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晦生(1904~1948)乳名春官,学名熙祥,字善初。陕西朝邑(今属陕西大荔)人。13岁时父母相继逝世,以给人放牛和当学徒谋生。1927年春,陕西正处在第一次大革命0时期,朱受国民党朝邑县党部委派,列席了国民党陕西省第一次代表会。后经共产党员李志谦指派,在他的家乡朝邑平罗建立起朝邑第一个农...[详细]
祝加颜(1933~1949) 女,本县铁炉坝沙沟口人,祝隆恒之女。自幼聪明,个性倔强,反抗封建婚姻,向往婚姻自由。民国三十八年(1949)正月十八,抗婚出走。是日在大道河口,被祝文清家丁抓获。祝文清和祝隆元等,将其严刑吊打,打断手臂。正月二十四晚,祝氏家族以败坏族风为由,活埋于沙沟纸厂。祝加...[详细]
朱满瑞(1888~1913) 石泉县南区慰斗坝吕贡三之妻,清代刑部副郎朱元勋的二女,中书朱自芳、拔贡朱自芬的胞妹。年幼好学。宣统元年(1909),县令钦佩其品行学问,聘请为女校教师。任教两年,教学有方。宣统三年(1911)出嫁。民国二年(1913)十月中旬,去娘家探亲,返回慰斗坝,途中夜宿梅湖,...[详细]
朱玫(?~887年)、王行瑜(?~895年),均为唐末镇将,同为邠州(在今陕西彬县)人。少时习武,应募戍边,以功历任郡守。僖宗乾符末年(879)朱玫领邠(彬)宁节制。王行瑜为朱玫部将。广明元年(881)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入关中,僖宗逃往成都,朱玫在关中与起义军作战,受重伤不死,僖宗擢他为邠...[详细]
祝敏英(1933~1988) 女,本县铁炉坝人。岚皋解放初,祝敏英积极参加农村民主革命运动。1951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6月参加岚皋县土地改革训练班,结业后连续参加3期土改。1952年9月,任城关区妇女干部,后调县妇联会任干事。196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8月,选...[详细]
朱谦益(生卒不详),商南县龙窝乡油房岭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贡员。年轻时曾在河南淅川荆紫关经商致富。为栽培后人,在家乡窑沟口修建私塾1座,取名“谦益书斋”,延聘名师给孩子授课。为使家乡子弟都能入学读书,捐粮20石,在油房岭办起第一所义学,贫寒人家子弟尽其收纳。乡人为表其德,联名赠他以“义敦...[详细]
朱启园清代人。为人庄重正直,处事谨慎。道光末年,他助捐钱财修筑石泉城墙。同治末年,努力办团练保卫地方。城内缺水,他日夜督工开凿李子园水井。石泉地方官保举,上级奖给他六品职衔。后来,藩台赠他“急公好义”匾额。...[详细]
祝文清(1911~1972) 本名祝隆才,化名刘兴富、李德先、胡士本、段茂斌,高中文化程度,祖籍湖北武昌人,出生于大道河街。其父祝禹门开设“和记大顺仁”字号,酿酒自销,养猪开案,兼营百货,置田地40余石,成为当地有名地主。祝文清幼年入铁炉坝义学堂读书,民国十五年(1926),考入岚皋县立中学...[详细]
朱侠夫(1911~1977)原名维昌,又名维业、维敏。陕西榆林(今榆林市榆阳区)人。1924年考入镇川堡高级小学。时值国共第一次合作,经常在镇川街头听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和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的同乡学生利用假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演讲,受到很大启发,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考入绥...[详细]
朱应有(1913—1936),直罗镇药埠头村人,鄜县苏维埃政府创始人韩明奎的得力助手。 1930年,刘志丹率陕甘工农红军进入鄜县西部地区,朱应有协同韩明奎等人积极参加了刘志丹所领导的“太白夺枪”等武装斗争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1933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药埠头支部书记。随后...[详细]
朱幼康(1875~1944),又名朱钊,延长镇朱家湾村人。延长一高毕业后考入陕西省第一中学,该校校长杨明轩(共产党员)不时对他进行启发和教育。他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思想,成为学生中的活跃分子。杨明轩对他十分赏识,曾把自己亲笔写的一块“善于办事”的红绸子奖励给他,以资鼓励。朱幼康从...[详细]
朱自芳, 又名朱树庭。清末石泉县城关镇人。他勤读善文,知识渊博。清时,为优廪贡生,中书科中专;民国期间,连任陕西第二、三届省议会的议员。民国十八年(1929)十二月,国民党政府曾“通令各省、县、市,均应立馆纂修方志”。他“代议任满”从西安返回石泉,应县长陈光斗之聘,“设局主任其事”,组织当地知名...[详细]
朱紫贵(1886~1952) 安康新城人,著名花工。是“朱丹池花园”第三代传人。他身材不高,体力不济,且染有吸食鸦片的恶习,培植花木却有一技之长。八国联军侵华,慈禧避难西安期间,曾传旨祝寿,地方官吏搜罗花木盆景表示忠心,“朱丹池花园”亦遭劫难。朱紫贵承父业,收拾残局,遍访名师,刻苦学习花木盆...[详细]
朱自新(1811~1899) 号晓春,砖坪厅城郊人。幼年家贫,随父织布。业余时间,向坐堂医生求教,一面识字,一面学医,自学成才,遂成砖坪名医。时兴安知府赴砖坪巡视,猝然病倒,众医蹙额,朱自新查明病情,药到病除。知府见他医术超群,即邀请到府内任医官,其家亦迁至安康城内魁星楼街侨居。朱自新医术高...[详细]
邹均(1900~1930)原名师守道,又名邹钧、邹遵,号复良。陕西富平人。十岁丧父,后过继给姑母,随姑父邹子良改姓邹。1910年考入西安健本学堂,1916年夏再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五四运动中被选为陕西省学生联合会副评议长,与会长屈武等一起,领导学生-,举行--;组织讲演团向商人、市民宣传-,...[详细]
邹均礼,字志和(1874~1933)宜川县河清乡(今集义镇)马头岭人。清朝末年拨贡,擅长诗词,著有《桃源诗文集一卷》。父母去世后,家境贫困,他于清宣统元年(1909)放弃在外求学,任宜川县高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 民国三年(1914)宜川有几杆土匪经常骚扰百姓,-,袭击村寨。邹均礼每逢-...[详细]
邹兰英(1879~?),原籍陕西蒲城县(一说山西)。勤劳俭朴,工于纺线织布。不幸中年丧夫,老年丧媳,生活无着,只好带着儿孙流落他乡另谋生计。民国三十年(1941)来到靖边县王渠子,在县参议员田宝霖的帮助下,定居于长渠沟村。她有姓无名,人们称她邹老婆。后来田宝霖给她取了个“兰英”的名字。 在边...[详细]
邹隆岱 字晓东,安康人,祖籍湖南新化。好习武,酷爱技击。清光绪年间,遍游江湖求师,投师,得能人传授,武艺高超。其咽喉能顶断竹筷,以手削石,指夹铜钱如铸铁。中年保镖于陇、川、鲁、豫、秦、鄂诸省,传徒甚少,佼佼者有刘治熬(字子仁)、李世仁(字彦)等。邹隆岱知识渊博,文才出众,熟于三教九流,又是医...[详细]
邹玉徽(1889.7.1~1957.10.5) 名昌懿,双乳乡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兄弟中排行为大,故人们尊称他为“邹大先生”。 邹玉徽出身医药世家,6岁时进私塾,读书之余,帮助家中药铺料理杂活。28岁时拜胡痘仙为师,续拜刘方学医,都未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于是,出师后又拜老中医徐海澜为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