄青讨伐侬智高,选陕西兵赴广南,德顺军(今宁夏隆德)知军杨文广从征,历任广...[详细]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是杨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