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丹(?─22年),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王莽新朝大司马庸部(益州)牧。绿林赤眉起义后,任更始将军,与王匡一起镇压赤眉军,- 烧杀无恶不作。当时民间流传一首歌谣说:「宁逢赤眉,不逢太师(王匡),太师尚可,更始(廉丹)杀我」。赤眉军攻破成昌后(今山东东平西),将廉丹斩杀。 同年(公...[详细]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之子。公元826年,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李昂在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即位为帝,是为唐文宗。公元835年,朝廷大臣与宦官斗争白热化,发生“甘露之变”,宦官集团掌握朝政大权。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李昂抑郁而死,享年3...[详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妻孟光,与他同县。 梁鸿的父亲梁让,王莽时期曾任城门校尉,封爵为修远伯。梁鸿幼年时跟随父亲在北地居住。父亲死后,回到关中,入太学学习。学业完成后便在上林苑中养猪。 梁鸿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节操,在他回到家乡平陵后,郡中有权势的人家,多前...[详细]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别名李忱、李怡、琼俊,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李纯之子。唐宣宗李忱代表作有吊白居易、百丈山,在位期间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唐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史称“大中之治”。公元859年,病入膏肓的唐宣宗驾崩,谥号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详细]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原名李淳,唐代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长子。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李纯在位期间改革弊政,削弱藩镇势力,统一全国,史称“元和中兴”。公元820年2月14日,唐宪宗李纯被王守澄,陈-等宦官抹杀,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葬...[详细]
(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改元文明。不过由于是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690年,武则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则天...[详细]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详细]
李辅国(704年―762年),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唐代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之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大权...[详细]
李固(94~147年),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人,司徒李郃之子。他自幼好学,曾多次不远千里投奔名师,终于究览各种古本秘籍,成为名重一时的学者。“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注:见《后汉书·李固传》】州郡官吏多次举荐他做官,他都推辞不就。但他却写信劝告当时的著名隐士黄琼应诏做官...[详细]
李好古 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详细]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别名李宥,唐宪宗李纯之子,母懿安皇后郭氏。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死,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太子李恒即位。穆宗没有仿效太宗、玄宗的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毫无节制。穆宗中风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二日,唐穆宗李恒...[详细]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别名李玙、李嗣升,唐朝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负责平叛,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收复京城长安、东都洛阳;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使唐朝危而复兴;但却曾与回纥兵的约定使得洛阳大受破坏。公元762年,唐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就死于长生殿...[详细]
李虎臣(1889~1954)原名秉信,字实生,后改名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房村(今属西安市阎良区)人。自幼家贫,13岁就给财主家扛活,饱尝人间疾苦。1 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闻讯后将财主痛打一顿跑到西安,投奔秦陇复汉军,在兵马都督张云山的卫队当亲兵,随张参加了陕西辛亥革命的西路作战。次年春,李...[详细]
樗里疾(?―前300年),名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 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渭南)而称樗里子。其后他任庶长(大良...[详细]
李江升(1901~1972),凤县双石铺乡庙滩人。排行第四,人称李老四。因家贫,10岁即为人牧羊。1926年春,流浪甘肃省徽县、成县一带。稍长,受雇于张家川镇一骡马店饲养牲口。掌柜哈丙,精于兽医,李江升遂拜哈丙为师,边干工,边学医。两年后,学会钉掌、垫鞍及扎火针、割白内障等技术。1929年回...[详细]
姓名:李建中 字得中生卒:945~1013籍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家谱:擅长:经历:太平兴国八年(983),李建中举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迁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及西京留司御史台等职介绍:他性简静,爱好吟咏,善书法,有集30卷。他的书法,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皆妙,基本上沿绪...[详细]
大唐睿宗皇帝嫡孙,宁王李宪(唐玄宗李隆基长兄,谥‘让皇帝’)长子汝阳王李琎。李璡是唐朝玄宗时人物,是唐朝宗室让皇帝李宪的长子。官至太仆卿,又得到酿王的封号。擅长於弓及羯鼓,深得唐玄宗喜爱。据闻他曾获唐玄宗亲自教授羯鼓。 汝阳王亦是杜甫的诗作《饮中八仙歌》里的人名,在诗中排名第二。 相关事件 ...[详细]
李靖(571—649),字药师,原名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军事理论家。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详细]
李进堂(1881~1940),凤县凤州人,1925年在西安协合医院学医四年,1929年回凤县,在凤州城内开设诊疗所,是本县最早的一位西医大夫。 李进堂所学医术,内外科兼备。当时虽然条件差、设备简单,但能作局部- ,施行一般外科手术,为患者医治创伤和其他外科疾病,治愈许多病人。他诊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