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自珍(1919—),横山县谷家湾村人。祖辈、父辈都是诚实忠厚的农民,勤劳俭朴,善于持家,生活比较宽松。他曾在私塾和横山县第一高级小学、榆林中学就读。抗战爆发后,他在榆中参加了“救亡联社”,经常到城郊农村组织“打日本、救中国”的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投笔从戎,到延安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详细]
韩文庭(1940~) 中共党员,西安市东城食品工业公司总经理。1982年,带领新城区交通局系统十多名待业青年创建新华食品厂,1986年扩建为西安市东城食品工业公司。主产品“果仁蛋糕”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牌奖。1991年与香港祝光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西安东光食品有限公司,翌年又拓展成立西安东光房地产...[详细]
郝玉山(1917—),原名治成,横山县石窑沟乡郝家峁村人。 郝玉山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参加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1933年毅然参加红军,打土豪斗地主、分财产吃大户,扩充武装,开展革命斗争。1934年1月参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横山游击支队政委、米西县区委书记、独立营政委、...[详细]
贺诚(1925~1982),陕西宜君人。中师文化程度。1948年8月~1949年4月在延安大学学习。1949年5月分配到西安市第三区人民政府工作。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调至中共第三区区委宣传部任干事。1953年1月~1954年12月,历任中共第三区区委宣传部、-部干事和-部副部长...[详细]
贺达农,1952年3月出生,汉族,斋号蕉轩,字铁如,陕西西安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本科学历,现任职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山水、人物画。贺达农的山水画多以秦岭诸峰、陕南秀水为创作题材原型,在师古人、师造化的同时注重技法创新,表现出鲜明的个...[详细]
黑敬中(1932~) 西安塑料彩印厂退休工人,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业余砚耕隶书数十年,多次捐献作品参加书法界组织的救灾义卖活勐。1987年,中国书协遴选其隶书楹联赠日本田成新盛寺。1993年,其隶书唐诗一首参加过中日美术交流协会在日本12个城市举办的巡展,被日本太阳美术馆收藏。入选《当代...[详细]
赫明堂(?-1872) 清末陕西回民起义军领袖。陕西回族伊斯兰教阿訇,1857年至1858年间(文宗咸丰七年至八年)曾和任武在云南参加回民起义,后回陕西渭南(位华县西)仓渡镇,秘密组织群众进行起义准备工作,1862年(穆宗同治元年)陕西回民起义,他是首领之一。1864年陕西回民军失败,退往陕...[详细]
何英武(1915~1986),小名五,又名国举,横山县塔湾乡韩羊圈村人。 英武出生于贫苦农家,幼在芦沟念书。14岁怀着对剥削阶级的阶级仇恨投身革命,参加少共团和农民协会,为游击队站岗放哨,机智勇敢。 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英武参加陕北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刻苦学习,英勇战斗,曾任...[详细]
侯吉国(1912~1946),横山县韩岔乡乔子墕村人。 吉国出身贫寒,童年时以揽工度日。民国十八年(1929),横山发生特大灾荒,他全家被迫流浪甘泉。 民国二十三年(1934),吉国在延安志愿参加陕北红军第八支队,在粉碎敌人对陕北、陕甘边两次“围剿”中屡立战功。民国二十四年(1935)1...[详细]
华家楣(1920~) 中共党员,原西安市水泥制管厂副厂长。50年代刻苦钻研砖瓦生产工艺,先后改装了和泥机皮带盘、砖机出泥口和搅拌叶子,更换切砖坯钢丝。尤其是改装马达皮带盘,使马达与被带动的机器速度同步,避免了故障,提高砖瓦产量两倍;将制砖机由单出口改为双出口,每台日增产3万块左右。多次前往上海学...[详细]
桓齮(yǐ ):秦将。秦始皇 十年(前238年)封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大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 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详细]
黄彦儒(1918~) 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人,民建会员。学徒出身。建国前后历任西安春庆祥颜料店副经理、恒盛丰等商行经理。1953年发起筹建公私合营西安黄河棉织厂,任副厂长。后又主持筹建光明电影院,兼任经理。当选西安市第一至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西安市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西安市...[详细]
胡茂千(1919~1984,)横山县艾好峁步唐坪村老庄山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靠揽工生活,饱尝人间辛酸。 民国三十五年(1946)家乡解放,茂千任村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行政主任、高级农业社主任,领导群众,巩固政权,组织互助合作。1958年起,连任唐坪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详细]
贾生亮(1947~1977),横山县高镇乡董家墕兴旺山村人。出身农家,聪敏好学。小时在本村读书,刻苦眉功。后随父学石匠,二十岁精通手艺,为居民、学校、机关设计、修建窑洞、楼房,式样新颖,构造结实。1970年,他学习南方经验,就地取材,反复试办,在山村钻研沼气成功。1974年带领高镇公社工程队赴延...[详细]
景德庆(1943~) 新城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擅长山水画,主要作品《春霁厚土》、《黄河之水天上来》、《千里滔滔》、《曙光》等十余件先后获奖,且赴日、美、德、英、新加坡、韩国及台湾、香港展出。荣膺西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美术院副院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西北分院研究员、陕西省科普美术研究会副理事...[详细]
雷亚霆(1907~1937),女,原名云祥,横山县殿市镇瓷窑砭村人。 亚霆出身贫苦农家,13岁家建窑山崩,亲人蒙难,仅与弟云汉和侄女广娥幸存。三人相依为命,糠菜充饥。 民国十二年(1923)亚霆不顾非议,率先报名入刚办的殿市女子小学,刻苦攻读。民国十四年(1925)考入横山高级女子小学。...[详细]
雷云孚(1899~1925),字雨亭,横山县波罗堡人。 雷云孚出生于贫苦家庭,勤劳朴实,聪敏好学。10岁入本村小学,成绩优良。其间,受辛亥革命影响,立志国民革命。民国五年(1916)考入横山县第一高等小学校。 民国十三年(1924)广东革命军兴起,雷只身南下,经西安、汉口、长沙、进广东黄...[详细]
李珙玑(1935~) 高级工程师,交通部西安筑路机械厂总工程师。兼职中国公路西安学会理事、中国筑路机械学会理事、陕西省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委员会主任委员、《筑路机械和施工机械化》(全国性)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和政协新城区第八、九届委员会副主席。主持、参与开发的筑路机械新产品,多项获交通部科技成果奖和全国...[详细]
栗怀荫(1930~) 中国音协会员,陕西省打击乐学会常务理事,西安易俗社国家一级演奏员。曾担任秦腔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火焰驹》的司鼓。1958年随陕西戏曲演出团赴京演出及去南方13省巡演,深受好评。行家赞其“鼓点清晰干净,敲戏传情动人”,“质朴流利,两腕之力寓于柔和之中”。借鉴京剧、汉调二黄、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