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禹谟(1903~1927.8) 字幼文,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于太平乡张家庄。少时就读于西安成德中学。民国12年(1923)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4年(1925)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0月,调往武汉北伐军中工作。16年(1927),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残酷-中国共产党...[详细]
张渊(1868-1916),字深如,号少房、思任阁主,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庄头镇岳阜村人。 清同治七年(1868)6月28日生。父张德秀,字润轩,经商,以乐善好施闻于乡里。张渊少年时聪明异常,从孝廉高凤冈先生读书。 光绪九年(1883),应童子试,知县王权以张渊学业优异,补为县学生员。不...[详细]
张原(?~1524年),字士元,明代官吏。三原(故治即今陕西三原县)人。武宗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就职后疏陈“汰冗员、慎工作、禁贡献、明赏罚、广言路、进德学”六事。他指出,百姓的贫困由于各级官吏横征暴敛及太监强迫贡献。而贡献的名目繁多,且美其名曰:“孝顺”。太监们从百姓中索...[详细]
张元昆(1885~1972) 名世玉,字元昆,安康县张滩人,出身贫寒。自兴安中学堂肄业后考入清将弁军事学校。在西安加入同盟会,在张凤翙部任团副、督军部参谋、军需主任等职。1921年解甲归田,守住两亩地、三间草房的祖业,在家教书、务农、行医。他自幼好学,经军政、知农业、懂医道、通日语。见家乡生...[详细]
张遇春(1908~1988),黑家堡乡张罗沟村人。1935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是筚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张遇春主要从事经济工作,历任延长县苏维埃一区政府经济部长,安塞县贸易支局业务科长,甘泉县光华商店会计、副经理,吴旗县茄业公司副经理,三边贸易公司股长、会计科长等职。他出生...[详细]
张玉德(生卒年不详),字比亭,陕西鄠县(今户县)人。青年时期勤奋好学,尤喜习诗文。20岁肄业于荐福寺(今西安市小雁塔)。他曾撰成《雁字回文诗》360首,倒顺皆可成句。后刻苦学书法,吸收前人各家之长,善写楷、行、草、隶、篆五种书体,尤以行草见长。他将《雁字回文诗》以楷、行、草、隶、篆五体书成诗碑...[详细]
张蕴锐(1910~1987) 安康县政协第七届常委、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安康县志》特邀。张蕴锐祖籍陕西大荔县,后迁居安康新城。11岁时丧父,半工半读,学业不辍。上联中时加入国民党,后任省立兴安师范附属小学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蕴锐与汪更生等人创办《雪耻报》,宣传抗日。1...[详细]
张云山(1877~1915)字凤岗。陕西长安人。父母早逝,两兄长外出谋生,他寄居族人家中。稍长帮人劳动糊口。光绪二十一年(1895)陕甘总督兼新疆巡抚陶模为镇压西宁回民起义在陕西募兵,张入伍随-战甘肃、青海、新疆,积功升任都司。后退伍在兰州组织戏班,因遭当局缉捕而逃亡伊犁,联络当地头人反清,...[详细]
张云山(1908~1933) 乳名治银,商洛镇显神庙村人,初随商洛镇后坪民团头领周疯子闯荡,继而杀周自任队长,后缴获李长有军一批0自称团长,手下五个中队。第一中队长彭双治,第二中队长张元亮,第三中队长卢定中,第四中队长张月娃(虎森),第五中队长许佐庆,特务队队长贺奎(张继善接任)。全盛时期控...[详细]
张允中(1875~1953) 字精一,马岔村人。允中思维敏捷,博闻强记,17岁中秀才,在家乡私塾教授学徒,工于书法,并喜好吟诗作对,教育有方,很受乡人尊敬。 允中恬淡为乐,不趋荣利。他说:“人人爱显地,显地即险地。”以茅屋淡饭,痴子丑妻为满足。一年米脂县官请他作官,他以“不爱高官显宦,不...[详细]
张玉珍(1911~1965),今靖边县镇靖乡盐店坬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参加革命,二十六年(1937)加入中国共产党。 40年代初,在他任镇靖区二乡指导员时,有几户移民种地没籽种,牲畜无草料,处境困窘。张玉珍从自己家里拿出部分草料籽种,同时四处奔走,向全乡较富裕的人家借粮借草,彻底解决...[详细]
张湛(生卒年不详),字子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西汉成、哀年间(前32~前1),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时担任过太守、都尉之职。为人矜严好礼,动止有则,谈话严肃审慎,关中士人将其视为楷模。 建武初期,张湛担任左冯翊,管理关中东部地区。时值东汉初建,典章礼制多废,张湛首先重新进行修定,用...[详细]
张肇基(1890~1914)字乐成。陕西南郑七里乡(今属汉中市汉台区)人。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在校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张率众在山东烟台响应,被推为民军副都督。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在南京黄兴麾下任前敌指挥。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详细]
张照明(1931—1989) 曾用名张明,又名张新娃,洛南县庙湾乡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张照明在柏峪寺乡薛湾村负责河堤建设工程,带领群众奋战一冬春,修成河堤200多米,新造农田10多亩,成为当时全县治河造田样板。1964年张照明被任命为县计...[详细]
张志高(1913~1995),佳芦镇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交通员、党支部宣传委员、团区委代理书记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绥北警备区司令部参谋、晋西北新军决死四纵队连长、副营长、营教导员、营长等职。直接参加并指挥了反扫荡斗争,亲历大小数十战。多次受到嘉奖。1941年后在方山县任区委书记...[详细]
张志强(1904—1935) 乳名百锁,洛南县张河乡人。 张志强民国2年(1913)入古城初小读书,民国4年(1915)进黄村高小,民国5年(1916)拜拳师学习武艺,练成“就地滚”、“下三路”等拳法。 民国18年(1929)冬,张志强联络贫苦农民王志德、王志林等参加了刘实通、岳新明组织...[详细]
张智仁(1883~1937) 小河口瓦沟口人,农民,忠厚老诚。民国二十四年(1935)二月初,红二十五军来到小河口,发动群众,开展民主革命。张智仁协助军队,积极动员青年参军,并把长子张永成和次子张永发送去参军。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赠其一块木匾,上 书“工农-”四字。是年五月,红二十五军攻打山阳...[详细]
张沣中(?~1848)字兰沚。陕西潼关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授刑部主事,主持提牢厅;后任郎中。因办事认真、执法公允,曾多次随部院大臣去黑龙江、奉天、山东和江苏、安徽等地平反冤狱。官至巡抚、刑部侍郎。 道光十二年(1832),在直隶大顺广道任上,率兵镇压“无生教”聚义民众。后升任...[详细]
张仲成(1887~?),原籍横山县西塘村。原是石匠,以手艺谋生。横山一带,沙多地少,百姓世代在饥寒中挣扎。面对连绵不绝的沙丘,张仲成常常慨叹不已,于是逐渐产生了以水治沙的念头。43岁那年,为摆脱饥寒,他决定迁居到濒临芦河的靖边县杨桥畔去实现夙愿。当时妻子竭力反对,两人大吵一场后,张仲成只身来到杨...[详细]