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弘礼(?~653年),字履庄。唐初大臣。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尚书令杨素的侄儿。唐朝建立后,李渊念杨素之名,诏弘礼袭封清河郡公,拜太子通事舍人。太宗贞观中,任兵部员外郎、西河道行军大总管府长史,三迁为中书舍人。 贞观十八年(644),太宗为了恢复唐廷在西域的地位,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详细]
杨觉天(1903~1970) 又名杨耀,原籍陕西靖边县,1940年定居三原。杨父瑞亭曾参加陕西辛亥光复,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壮年殉职。杨觉天幼时启蒙于本地私塾,后就读于榆林中学,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教导团副排长、连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少校营长;1932年在邓宝珊...[详细]
本名嬴芾,秦宣太后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封地在今陕西泾阳,故称泾阳君。 公元前307年,年轻的秦武王因比赛举鼎,受伤死后,因没有儿子,而秦惠文王的儿子众多,争相继承,便开始了王位争夺战。武王的母亲称惠文后,死在武王去世之前。 秦惠文王的小老婆芈八子有个能力出众的同母异父的大弟弟魏冉,早在...[详细]
杨俊(571年-600年),小字阿祗,是隋文帝杨坚第三子,母亲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杨俊为人生性仁恕慈爱,崇敬佛教,深得隋文帝喜爱,但后来却骄奢淫逸,违反制度,放债收利息,喜好女色,最终被罢黜官职。开皇二十年(600年)六月二十日,杨俊在秦王府邸去世,终年三十岁,谥号孝王。 人物生平 受封...[详细]
杨巨源:字子渊,四川广元人,任兴州合江仓官。吴曦降金后,遂与安丙、李好义等合谋杀吴曦。开禧三年二月二十九日,乘马矫诏进入吴曦宫中,自称奉使,杀吴曦宣诏以安城民,众推巨源为参赞军事。后被安丙诬陷反叛之罪,密杀于大安军龙尾滩(今宁强县境)。朝廷念其功,赐庙褒忠,嘉熙元年,追谥忠愍。...[详细]
杨容华,约生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至武后载初(650--690)年间,华阴(今陕西华阴境内)人,初唐四杰杨炯之侄女。 故而明陆时雍的《唐诗镜》卷八称:“清丽,故有家风”。明代程羽文的《鸳鸯牒》中说:“杨容华,莺吭亮溜,鸹戗非群,宜即配王子安、骆宾王、卢升之,蜚声振藻,不忝四家”。...[详细]
杨涉,祖收,唐懿宗时宰相;父严,官至兵部侍郎。涉举进士,昭宗时为吏部尚书。哀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涉,唐名家,世守礼法,而性特谨厚,不幸遭唐之乱,拜相之日,与家人相对泣下,顾谓其子凝式曰:“吾不能脱此网罗,祸将至矣,必累尔等。”唐亡,事梁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位三年,俯...[详细]
杨收(816~869年),字藏之,唐懿宗朝宰相。祖籍华阴(今陕西华阴市),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其父杨遗直客于苏州,因家于吴(今江苏苏州市)。 他生性聪明,少年早学。7岁丧父,与母清贫度日,刻苦攻读。13岁熟知经史,通礼学,晓乐律,多才多艺。善写文章,尤长于诗赋,吴地人称为“神童”。 ...[详细]
杨晓龙(1964.6—1987.2) 洪福梁乡下桌子村人,共青团员。1984年1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35174部队战士,一等功荣立者。 1985年12月随军参加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在雨、旱两季作战中,和全班战友打退越军偷袭54次,毙伤敌人25名。 1987年2月3日,他...[详细]
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今陕西凤翔县),中国唐朝中期的政治家,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 杨炎(727—781),唐代大臣,财政改革家。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德宗建中二年,年五十五岁。美须眉,峻风寓,文藻雄丽,豪爽尚气。父丧庐墓,号慕不废声。河西节度使吕崇辟掌书记...[详细]
杨延瑛,字秋菊,排行第九故又称杨九妹,书中惯称杨瑛,杨业晚年得到的女儿,也是杨家最小的女儿,从小喜欢诗词歌赋,她自诩“只要男子做得到,女子也一定能做到”。使朝阳灿金 ,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银戟班指挥使,银戟张文;据《下河东》张文为河东绛州银戟令公张公谨之孙、小奉先张达之子,自幼寄在杨家。(但也有...[详细]
杨艳(公元238年-公元274年),别名杨琼芝,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从小就聪明贤慧,善于书法,天生丽质,娴0工。司马昭听说后就为世子司马炎聘娶了她,登基后便立她为后。泰始十年(274年)七月初六日,杨艳在明光殿中去世,死在晋武帝的膝上,时年三十七岁,葬于峻阳陵,谥号武元皇后。 人物生平 ...[详细]
隋朝元德太子杨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隋炀帝杨广长子。杨昭出生后,其祖父隋文帝杨坚就把他养在后宫之中,深得祖父喜爱。杨昭生性谦和,言色平静,未曾发怒,生活方面也节俭朴素。大业二年(606年)七月二十二日,杨昭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为“元德”,其子隋恭帝杨侗即位后,追谥他为...[详细]
杨昭俭(902~977),字仲宝。北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华阴(今华阴市)。他是唐文宗、唐武宗时宰相杨嗣复的曾孙。出身于官宦世家,后唐长兴年间(930~933)考取进士。初任成德军节度推官,历左拾遗、直史馆,曾与中书舍人张昭远等-《明宗实录》,为后来编《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积累了丰富...[详细]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出身书香门第,少年好学,曾跟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誉之为“关西孔子”【注:见《后汉书·杨震传》】。他教书二十多年,家中清贫,州郡官吏多次召请出仕,他都称病不就,年至50,经大将军邓骘推荐才步入仕途。 杨震...[详细]
杨执柔,观国公杨恭仁弟续孙,弘农华阴人。则天时为地官尚书,则天以外氏近属,甚优宠之。时武承嗣、武攸宁相次知政事,则天尝曰:“我今当宗及外家,常一人为宰相。”由是执柔同中书门下三品,寻卒。执柔子滔,开元中官至吏部侍郎、同州刺史。执柔弟执一,神龙初,以诛张易之功封河东郡公,累至右金吾卫大将军。...[详细]
阎立德(约596~656)北周武帝外孙、唐代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名让,字立德,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工程世家,唐武德至贞观年间任尚衣奉御、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曾受命营造唐高祖山陵,督造翠微、玉华两宫,营建昭陵,主持修筑唐长安城外郭和城楼等。对工艺、绘画造诣颇深...[详细]
严少儒(1885~1971) 原名严学通,字仰光,原籍陕西临潼县新丰镇滩严村。青年时代即由临潼来三原就读于宏道书院;辛亥革命前,摒弃科举,立志新学,考入天津建筑工程学院;不久又考取官费留日,因辛亥革命爆发未能成行;1915年前后,考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爆发,毅然参加革命行列,与陕西同乡印刷传...[详细]
严武,唐(公元七二六年至七六五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岁。武虽武夫,亦能诗。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与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严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人。《旧唐书》说他“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