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碧莲 [公元1919年-1973年]

  • 折碧莲(1919~1973) 女,1919年10月21日生于马家岔。15岁嫁于韩家塬,丈夫李常有在抗战中牺牲后,折同继夫李树昌迁居周家圪。在大生产运动中,碧莲带动韩家塬妇女纺纱织布,支援前线,成为有名的模范军属,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模范,1945年1月出席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聆听毛...[详细]

折多雄 [公元1906年-1974年]

  • 折多雄(1906~1974)陕西米脂人。自幼务农,饱受地主盘剥。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折家坪村自卫军排长,决心投入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行列。1945年,驻榆林的国民党军不断向陕甘宁边区骚扰,在镇川的一次战斗中,他带领民兵配合八路军扼守独耳山口,俘敌五人,缴获步枪两枝、轻机枪一挺。194 7...[详细]

折继闵 [宋][公元1017年-1052年]

  • 折继闵 字广孝,惟忠嫡夫人刘氏所生,身材高大,熟读兵书,多谋善断。宝元二年(1039)袭知州事,时年22岁。在继闵任职的头5年(1039~1044),适逢西夏元昊称帝(1038)后大肆攻宋的时期,河西地区首当其冲,战斗频繁,他历经30多个战役,俘杀万计,招集大批流民,稳定了边疆局势,为保卫桑梓,...[详细]

折继长 [宋]

  • 折继长 惟让子。“有勇好战,曾立功”。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奉使河东,折继长时为百胜寨主(百胜寨在府谷县,东距府州城40里,驻军1200人)。深得欧阳修赏识,被欧阳修举荐为“堪备任使”者之一。...[详细]

折继世 [宋]

  • 折继世 继祖弟,少从军,为延州东路巡检,熙宁四年(1071)种谔筑罗兀城,夏人扰筑,派兵围抚宁寨(米脂西北),继世与高永能领宋兵进驻抚宁寨旁的细浮图城,以保罗兀。夏国酋长嵬名 山部落,有众万人,居故绥州,名山之弟夷山先降为熟户,欲策反名山使之内附,继世知之,遣其子克懃报告于种谔,种谔于是取绥州...[详细]

折继宣 [宋]

  • 折继宣 惟忠长子。父死继职,而为政苛虐,横征暴敛,种落嗟怨,地方不靖,大失朝廷置折氏居河西“捍蔽戎虏”之本意。据《宋大诏令集》卷一八八《府州敕榜》谓:“继宣不能绥宁种落,以昭世家,虐用威刑,肆为掊刻,民多胥怨,人用流移……”。他竟把处在契丹和党项两个贵族军事集团经常焚杀劫掠下,本来就贫困不堪的各...[详细]

折继祖 [宋]

  • 折继祖 字应之,惟忠妾李夫人生,时在天禧五年(1021)。皇佑四年(1052)继其兄继闵知州事。嘉佑元年(1056)领州刺史,受赐钱50万,改葬其父。麟府路军马司钳制折氏太为过分,知并州梁适查清原委,向朝廷报告折氏的艰难处境,说“折氏累世承袭知府州,本族仅300余口,其部缘边蕃族甚众,凡犒劳皆以...[详细]

折可存 [宋]

  • 折可存 字嗣良,克行子,初以父荫补右班殿直,后为其兄统制官可求属官,主管机宜文字。夏人酋长女崖,攻扰西边10多年,朝廷立赏捕捉,可存领轻兵百人以计擒获,迁秉义郎,升第四副将。宣和元年(1119)统领六路边军的童贯命熙河经略使刘法出师取夏朔方地,麟府亦有所行动,可存杀敌有功,升门宣赞舍人。二年(1...[详细]

折可求 [宋][公元1116年-1117年]

  • 折可求 可大弟,约在政和六、七年间(1116~1117)嗣知州事。其时,女真族崛起东北,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随即发动灭辽攻宋的战争。宣和七年(1125)冬,金左副元帅宗翰领兵围太原,知府张孝纯婴城固守,久不得下。折可求统麟府之师2万余人应援,从府州渡黄河,经岢岚、宪州、越山取道松子岭,...[详细]

折可适 [宋][?-1110年]

  • 折可适 字遵正,从阮五世孙。父克隽,文思副使,赠左领军卫上将军。可适少从军,充鄜延路经略司准备差使,随种谔出塞,后为乌波川把截。熙宁九年(1076),宋军反击安南,辟为安南安抚司舟兵队将。元丰四年(1081),宋军五路伐夏,可适为鄜延副军,收复米脂,自安定堡(子长境)护运粮草赴前线,败伏兵于蒲桃...[详细]

折克行 [宋]

  • 折克行 字遵道,继闵子。熙宁三年(1070)夏军进攻庆州(甘肃庆阳),朝廷命种谔合鄜延、河东两路大军筑罗兀城以牵制之,时克行及其叔父继祖皆在军从行,谔使克行以兵3000护粮道,战葭芦川,斩400,招降千户,获牲畜万计。元丰元年(1078)因其兄克柔有病不能将兵,遂以克行知府州。四年(1081)夏...[详细]

郑道金 [公元1878年-1925年]

  • 郑道金(1878~1925) 名德润,字子修,又号知非子。本县四亩地人。清末拔贡生。富甲一方,乐善好施。清宣统三年(1911)在四亩地下街捐资办义学,名曰养正学舍。教书先生的薪俸、学生的教材全由郑供给,学生只自备纸笔墨砚。学生最多时41人,最少27人,持续三年,后因兵乱停办。民国六年(191...[详细]

郑克斗 [公元1888年-1927年]

  • 郑克斗(1888~1927) 石泉县后柳乡人。家靠租种油房坎渡船会几亩薄地过日子,当时,地方上苛捐杂税重,百姓生活困难。民国十五年(1926)六月二日,郑克斗和几个庄稼汉子商议,要拉团练、打款子,进行抗捐斗争,大家都赞成。六月三日,庄稼人“游水”到仙鱼洞。郑克斗带头,用土枪打死了仙鱼洞无恶不...[详细]

郑世振 [明]

  • 郑世振, 字挺生,清耀州城内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武举。初授福建陆路提标后营守备,调台湾镇标右营守备。时台湾北路发生数百名乡民反清事件,水师提督黄仕简率军镇压,留世振负责府城治安。几天后,传来彰化、诸罗两县数万群众被杀消息。把总-将抓获的56余名逃亡群众,交世振审问处理。世振发现这些逃民都...[详细]

郑思诚 [公元1890年-1945年]

  • 郑思诚(1890—1945),又名痒、玉玺,字兴田。出身于农商兼业的殷实之家,定边砖井镇下蔡渠村人。其父郑重德,有妻三,思诚为三房杜氏生。 郑思诚10岁入学,喜动好斗,“顽愚不雕。”其父视思诚终不可为儒门弟子,着其弃文习武。数年后练成飞檐走壁,平步墙屋之技,乐为善良无辜打抱不平。13岁时痛...[详细]

窦贞固 [宋][?-969年]

  • 窦贞固(?~969年),字体仁,白水(今陕西白水县)人。父亲窦专,任后唐左谏议大夫。窦贞固勤学苦练,善写文章。后唐庄宗同光年间考取进士,授河东节度推官。他为官清廉,受到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的器重。后晋天福元年(936),石敬瑭称帝,窦被擢户部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后晋天福七年(942),出帝石重贵即位...[详细]

折嗣伦 [五代十国][公元855年-?]

  • 折嗣伦 号太山公,生于855年左右。晋王李克用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隶帐下,凡力所不能制者,屡命统之。而能辑睦招聚,横悍西北二族,封上柱国。其青壮年时代正值宣、僖、昭帝的腐败统治,唐朝政权在农民起义的不断打击下,风雨飘摇,终至灭亡这一时期,折嗣伦继踵乃父,掌握实力,利用天下大乱的形势,夺得麟、府统...[详细]

折惟昌 [宋][?-1014年]

  • 折惟昌 海超 惟信 北宋咸平二年(999)秋,河西叛羌黄女族首领蒙异保和府州所辖熟户啜讹,引夏人头领李继迁(赵保吉)之众来掠麟州万户峪(今神木县万镇),进至松花岩(今神木县花石崖),知府州折惟昌与从叔同巡检使折海超、弟供奉官折惟信率兵迎击,宋军寡不敌众,惟昌左臂中矢落马,急摄弓而起,得裨将马突围...[详细]

折惟忠 [宋]

  • 折惟忠 字荩臣,父御卿,母梁氏,惟信胞弟。起初以兄惟信战殁,补西头供奉官。及惟昌卒,惟忠嗣知州事兼麟府路都巡检使。惟忠谙熟军事,天圣(1023~1032)中,契丹和夏国伪称嫁娶,集结于府州北境,阴谋合兵进犯。惟忠探得其实,即率麾下兵驰往戒备,压其撤退,升为云麾将军,简州团练使。景佑(1034~1...[详细]

折彦若 [宋]

  • 折彦若 为继闵28个嫡曾孙之一,排行第七,年长于彦文(老八),乃可复、可大、可求诸昆弟的子侄辈。阜昌八年(1137),彦若为吴堡寨主兼将军,集该隅军事民政大权于一身。其时在可求降金后的第八个年头(阜昌是金人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刘豫的年号)。建炎三年(1129)金人攻陷宋延安、清涧、绥德,吴堡遂入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